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
高笋塘街道 太白街道 牌楼街道 双河口街道 龙都街道 周家坝街道 沙河街道 钟鼓楼街道 百安坝街道 五桥街道 陈家坝街道 高峰街道 天城街道 九池街道 龙沙镇 响水镇 武陵镇 瀼渡镇 甘宁镇 熊家镇 小周镇 高梁镇 李河镇 分水镇 孙家镇 余家镇 后山镇 弹子镇 长岭镇 新田镇 新乡镇 走马镇 罗田镇 龙驹镇 白土镇 长滩镇 太安镇 白羊镇 太龙镇 郭村镇 大周镇 柱山乡 铁峰乡 茨竹乡 溪口乡 长坪乡 燕山乡 梨树乡 恒合土家族乡 普子乡 黄柏乡 地宝土家族乡
当前位置:首页 > 万州资讯 > 正文

活力中国调研行·重庆|“一季鲜”变“全年香”!渝东南农科院破译“榨菜密码”

发布日期:2025-08-14 16:46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邱小雅
摘要:“大家看,温度在15摄氏度以下,光照时长小于12小时,在这个条件下,再过7天,这个青菜头的瘤茎就可以膨大了。”8月14日,记者跟随“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重庆市渝东南农业科学院(简称渝东南农科院),工作人员打开形如冰箱的人工气候箱,向记者一行展示着最新技术。

“大家看,温度在15摄氏度以下,光照时长小于12小时,在这个条件下,再过7天,这个青菜头的瘤茎就可以膨大了。”8月14日,记者跟随“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重庆市渝东南农业科学院(简称渝东南农科院),工作人员打开形如冰箱的人工气候箱,向记者一行展示着最新技术。

▲工作人员展示“榨菜全年生产技术研究”成果。记者 周奇 摄

传统的涪陵榨菜9月播种育苗,但在渝东南农科院这座2300平方米的智能温室内,青翠的青菜头大部分时间内都可蓬勃生长——这正是该院“榨菜全年生产技术研究”的成果缩影。

“眼下菜农们正忙着准备种子、化肥,”渝东南农科院副院长石萍萍介绍,“我们的团队已奔赴田间,提前为农户即将开始的播种育苗提供精准技术指导。”

通过60年深耕育种,渝东南农科院收集保存了1300多份芥菜种质资源材料,就在最近,团队又通过全基因组测序,绘制了203份茎瘤芥的遗传图谱,为科研团队从基因层面去揭示茎瘤芥的起源和驯化提供数据支撑,这也是目前国际上遗传信息最丰富、解析最全面的图谱。

在这座基因宝库的基础上,渝东南农科院不断加快技术创新,培育良种。“近五年来,我们共选育了8个新品种,都各具特色。”石萍萍说,比如“渝早100”,成功将瘤茎的起始膨大温度从15摄氏度突破到了18摄氏度,实现10月底就能有青菜头上市,目前正在海拔较高的地方推广,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七八万亩。

通过覆盖早、中、晚熟配套的品种矩阵,涪陵的青菜头最早可以10月底上市,最晚持续到次年4月底,而以前常规的上市时间是在次年的1-2月。技术创新不仅延长了青菜头上市的时间线,也为青菜头作为蔬菜鲜销提供了市场空间。

“我们还选育出能直播的品种‘渝直90’,传统的品种需要先育苗再移栽,才能保证根茎强壮,这个品种不需要移栽便可直接播种,将播种效率提高了5倍左右,而且品质更好、空心率更低。”石萍萍介绍。

▲通过技术创新培育的良种。记者 周奇 摄

此外,还有叶片和瘤茎都可食用的品种——叶片作为涪陵黑猪的饲料,猪粪发酵后又能作为肥料种植青菜头,这样就实现了“涪陵黑猪+榨菜”的生态循环种养模式。目前,该院正在和涪陵黑猪的院士工作站合作,开展相关研究。

在榨菜加工方面,团队研发出一款作为火锅配菜的产品,能实现青菜头的长期保存,就像贡菜一样,外形看似干瘪,烫进火锅后却有着绵杂、脆嫩的口感。此外,榨菜脯、榨菜脆片等产品也正在开发中。

▲榨菜新品种展示。记者 周奇 摄

涪陵榨菜是涪陵农业的“金字招牌”,也是涪陵产销规模最大、品牌知名度最高、辐射带动能力最强的优势特色产业、最大民生产业。据介绍,2024年涪陵榨菜实现总产值155.45亿元,人均榨菜纯收入3805元。下一步,涪陵区将全力打造国家特色优势农业示范区、中国最大榨菜产销核心区和全球榨菜出口基地,到2027年力争实现榨菜产业总产值200亿元。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蔡杨 审核: 陈钧 主编: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