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
高笋塘街道 太白街道 牌楼街道 双河口街道 龙都街道 周家坝街道 沙河街道 钟鼓楼街道 百安坝街道 五桥街道 陈家坝街道 高峰街道 天城街道 九池街道 龙沙镇 响水镇 武陵镇 瀼渡镇 甘宁镇 熊家镇 小周镇 高梁镇 李河镇 分水镇 孙家镇 余家镇 后山镇 弹子镇 长岭镇 新田镇 新乡镇 走马镇 罗田镇 龙驹镇 白土镇 长滩镇 太安镇 白羊镇 太龙镇 郭村镇 大周镇 柱山乡 铁峰乡 茨竹乡 溪口乡 长坪乡 燕山乡 梨树乡 恒合土家族乡 普子乡 黄柏乡 地宝土家族乡
当前位置:首页 > 万州资讯 > 正文

“爬树”也能修学分?这所高校的“攀树课”一课难求!

发布日期:2025-10-10 11:37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摘要:爬树还能修学分! 在厦门大学有一门网红攀树课,一课难求!

爬树还能修学分!

在厦门大学有一门网红攀树课,一课难求!

据授课老师郑达雄介绍,由于课堂人数限制(每节课16人),很多同学大学四年都没能抢到一次上课的机会。

“能选上课都像中大奖!”

01

为什么厦门大学会开设攀树课?

2011年,时任厦门大学校长的朱崇实在国外考察时注意到,攀树课是许多国外高校广受欢迎的热门课程。回国后,他立即推动学校研究引入这门课程。

研究户外冒险教育的郑达雄老师与校方一拍即合。不过,要开设攀树课,首先得自己掌握这门技能。

从篮球教练转型为攀树教师的过程中,郑达雄遇到的第一个挑战是“恐高”——哪怕只是攀爬校园里约15米高的芒果树和柠檬树。

他回忆道:“到达15米高度时,人就会明显感到心慌、冒汗、手脚无力。”挂在树上时,他不断与自己对话:“先找到害怕的原因,再回想动作要领、检查装备,用实际情况一步步拆解顾虑。”

在完成攀树师的专业训练后,郑达雄成为中国大陆首位获得国际树木学会(ISA)认证的职业攀树师,也是厦门大学最早的攀树课教师之一。

2012年,厦门大学正式将攀树课纳入体育课程。这一创新举措迅速引发广泛关注,让攀树课成功“火出了圈”。

“抓着绳索,精神紧绷,浑身都在用力,真的很害怕!”

“攀树的过程很刺激,尤其到了高处,甚至能听到自己心跳声……”

“通过攀树这项运动,幸运地看到独特视角的校园风景!”

课后,学生们激动地向大家分享自己的爬树体验。

攀树课不仅考验学生的心理素质,也促进团队之间的信任与合作。郑达雄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这门课程的意义早已超越了体育本身。

“我并未将它视为单纯的体育课,因为这项运动与自然连接,能够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让学生从攀树中学会爱树,树立尊重生命、热爱自然的意识——这正是厦门大学开设攀树课的深层意义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攀树课被列为厦门大学生态科学学院的必修课。该学院生物专业的学生,因时常会去野外实习,进行标本采样等活动,攀树这项技能有效推动了学院在生态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而服务于生态环境保护。

02

人与树的“空间调节师”

攀树课只是入门基础,其背后对应着一个专业且充满挑战的职业——攀树师。

他们定期检查树木结构,及时处理病虫害,保障古树生长环境稳定,从而延长树木寿命。

据厦门市绿化管理中心统计,截至2024年底,全市登记挂牌的古树名木已有1700多株,需要攀树师们定期维护。

“这棵榕树已经160年了,这是我老公的祖先当年种下的。”

一位住在巷子里的老奶奶向郑达雄介绍这棵古树的历史,附近的居民对它充满感情。

但常年生活在榕树之下,遮天蔽日,导致周边房屋潮湿发霉。这时,就需要攀树师上树修剪。

在开展修剪前,攀树师需进行严谨评估,思考如何以最少的修剪量,实现空间的最大化释放,从而平衡人类活动与树木生长之间的关系。

修剪树枝并非简单地用电锯砍除,其操作手法十分讲究。

“在粗壮树木的修剪中采用‘三刀法’,一方面是为了确保切口平整、利于愈合,另一方面也能避免树皮因不当操作而撕裂,从而防止腐朽菌侵入树体。”

除了修剪技术,攀树师还需掌握多方面的专业知识。

郑达雄介绍:“攀树师不仅要熟练使用各类攀树装备与器械,还需了解树木养护、病虫害防治等树木学知识。同时,良好的运动能力和体力也是重要的职业素质。”

攀树师如同人与树之间的“空间调节师”,既留住百年绿荫,也守护万家灯火。

03

台风中的“树木救护队”

在厦门这样的沿海城市,攀树技能还具有重要的应急价值。

台风来临前,攀树师会提前评估高大树木的状况,适当修剪枝条,防止树木倒伏,保障居民安全。

2016年9月15日,台风“莫兰蒂”登陆厦门,造成65万棵树倒伏,交通严重受阻。在这场抢险救灾中,攀树师发挥了关键作用。

郑达雄老师带领厦大攀树队成员,参与“莫兰蒂”台风灾后清理工作,清理倒塌树木和树上高空挂枝。

郑达雄回忆,由于高空吊车体积庞大,难以进入道路狭窄的老城区及鼓浪屿等特殊区域。

在这样的环境下,攀树师展现出独特的技术优势。他们仅凭一根绳索,就能在树干间灵活穿梭。相较于大型机械,他们的作业方式更灵活、效率更高,修剪也更精细。

“当时鼓浪屿要申遗,结果赶上了台风。”

郑达雄记得,鼓浪屿上遍及古树名木和保护建筑,如果不对在台风中受损的树木抢救,既是安全隐患,也是财产损失。因此,攀树队配合当地园林局在岛上参与救援半个多月,推进了这座小岛的申遗进程。

04

攀上树冠 为生态研究开启新视角

攀树的价值远不止于此。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这项技能为科学家研究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全新视角。

郑达雄多次参与生态科研考察,曾前往西藏攀登高达101.2米的藏南柏木Ⅰ号。

“树木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他解释道,“正因为有巨树的庇护一些树冠上栖息着两千多种植物与昆虫,它们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而这恰恰能够发挥攀树的优势。”

通过攀爬高大树木采集种子,再进行人工繁育,可以有效提高繁殖效率、扩大种苗规模。许多濒危树种,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得以繁育,如今已成为城市绿化的常见树种。

金斑喙凤蝶是我国唯一被列为一级保护的蝴蝶物种。据文献记载,它们多在林冠层活动。生态学研究者借助攀树技术抵达林冠高度后,能够更便捷地观察它们的传粉对象与飞行行为,从而推动相关生态研究与保护工作。

爬树,不再只是儿时的游戏,它逐渐成为一门学问,更承载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攀树师们凭借一根绳索、一身技艺

守护着城市的“绿色遗产”

也守护着绿水青山孕育的珍贵生态

为攀树师们点赞!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 田韵沁 审核: 李辉 主编:马京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