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水队伍及时把水送到群众家中。
把村民蓄水的盆、桶注满水。
记者 洪华莺 实习生 向红 文/图
平均海拔800多米的高家村,是万州区新田镇最为偏远的一个山村。去年8月以来,受持续的旱情和特殊的喀斯特地貌影响,高家村部分高海拔山区群众一度被缺水的“阴霾”笼罩。幸运的是,得益于一群“解渴人”的努力,如今,盘旋在高家村的缺水“阴霾”正在消散。近日,记者就跟着“解渴人”的脚步,实地探访高家村的解渴之策。
保障村民用水成头等大事
沿着蜿蜒的山路,记者在高家村6组见到了一群正在为村民送水的“解渴人”。一打听,这支由当地应急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组成的“解渴人”,正提前为村民的元宵节用水忙活。
“我们村里共有7个村小组,其中6个村小组都有缺水的村民。”送水途中,谈起化解村里群众饮水难一事,高家村党支部书记陈地中忍不住向记者感慨,“确实是下了大功夫”。
陈地中介绍,去年8月起,持续的干旱导致高家村原有的水源地告急,处于村里供水末端的6、7小组村民首先遭了殃,一些群众家中的自来水供着供着就无水可供了。
“最初,村里6、7小组的高山住户陆陆续续出现缺水情况,当时村民自己找水、村委时不时组织车辆运水就能补上缺口。”陈地中说,谁也没想到,天会旱这么久,眼见着供水缺口一天天增大,村民对水的忧心也多了起来。
“陈书记,我娃娃要回来,到时候用水能保障不哟。”
“陈书记,我家母猪马上要生小猪仔了,屋后山坪塘里的水用光了,你得帮我想想办法啊。”
……
陈地中回忆,村民们曾一度担心“平时没水喝”“产业发展受困于水”,多次找他了解应对缺水之策。眼看村民把对“解渴人”的期待越来越多地投射到自己的身上,陈地中意识到,必须把解决并保障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当成村里的头等大事来办。
送水队伍解燃眉之急
为更好地解决群众缺水问题,陈地中将村里的情况整理后立即向上级部门进行了汇报。随后,新田镇、区应急局及时出手,派遣了一辆可满载10吨水的送水车并组织了一支送水队伍常驻高家村“应急”。
“只要村民需要,这些身穿‘志愿红’的志愿者、穿戴‘荧光绿’的应急人都会及时把水送到群众家中。”陈地中指着村民家门前排列一地的蓄水器具告诉记者,如今,村民与送水人还形成了默契,“只要家里缺水了,村民就把能蓄水的盆、桶放在家门口,他们就会直接注满。”
“我家离公路有段20来米的小路,每次送水他们都是先给我挑满水缸,再给我装满蓄水池。”今年已有70岁高龄的村民熊绍吉告诉记者,村里对年老体弱的人群还安排了专人结对送水,让他意外又欣喜。
说起“志愿红”“荧光绿”送水入户,一旁忙着接水的村民也纷纷感慨,“这些天,全靠他们不间断送水,我们生活才没受影响。”
“村里已经争取到相关部门的资金,决定新建一座300立方米的中转水池,从走马镇引水到中转水池保障村里自来水的供给;同时,村里今年还要打5口深水井,等中转水池和深水井建成投用后,大家就不愁水用了。”陈地中刚刚道出自己所了解的信息,现场的村民无不面露欣喜。不过,眼见村民围绕“未来用水有保障”的话题越聊越欢时,一直忙着给村民蓄水桶注水的陈地中还是忍不住连声叮嘱大家,“有水了也不能乱整,还是要节约用水!”
在陈地中的话语声中,现场围着送水车的村民们忍不住欢快地笑了起来。一时间,响彻在整个村庄上空的笑声,似乎刺破了缺水给高家村带来的影响。
记者手记
“喊渴”的高家村迎来“解渴人”,这是党心与民意同频共振的真实写照。
忧民之所忧、急民之所急的“志愿红”“荧光绿”,解了高家村村民用水的燃眉之急。但村民最期盼的,还是希望党和政府能“一竿子插到底”解决他们用水的后顾之忧。可喜的是,这份期待正在兑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属于高家村人的幸福之水能源源不断、越来越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