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
高笋塘街道 太白街道 牌楼街道 双河口街道 龙都街道 周家坝街道 沙河街道 钟鼓楼街道 百安坝街道 五桥街道 陈家坝街道 高峰街道 天城街道 九池街道 龙沙镇 响水镇 武陵镇 瀼渡镇 甘宁镇 熊家镇 小周镇 高梁镇 李河镇 分水镇 孙家镇 余家镇 后山镇 弹子镇 长岭镇 新田镇 新乡镇 走马镇 罗田镇 龙驹镇 白土镇 长滩镇 太安镇 白羊镇 太龙镇 郭村镇 大周镇 柱山乡 铁峰乡 茨竹乡 溪口乡 长坪乡 燕山乡 梨树乡 恒合土家族乡 普子乡 黄柏乡 地宝土家族乡
当前位置:首页 > 万州资讯 > 正文

乡村振兴周刊 | 重庆农产品出口全力实现“三级跳”

发布日期:2025-07-23 10:49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杨骏 实习记者 黄诗琪
摘要:以中新(重庆)农业合作计划为“试验田” 重庆农产品出口全力实现“三级跳”

以中新(重庆)农业合作计划为“试验田” 重庆农产品出口全力实现“三级跳”


▲2月18日,巫山县荣科物流园洗果分拣中心,柑橘分拣、装车后准备外销。记者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汇达柠檬、巫山脆李等重庆农产品从中新(重庆)多式联运示范基地出海。受访者供图

▲重庆猪肉罐头首次出口新加坡。受访者供图

▲万盛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忙着对菌菇摘收、包装。该区共有二十余家成规模食用菌生产经营主体,产品出口到越南、泰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记者 郑宇 摄视觉重庆

7月7日下午3点,重庆西开往香港西九龙的G319次高铁上,重庆耕田而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晨宇靠窗而坐,若有所思。他和香港那边其实早有业务往来,大部分时候只需要远程沟通即可,这次专程过去,是为了销售巫山脆李。

“去年雨水多,高品质的脆李不多,所以只出口了一批到香港。”王晨宇说,今年脆李整体品相不错,所以决定再试试,希望能把巫山脆李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销售巫山脆李,对王晨宇的职业生涯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

几年前,巫山脆李首次走出“国门”出口到新加坡,王晨宇全程参与。如今他自立门户,依然沿用了当年中新(重庆)农业合作计划采用的农产品出口模式。

中新(重庆)农业合作计划,是依托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就重庆和新加坡在农业领域进行深度合作的一项内容,主要是通过贸易、产业、品牌、科技等维度,增强重庆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很多像王晨宇那样的从业者,都是通过这一计划,把农产品带出了国门。

今年是中新互联互通项目10周年,随着中新(重庆)农业合作计划的深入实施,它正在成为一个“试验田”,助力重庆农产品出口实现“三级跳”。

第一跳

探路“出海”

让更多农产品“走出去”

中新(重庆)农业合作计划的源头,要追溯到2019年。

那时,陆海新通道迈入快速发展期,为了进一步发挥这条通道的开放载体作用,市中新项目管理局瞄准了农产品出口这个赛道。为此,该局联合市农委、重庆海关,前往多个区县进行调研。调研中,各方发现重庆农产品品质不低,像柑橘类产品在全国都很有竞争力。但因缺乏出口渠道与市场,很难“走出去”。

“新加坡市场不大,但却对接全球。”市商务委中新物流航空处副处长郑弦说,重庆可以通过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的资源优势,将新加坡市场作为农产品出口的“试验田”,然后逐步走向全球。

中新(重庆)农业合作计划的雏形由此诞生。

忠县政府对此非常积极,忠橙也就成了最早的“探路”产品——在部门和区县的协作下,2019年,忠橙尝试性地向新加坡“走了一单”。

这一单也发现了很多问题,比如橙子抵达时出现坏果等。各方立刻“复盘”,在种植、采摘、包装、运输、存放等环节进行全面梳理、优化。2020年,在各环节“完善”后,忠橙再次漂洋过海运往新加坡,在抵达时,几百吨忠橙没有出现坏果等情况。这也宣告,忠橙正式出口新加坡。

随着忠橙出口的步伐,巫山脆李、长寿萝卜(柚子)等农产品也通过复制它的出口模式,相继走出国门,整个流程变得“驾轻就熟”,城口香菇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2022年,外贸已经几年“挂零”的城口县,邀请重庆海关所属的万州海关、重庆渝贸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渝贸通科技)的相关负责人一起商量如何取得突破。经分析,各方认为,城口土壤污染小,适合种植香菇,且北屏乡已发展起菌棚300余栋,货源上也足以支撑,是“破局”的最好选择。

按照中新(重庆)农业合作计划的模式,城口县商务委、万州海关、渝贸通科技迅速行动。2023年5月,一批城口香菇经万州海关查验合格后直接出口到澳大利亚,这也成为该县自2019年来的首单外贸业务。因为模式成熟,这单业务从准备到最后出口,耗时仅几个月。

如今,在中新(重庆)农业合作计划的推动下,重庆农产品出口种类越来越多。重庆海关数据显示,2021年时,重庆农产品出口种类仅有4—5种,到今年上半年,重庆出口农产品种类已有30多种。2024年,重庆农产品出口达到16.3亿元、同比增长近40%,创近5年来新高,增速超出全国平均水平34.5个百分点。

第二跳

对接全球化标准

农产品加工迈上新台阶

6月初,重庆云阳县晚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拿到了一笔大订单:将价值200多万元的菊花产品出口到新加坡。

“我们的产品能够卖到新加坡市场,要感谢中新(重庆)农业合作计划的牵线搭桥。”该公司董事长冉秀清回忆,2018年,公司在参加重庆一个展会时,渝贸通科技的前身“渝贸通公司”的人员来到其展位上,主动询问她是否有出口产品到新加坡的意愿。

新加坡位于热带,气候潮湿,对菊花类产品需求很高。因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不少新加坡企业主动向重庆方面询问是否有菊花相关产品。云阳有大规模的菊花种植基地,还推出了菊花茶、菊花酒等加工产品。所以,该公司人员看到冉秀清的展位后,立马就过来对接。

面对如此机会,冉秀清自然不会错过,当即答应。展会期间,渝贸通公司人员引荐了多家新加坡企业到现场与之对接,并迅速达成了合作。2019年,冉秀清公司的菊花产品成功出口到了新加坡,也因为其产品品质好,她与新加坡方面建立了长期合作,出口数量逐年增加。

渝贸通公司会去做这次对接,是因为市中新项目管理局一直在为其引入新加坡资源,希望让其成为重庆农产品出口的执行平台。除了云阳菊花,石柱黄精面、潼南柠檬制品、綦江饭遭殃等加工产品,也都先后通过这个平台出口到国外。

“农产品加工品,是重庆农产品出口的‘进阶’目标。”市中新项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它的附加值更高,运输要求也更低,所以在中新(重庆)农业合作还未完全成型时,他们就设想过,只要水果、蔬菜等初级农产品成功“突破”,农产品加工品就要跟上。

重庆猪肉罐头出口到新加坡,便是这一设想的具体实践。

重庆德佳肉类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德佳),是一家从事肉制品生产的企业,其产品很早就出口到十余个国家和地区,但却迟迟无法进入新加坡。“新加坡的肉制品准入标准很严格,跟日本、欧盟同属于全球最严那档。”该公司董事长赖维学介绍说。

新加坡在肉制品进口上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该企业所在地要具备“地区准入认证”——只有重庆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得到了新加坡的验证,重庆的企业才有出口肉制品到新加坡的可能性。

中新(重庆)农业合作计划,开始发挥作用。

2021年—2024年,重庆多次依托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的“高层对话机制”,与新加坡方面进行磋商,同时,重庆也积极向商务部、海关总署等国家部委争取支持,均得到了积极回应。2024年,新加坡食品局正式认可重庆递交的地区准入申请材料,并于当年11月,对重庆地区的食品安全体系进行视频验证,也对重庆德佳等两家企业进行视频检查。

2025年3月4日,重庆收到来自新加坡的消息:重庆拿到了肉制品地区准入资质,两家企业也获准将肉制品出口到新加坡。

“依托中新(重庆)农业合作计划,我们不仅打开了新加坡市场,也让自己的生产能力迈上一个大台阶。”赖维学说,目前,公司已与新加坡方面签订了合作协议,预计到2026年,公司出口新加坡产品金额将达1080万美元。

第三跳

塑造国际化品牌

向世界讲述“重庆故事”

在新加坡,有一款重庆茶叶价格非常高:1公斤茶叶价格几近8万元。它就是千年金山红的顶级产品“千秋”。它为何能卖到如此高价?答案是:品牌。

千年金山红,源于南川金佛山的千年古茶树。这些古茶树的茶叶,经过特殊工艺制作后,泡出来的茶叶醇厚回甘,久泡而有余香,曾获中国“金芽奖”。“以前我们的茶在国内的茶叶圈里还是比较有名的。”千年金山红创始人,重庆金山湖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何代春介绍,相较之下,中国茶在国外却很难卖出高价,金山红也不例外。

新加坡福善德公司总经理刘觉文,促成了金山红飘香海外。

刘觉文一直希望打造一款中国茶的高端品牌,但他走访了国内多个省市都没找到合适的茶叶。因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他于2022年来到了重庆,并提出这一诉求。市中新项目管理局为他找了不少重庆茶商,刘觉文都不满意,直到何代春带着千年金山红出现。

“他尝了我们的茶,觉得它符合需求。”何代春介绍,新加坡的国际化程度很高,所以什么样的口味更适合国外消费者,刘觉文有清晰的判断。因此,他立刻向何代春提出合作意向。

2023年8月,福善德公司与金山湖公司在新加坡成立新公司,并创办了“福善德金山红”这一全新的海外品牌。

“我们不把它作为中国古树茶售卖,而是将它营造为‘神奇之水’,一种可以让人获得快乐的饮品。”刘觉文说,千年金山红是自然界的遗产,它的背后还有很多故事可以挖掘,这些都是打造其品牌的核心内容。所以,重塑了包装设计和营销策略后,千年金山红成功在新加坡打响了名气。

“塑造品牌,是未来重庆农产品出口一条非常重要的方向。”郑弦说,重庆有很多好的农产品,但因为缺乏品牌意识,只能以低价出售给其他企业。千年金山红,则是中新(重庆)农业合作计划在品牌塑造上探索的“样板”,它让更多重庆农产品以“品牌”方式走出国门——

6月中旬,“新加坡·重庆周”期间,托斯卡那(重庆)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携带重庆本土咖啡品牌“ONE BEY”亮相“狮城”。期间,老鹰茶拿铁、山茶花美式等充满重庆元素的咖啡产品备受欢迎,几乎是一拿出来就“秒空”。

“我们的咖啡豆产品都是在永川加工。”该公司总经理杜攀表示,这次“新加坡·重庆周”期间,他在展示自身产品的同时,也在新加坡很多咖啡店进行了探访。如果中新(重庆)农业合作计划可以提供渠道等支持,他们完全有信心在新加坡立足,让咖啡也能讲出“重庆故事”。

相关新闻>>>

中新(重庆)农业合作计划未来重点:

农产品食品加工和农业科技合作

“中新(重庆)农业合作计划在下一个阶段应该向纵深发展,在农产品贸易的基础上,逐步延展到农产品食品加工和农业科技合作。”7月21日,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新加坡面积不大,“垂直农业”具有全球领先优势。“垂直农业”就是通过太阳能、风能等方式,确保在有限空间内使用“绿色能源”开展种植。同时,还通过在封闭的灌溉系统中循环用水,以减少用水量,避免土肥流失,提高水肥利用效率。

“我们完全可以将新加坡领先的农业科技引入重庆。”重庆市农科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加坡有很多农业科技适合重庆,能为重庆农业“赋能”,同时重庆农业创新成果和优势农产品也可以输出到新加坡。

此前,渝新两地商协会已多次推动新加坡食品企业来渝考察对接,农业科技合作项目也在加速落地。

比如,新加坡星草私人有限公司与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市农业学校签署了合作协议,各方将在“可持续都市室内生态农业产品研发”领域进行交流,以推动双方在该领域的技术走在世界前列。

与此同时,重庆深敢为智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与新加坡Vilota公司也已启动在低空经济技术与智慧农业融合方面的合作。它们将以智能感知技术为基础,结合多年行业积累,将前沿的低空慧眼产品应用到本地农业场景中,推动无人机、机器人在复杂场景中的自动巡检、目标识别、风险预警等技术升级。目前,该产品已在重庆渝北、潼南等育苗基地开展应用。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贺子桓 审核: 陈钧 主编:马京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