▲何吉春。记者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8月2日上午,江津区德感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何吉春携带血氧仪、血压器等便捷医疗设备,上门为94岁的高龄退役老兵宋廉清检查身体。
宋大爷看着又上门的何吉春,笑着告诉重庆日报记者:“这个娃儿心很细,又热情,每次来都要帮我做点事。”
近日,何吉春被评为2023年重庆市“最美退役军人”。
对于何吉春来说,部队是一个去了就不想离开的地方。出于对军人群体的特殊情结,2019年,离别军营多年的他如愿成为德感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的一名工作人员。
“我曾是一名老兵,现在则是一名‘新兵’。”他说,“为退役军人服务,是我军旅生涯的另一种延续”。
只有当过兵的人,才更懂得军人需要什么,退役军人需要什么。在何吉春的案头,有一本厚厚的册子,辖区3221名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分门别类记载在册子上:306名重点优抚对象,112名60周岁以上农村籍退役士兵,1269名退役军人党员……
94岁的退役老兵宋廉清、73岁的患病退役军人马明金、84岁的独居退役老兵谢相陶……每天,何吉春都会打电话问候,还隔三岔五入户走访,让老兵们安度晚年。
在何吉春的手机里,存了几百个退役军人的号码,他说:“为退役军人服务,保证随时在线、超长待机。”
1998年,何吉春退役后在德感街道畜牧站工作。他说,自己小时候家贫,小学时差点失学,靠好心人捐助学费才得以完成学业,“算是知道艰辛的人”。
2001年,在江津二中上学、成绩优异的学生龚能文家庭突遭变故,妈妈患上尿毒症,家里养的几十头生猪也染上了疫病,虽然何吉春从区里请来专家为生猪会诊,但仍没能救活。
“因为我也淋过雨,所以想给别人撑把伞。”为了减轻龚妈妈的负担,何吉春主动提出帮助龚能文完成学业。此后,他就每月从自己的工资里面挤出一份,定期资助龚能文读书。
得到过何吉春帮助的贫困学生,还有张成浩,何善民,孪生兄妹马也程、马也豪……过去20余年里,何吉春省吃俭用,累计捐资20余万元,圆了5个孩子的大学梦。
2012年,德感街道遭遇突如其来的大洪水,何吉春用两个大汽车轮胎和门板绑成简易救援船,救出了十几个被困人员。想到部分群众长期居住在长江边,突发洪水安全隐患不小,第二天他就自己花钱买了一艘机动橡皮艇用于人员搜救。这些年,他驾驶橡皮艇,曾多次救出被困人员。
在2022年江津区运动会上,时年47岁的何吉春取得了男子5000米第三名的好成绩。他告诉记者,荣誉是一方面,他更想证明的是,多年献血对身体没啥影响,现在的他跑马拉松依然不成问题。
原来,从1990年开始,何吉春就坚持义务献血,迄今已有33年,从未间断,累计献血21600毫升。2015年,他的信息又进入中华骨髓库,时刻准备捐献自己的造血干细胞去挽救白血病患者。2020年,何吉春一家三口签下遗体器官捐献协议,成为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何吉春说,在自己心里,“国防绿是我一生的底色,服务人民是我永不停歇的‘战斗’。”
编辑:何洪 | 校对:何旭 | 审核:余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