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重庆邮电大学发布一款最新鼻咽喉医疗 AI 大模型,这是国内首款应用在鼻咽喉质控、检查和电子病历自动生成领域的AI大模型。


在鼻咽喉质控方面,以往依靠人工检查和经验判断的传统方式容易出现疏漏和不一致性,而这款模型能够利用先进的算法和大数据分析,对鼻咽喉诊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精准监控和评估,确保医疗质量的稳定性和标准化。在检查环节,它可以辅助医生更准确地识别鼻咽喉部位的病变特征,提高检查的准确性和效率。

“我们这款模型解决了当前咽喉科缺乏智能辅助诊断工具,在质量控制上面达不到高精度要求的这么一个痛点。我们在实际使用和设计过程当中,采用了一个端侧模型的新技术,可以在小数据的情况下实现百亿级大数据的分析。”重庆邮电大学生命健康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王伟介绍说,传统的人工智能模型往往依赖于庞大的参数和强大的计算资源,不仅成本高昂,而且在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实时性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该模型的端侧模型设计能够在本地设备上进行高效的计算和分析,摆脱了对云端服务器的过度依赖,满足了医院对准确率高、实时性强以及数据不出院的严格要求。在保证视频分析准确性的同时,确保了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为医疗数据的安全和高效利用提供了保障。

“我们的模型在采集数据的同时就能够实现影像数据的分析和识别,识别的时间可以小于两秒钟,准确度能够达到90%。”王伟表示,这一高准确率在鼻咽喉疾病的诊疗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于鼻咽喉肿瘤,早期发现和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关键。该模型通过对大量病例数据的学习和分析,能够敏锐地捕捉到肿瘤早期的细微特征,为鼻咽喉肿瘤早发现、早治疗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另外,模型还能够提供电子病历自动生成功能,医生只需输入相关的关键信息,模型就能快速生成规范、详细的电子病历,大大缩短了病历书写时间。

目前,这款鼻咽喉医疗AI大模型已在重庆市、北京市等多个三甲医院落地使用。“随着应用的推广,临床数据也会越来越多,我们也会在算法上面做进一步的改进,希望能够在识别准确率和速度上再进一步地提高。”王伟说到,“希望通过技术层面,实现我们不同的医生、不同的医院之间,它在技术水平上能够保持在一条稳定的质控线上,换句话说,我们患者不论在哪里就诊,他得到的医疗服务都是相对稳定和统一的。”
(记者 方芳 卿一学 编辑 陈亚)
来源: 重庆广电-第1眼TV
编辑: 李振兵 审核: 马京川 主编:康延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