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
高笋塘街道 太白街道 牌楼街道 双河口街道 龙都街道 周家坝街道 沙河街道 钟鼓楼街道 百安坝街道 五桥街道 陈家坝街道 高峰街道 天城街道 九池街道 龙沙镇 响水镇 武陵镇 瀼渡镇 甘宁镇 熊家镇 小周镇 高梁镇 李河镇 分水镇 孙家镇 余家镇 后山镇 弹子镇 长岭镇 新田镇 新乡镇 走马镇 罗田镇 龙驹镇 白土镇 长滩镇 太安镇 白羊镇 太龙镇 郭村镇 大周镇 柱山乡 铁峰乡 茨竹乡 溪口乡 长坪乡 燕山乡 梨树乡 恒合土家族乡 普子乡 黄柏乡 地宝土家族乡
当前位置:首页 > 万州资讯 > 正文

重报深一度|四川盆地首个油田诞生 重庆页岩油助力中国能源“破冰”

发布日期:2025-08-12 11:33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白麟 张春晓
摘要:8月6日,丰都县仁沙镇,背景是渝东连绵的群山,田垄与林木间,一幅现代工业与千年农耕文明交织的画卷在记者眼前展开。

8月6日,丰都县仁沙镇,背景是渝东连绵的群山,田垄与林木间,一幅现代工业与千年农耕文明交织的画卷在记者眼前展开。

一座雄壮的采气平台——泰页1试采站,如同钢铁巨人般矗立于平整开阔的井场。它的脚下,灰顶的控制室、银色的储罐、黄色的采气树布局井然;纵横的管线如通血脉,将宝贵的“工业黄金”输送出去。

8月4日,丰都县仁沙镇,丘陵中的复兴油田泰页1#试采站。记者 张春晓 实习生 陈昕雯 摄/视觉重庆

这里,就是重庆市和整个四川盆地的第一个油田——复兴油田的核心作业区。一种暗金色的、被地质学家称为“挥发性”的轻质石油,正从这座钢铁巨人脚下数千米深的侏罗纪页岩层中汩汩而出。

它的诞生,在中国的能源版图上点亮了一个新的坐标;其背后则是十余年探索和开拓,历经起落的“破冰”史诗。

“富气少油”魔咒下的十年求索

2009年,当中国的能源巨头们将目光投向广袤的四川盆地时,一个流传了半个世纪的地质学“魔咒”仍在业内回响——“富气少油”。

盆地内天然气田星罗棋布,涪陵、普光等世界级大气田的发现,似乎都在不断印证着这一论断。

然而,勘探者们不愿放弃任何一丝可能。

江汉油田专家刘乔平,彼时还是一个刚过而立之年的青年技术员。他至今仍清晰地记得2009年团队初次进驻川东时的情景。“那时候,我们的目标是‘大安寨段’层位。”他回忆道,“各种地质资料都显示,那里应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我们都憋着一股劲,想破局。”

最初的钻井结果令人鼓舞,确实见到了油气。但后来尽管打了10多口井,产出的油气却始终不多,无法形成有经济效益的工业化开采。

深夜的会议室里,烟雾缭绕,江汉油田技术团队对着复杂的测井曲线和地质模型反复推敲,却始终无法突破产能的瓶颈。

以当时的地质勘探和工程技术,还不足以唤醒这片沉睡的资源。这次尝试在付出了巨大努力后,不得不暂时告一段落。

时间的指针转向2012年。一个巨大的喜讯从重庆涪陵的焦石坝传来,中国首个大型页岩气田——涪陵页岩气田横空出世,开启了中国的“页岩气革命”。刘乔平所在的团队被紧急抽调,和众多兄弟单位一起,汇入到这场波澜壮阔的页岩气大会战中。

在涪陵的十年,是中国页岩气技术突飞猛进的十年。勘探队员们面对的是埋深数千米、薄如“纸片”的页岩层。他们从零开始,摸索出“水平井+体积压裂”的核心技术,将钻头一次次精准地送入目标储层,并用高压水流在致密的岩石中“压”出万千通道。

江汉油田技术团队也在这场硬仗中淬炼成钢,他们亲眼见证了钻井周期从133天缩短至不足30天,也亲手将一口口上亿方大气井的“龙头”拧开。

“涪陵的经验太宝贵了,”江汉油田页岩气管理部副经理葛兰说,“它不仅为国家贡献了清洁能源,更重要的是,为我们锻造了一支能征善战的队伍,并沉淀下了一整套适用于复杂山区的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理论和技术体系。”

这套凝聚十年心血的体系,为日后重返川东、破解页岩油难题,埋下了最重要的伏笔。

新理论引领“绝地反击”

2020年,在页岩气开发进展顺利的同时,中国石化的决策者们进行了一次“逆向”思考。他们将目光再次投向了十年前那片留下遗憾的土地——复兴地区。

这一次,他们的目标不再是浅尝辄止,而是要用在涪陵淬炼出的“绝学”,挑战页岩油这块更难啃的“硬骨头”。

挑战是空前的。复兴地区的页岩油藏,地质条件比涪陵页岩气田更为复杂。其主力层系“凉高山组”,黏土矿物含量超过60%。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葛兰介绍,这就是在柔软而坚韧的泥岩里打“隧道”,钻井时地层比较软,容易垮塌,导致推进速度慢、周期长。此外,这种岩石的塑性特征,使得传统的压裂技术很难形成有效的裂缝网络,油气被“憋”在里面,出不来。

“我们必须在理论认识上实现颠覆性的突破。”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的总地质师说。一场由地质、物探、钻井、压裂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联合攻关团队迅速成立,地质与工程真正实现了一体化协同作战。

他们首先要解决的是“眼睛”的问题——如何精准地找到地下数千米处最富集的“甜点”区域。

借助在涪陵开发中迭代升级的地球物理预测技术,团队创新性地建立了一套针对陆相页岩油的“甜点”地球物理预测技术序列。这套技术能像CT扫描一样,将地下的油气富集区、地层压力、岩石脆性等关键信息清晰地描绘出来。

理论的突破,让钻井部署从过去的“概略撒网”变成了“精准点穴”。

接下来,是“亮剑”的时刻。2021年,承载着无数人希望的泰页1井开钻。这口井的成败,将直接检验新的理论和技术。

在钻进过程中,团队针对高黏土含量的“软肋”,量身定制了特殊的钻头和钻井液体系,并优化了钻具组合。

最终,钻井周期比预期大幅缩短,成功实现了安全高效钻井。

最关键的考验是压裂。为了“驯服”这套极难改造的储层,技术团队祭出了被称为“超密切割+聚能造缝+复合转向+饱和加砂”的深度压裂“组合拳”。他们通过精细控制每一段的压裂参数,像做一场“微创手术”一样,在地下岩层中制造出纵横交错的复杂缝网,为石油和天然气的流出开辟了“高速公路”。

2021年底,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泰页1井放喷测试,一股暗金色的油流喷涌而出,获得了日产油58.9立方米、日产气7.35万立方米的高产油气流。

测试成功的消息传到指挥部,会议室里一片沸腾,许多老专家流下了热泪。这一刻,他们等了太久。

泰页1井的成功,标志着四川盆地陆相页岩油勘探取得了历史性突破。随后,兴页9井等一批评价井相继获得成功,探井成功率达到100%。

▲8月4日,丰都县仁沙镇,复兴油田泰页1#试采站内,工作人员在进行巡检。记者 张春晓 实习生 陈昕雯 摄/视觉重庆

2025年7月31日,一个将被载入中国石油工业史册的日子,复兴油田首期2010.06万吨石油和123.52亿立方米天然气的探明地质储量,顺利通过自然资源部评审,正式宣告重庆第一口油田诞生。

西南腹地的产业变革

复兴油田的诞生,在重庆乃至整个中国西南地区,激起了一场能源与产业变革的涟漪。

首先,它从根本上改写了对四川盆地的能源结构认知。

重庆大学能源经济系主任汪锋表示,四川盆地“富气少油”的传统认知,在复兴油田的工业级油流面前被打破。在看似资源匮乏的区域,通过理论创新和技术进步,依然能够找到巨大的非常规油气潜力。这不仅为中国原油的稳产增产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战略接替区,也极大地提振了在全国类似复杂地质条件下寻找页岩油的信心。

重庆,作为中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和重要的工业基地,长期以来却是一个“无油市”。所有的成品油全部依赖外省调运。复兴油田的出现,为缓解这一结构性矛盾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这不仅仅是本地有油了这么简单。”汪锋分析道,“更重要的是,它为重庆补齐工业体系拼图上缺失的一块——石油化工,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契机。”

过去,重庆只有天然气化工,产业链存在明显短板。而依托复兴油田,重庆未来可以规划建设炼化项目,并向下游延伸,发展高分子材料等高附加值产业,形成完整的“油头化尾”产业链条。这对于提升重庆的工业能级和区域经济竞争力,具有不可估量的战略价值。

“当然,油田的发现并不意味着必须在本地建设炼化厂。”汪锋同时也表示,原油是易于运输的大宗商品,从全国一盘棋的经济性角度考量,将其运往成都等地现有的大型炼化基地或许是更优选择。

但无论如何决策,“家里有油”这个事实,都赋予了重庆在未来区域发展和国家能源战略布局中,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回旋余地。

▲8月4日,忠县永丰镇,正在进行钻进作业的兴页1试采站。记者 张春晓 实习生 陈昕雯 摄/视觉重庆

涪陵页岩气田相关人士介绍,开发团队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钻井废水回用率超过90%,固废实现100%安全处置。电动压裂等新技术的规模化应用,也大幅降低了能耗和噪声,为中国非常规油气行业的绿色开发树立了典范。

中国页岩油的“星辰大海”

复兴油田的发现,为整个中国页岩油产业照亮了一片更广阔的“星辰大海”。

全球页岩油革命始于美国,其成功的关键在于优越的地质条件——埋藏浅,成本低。葛兰介绍,中国的页岩油资源,大多埋藏在数千米之下,地质情况复杂,开采难度极大。

而复兴油田的成功,恰恰是在这种“特高难度”的赛道上取得的。

在汪锋看来,这在全球范围内,为高黏土含量、塑性强的挥发性页岩油藏的成功开发,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中国样本”。他评价道,“以前我们只能看着他们搞,现在我们不仅能搞,还能在他们认为不具备经济性的地方搞成。这就是核心竞争力。”

▲8月4日,忠县永丰镇,正在进行钻井作业的兴页1试采站井架。记者 张春晓 实习生 陈昕雯 摄/视觉重庆

这种技术自信,意味着中国页岩油开发的主动权,已经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此外,油田开发中形成的技术装备,也为中国能源“走出去”战略锻造了新的“金刚钻”。

在过去,全球油气勘探开发的核心技术与服务市场,长期被欧美大型油服公司垄断。如今,以复兴油田为代表的技术突破,让中国企业拥有了可以打包出口的“中国方案”。

“我们的技术和经验,对于‘一带一路’沿线以及中东、非洲等许多拥有类似复杂油气资源但缺乏开发能力的国家来说,极具吸引力。”葛兰表示,目前,江汉油田已经与沙特阿美等国际公司开展了深入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在业内专家看来,向海外输出页岩油技术、设备和解决方案,不仅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更能进一步助推中国提升国际能源话语权和保障国家长远能源安全。

据了解,复兴油田所在区域的页岩油资源总量预估超过10亿吨,而整个四川盆地的非常规石油资源量更是高达约17亿吨。为了彻底唤醒这条“能源巨龙”,勘探开发单位将坚持不懈地进行技术创新,进一步提升超长水平井、高效压裂、智能化开采等技术的水平。

截至2025年7月,复兴区块投产井35口,日产油超100吨。据了解,目前复兴油田效益开发的油价门槛为65美元/桶,未来将降低到50美元/桶。

复兴油田的计划是,按照“勘探开发一体化、地质工程一体化、地面地下一体化、技术经济一体化”总要求,实现页岩油“十五五”期间上产至50万吨。

同时,油田将加快展开中区和南区提交亿吨级探明储量,推进规模动用和评价试验,同时加快探索北区和西区,打造3亿吨级页岩油储量阵地。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蔡杨 审核: 周雨 主编: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