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
高笋塘街道 太白街道 牌楼街道 双河口街道 龙都街道 周家坝街道 沙河街道 钟鼓楼街道 百安坝街道 五桥街道 陈家坝街道 高峰街道 天城街道 九池街道 龙沙镇 响水镇 武陵镇 瀼渡镇 甘宁镇 熊家镇 小周镇 高梁镇 李河镇 分水镇 孙家镇 余家镇 后山镇 弹子镇 长岭镇 新田镇 新乡镇 走马镇 罗田镇 龙驹镇 白土镇 长滩镇 太安镇 白羊镇 太龙镇 郭村镇 大周镇 柱山乡 铁峰乡 茨竹乡 溪口乡 长坪乡 燕山乡 梨树乡 恒合土家族乡 普子乡 黄柏乡 地宝土家族乡
当前位置:首页 > 轮播图片新闻 > 正文

科技创新“聚火成焰” 为高质量发展“添油加劲

发布日期:2022-09-19 10:03 来源:万州时报
摘要:平湖深秋,山青水阔。无论是春天的灿烂多彩,还是夏天的热烈繁盛,一年的花红柳绿,每季积蓄的力量,都在这收获的时节开始沉淀下来,并以最动人的姿态在沉淀中绽放——在这成熟收获的季节,当科技创新正在“聚火成焰”,我们一起为科技自立自强而奔跑,回头有一路的故事,低头有坚定的脚步,抬头有清晰的远方。

三峡山地特色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孩子们体验科技的魅力。

经开区三铭重工,智动化设备助力生产。

雷士照明生产车间,工人忙着生产绿色照明产品。

甘宁镇,现代化机械正在作业。

平湖深秋,山青水阔。无论是春天的灿烂多彩,还是夏天的热烈繁盛,一年的花红柳绿,每季积蓄的力量,都在这收获的时节开始沉淀下来,并以最动人的姿态在沉淀中绽放——在这成熟收获的季节,当科技创新正在“聚火成焰”,我们一起为科技自立自强而奔跑,回头有一路的故事,低头有坚定的脚步,抬头有清晰的远方。

听!创新的路上,我们步履坚定、铿锵前行,因为,我们永不满足,超越自我。

看!创新的路上,我们师逸功倍、硕果累累,因为,辛勤耕耘的土地上,留下我们深深的足迹。

是的!在万州,创新的“种子”落入深耕过的“沃土”,正在成长为参天大树,如点滴活水汇入江海,并在这3457平方公里的热土上延续着繁华,为高质量发展”添油加劲”。

数说十年

十年弹指一瞬间,我们铆足韧劲,精心呵护每一寸创新土壤,用心珍惜每一缕创新阳光,用科技创新推动工业强区、农业强区,增强核心竞争力,形成发展新优势,时光用清风细雨记录:十年时间,创新主体培育从零开始,累计培育市级科技型企业73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1家;全区专业技术人员达到9.4万人,研发人员达到3744人,市、区级创新创业示范团队达到62个;20项科研项目成果获市政府科学技术奖,创历史新高;全区具有行业先进技术水平的市级新产品达到146个、市级高新技术产品达到109个、市级农业新品种达到11个……

科技金融平台“加油”

“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模式,通过金融赋能,助力创新。”为着力提升科技型企业创新能力,让科技型企业发展更“有力”。我区从2018年底开始启动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建立以科技研发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两个指标为基础的分级综合评价体系,合作银行以知识价值授信额度为基础,确定企业信用贷款的最高额度,独立审批放款。

据了解,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是一种新型轻资产融资模式,帮助科技型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难题,依托“商业大数据应用专利软件化评估”,建立以科技研发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两个指标为基础的分级综合评价体系,由系统自动生成评价结果,科技型企业只需登录重庆市科技型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在线填报相关数据并提出申请,系统自动给出企业知识价值信用等级,分为ABCDE五个等级,分别对应500万元、400万元、300万元、160万元、80万元的授信额度,合作银行以知识价值授信额度为基础,确定企业信用贷款的最高额度,独立审批放款。

截至目前,全区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累计获批327家、金额达3.71亿元;引导试点发放商业贷款2.17亿元;首次获得贷款企业57家,获贷5145万元。今年以来,全区共有69家企业获得知识价值信用贷款9166.8万元,6家企业首次获贷,占贷款企业总数的13.0%,获贷总额700万元;获得贷款的69家企业中,工业企业39家、获贷总额5630万元,农业企业20家、获贷总额2036.8元,服务业企业10家、获贷总额1500万元。

技术转移平台“赋能”

近年来,万州切实推动科技第一生产力落地开花,积极推进高校与企业合作创新,加大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力度。目前已促成重庆三峡学院与重庆市龙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重庆江东机械有限公司,重庆三峡职业学院与重庆市腾伟机械有限公司,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与重庆厚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开展校企合作;引导三峡农科院与达州农业科学研究院建立创新联盟,签订“达万科研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苎麻、玉米、水稻、油菜、薯类、蔬菜、果树等农作物种质资源,中间材料与创新材料方面进行合作;促成区企事业单位与中国科学院沈阳金属研究所、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708研究所等区外双一流高校、国家级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创新合作,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人力资本平台“添劲”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近年来,我区注重引进与培育,完善并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实现科技创新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为增强科技型人才的责任感,实现人才精细管理,我区相关部门建立了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坚持“人岗相适”,并及时为优秀人才提供发挥才能的岗位平台: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加速构建,引进金龙铜管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创建市级重点实验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47家。推进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人才服务证制度,建立全过程、专业化、一站式人才服务体系,切实提供住房落户、子女就学、配偶就业、医疗保障等便利,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到万州创新创业,建起科技人才“蓄水池”。

同时,持续推进“科技特派员”等人才队伍建设。新建立了科技咨询专家库,入库专家279名;建立辖区高校院所创新团队库,入库团队77个。目前全区高层次人才达到101人,全区专业技术人员达到9.4万人,研发人员达到3744人,创历史新高。市、区级创新创业示范团队达到62个,涉及工业、农业、社会事业等多个领域,为我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决策咨询服务,激发了我区科技创新的“源动力”。

努力抢占科技创新“高点”

区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区创建国家级众创空间4家、市级16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总面积3.76万平方米,在孵企业394家;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国家级农业星创天地1个;市级科技型企业总量达733家,涉及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新材料、生物与新医药、电子信息、高技术服务、资源与环境等八大领域;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1家,科技型企业上市挂牌10家。

同时,遵循市场机制,通过金融、人才、税收等方面的政策工具,努力抢占科技创新“高点”,积极推进活跃而高效的技术转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硕果累累。20项科研项目成果获评市政府科学技术奖,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实现“翻一番”;具有行业先进技术水平的市级新产品146个、市级高新技术产品109个、市级农业新品种11个,90%以上实现产业化,高新技术产值占比30%以上,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科技活力。

我的这十年

创新思维为公司发展注入“大能量”

“十年,不长不短,正好是一个时代的长度,可以让一个企业砥砺前行,打造优质品牌。”这十年,对重庆江东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刘雪飞来说,十年风雨坎坷,十年携手并肩,他见证了公司创新理念、整合资源、打造精品,实现传承跨越、开拓广阔新天地的蜕变与成长。

就在前不久,江东机械研发的国内首台4000吨超高强钢热冲压高速压力机正式交付于国内某知名汽车零部件厂商,即将进入调试和试生产阶段。该设备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其刚性强、精度高、稳定性好,主要用于商用车超高强钢零部件的生产。多项技术指标在同类型设备中为国内首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同行业空白。

刘雪飞告诉记者,为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江东机械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高端智能产线集成与应用为主要研发方向,重点围绕轻量化成形技术、智能化成套技术两个方向,通过加大硕博人才引进力度、聘用行业专家,积极引进高水平科研人才,不仅打造出了一支重庆市创新示范团队,还拥有重庆市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海智工作站。同时,江东机械先后与重庆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南京工程学院联合成立“锻压装备及成形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近净成形香港工程研究中心”“传动控制研究中心”,并和机械科学研究院、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北京机科国创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内顶级科研院所和机构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搭建了高起点、高层次的国内一流科技创新平台,公司科研技术能力实现“节节高”。

近十年,江东机械先后主导或参研了6项国家04重大科技专项,2项国家工信部工业强基工程项目,2项重庆市科技局重点科技产业项目,2项香港创新科技署支持专项,同时还主持了国家重点产业振兴项目、重庆市科技攻关项目、技术创新项目共8项,先后拥有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1项,重庆市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12项,实现多项重大技术的新突破。

“创新思维为公司发展注入‘大能量’。”截至目前,江东机械拥有国家专利125项、其中发明专利14项,先后获得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2项、重庆市级科学技术成果8项、重庆市重点新产品8项、重庆市高新技术产品10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11项,并先后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重庆市“链主”企业及重庆市专精特新企业。目前,公司正在积极筹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国家级平台,用实干为万州制造业争光。

短 评

创新是一种理念、一种方法,也是一股子精气神。创新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像打逆风球,负重上坡,唯有坚持不懈才能踏平坎坷成大道,遇见最美的风景。创新需要打破常规的条条框框,不走寻常路,才能跑出创新“加速度”,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大道至简,实干为先!我们有理由相信,创新的种子已经在万州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必将成长为参天大树,创造出人意料的奇迹。(记者 黄玉保 通讯员 邹文武/文 记者 冉孟军/图



编辑: 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