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
高笋塘街道 太白街道 牌楼街道 双河口街道 龙都街道 周家坝街道 沙河街道 钟鼓楼街道 百安坝街道 五桥街道 陈家坝街道 高峰街道 天城街道 九池街道 龙沙镇 响水镇 武陵镇 瀼渡镇 甘宁镇 熊家镇 小周镇 高梁镇 李河镇 分水镇 孙家镇 余家镇 后山镇 弹子镇 长岭镇 新田镇 新乡镇 走马镇 罗田镇 龙驹镇 白土镇 长滩镇 太安镇 白羊镇 太龙镇 郭村镇 大周镇 柱山乡 铁峰乡 茨竹乡 溪口乡 长坪乡 燕山乡 梨树乡 恒合土家族乡 普子乡 黄柏乡 地宝土家族乡
当前位置:首页 > 万州资讯 > 正文

民生观察|这个街道的“幸福宝”串起幸福生活

发布日期:2025-07-03 17:52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张莎
摘要:近日深夜,渝中区石油路街道一小区,80岁的独居老人朱大爷床头的“一键报警”器骤然响起。网格员小马、老人家属的手机同时接到系统电话和短信提示。

近日深夜,渝中区石油路街道一小区,80岁的独居老人朱大爷床头的“一键报警”器骤然响起。网格员小马、老人家属的手机同时接到系统电话和短信提示。

一级响应5分钟内未处置,系统自动升级至二级响应——街道民生服务岗工作人员钱桂利的电话响起。社区巡防队员迅速上门,发现只是老人误碰按钮,一场虚惊在15分钟内消弭于无形。

守护朱大爷的,正是石油路街道“幸福宝”平台嵌入的智能守护网络。

▲外卖小哥在石油路社区老年食堂就餐。记者 张莎 摄

以打造“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为契机,石油路街道推出的“幸福宝”智慧服务平台。它如同一个“社区百宝箱”,聚合了辖区200多家单位资源,在“我要养老”“我要上学”“我要就医”“我要悦动”“我要惠享”“我要出行”“我要就业”“社区共建”等8大生活场景中,集成了50项高频服务,将便捷与安心浓缩在居民指尖。

床头“红钮”响

五色守护链15分钟化解虚惊

那个火柴盒大小、紧挨着朱大爷枕头的红色按钮,是“幸福宝”为他这样的独居老人编织的智能安全网的关键一环。这背后,是一套名为“五色三级”的精密应急响应机制在高效运转。

那天夜里,警报响起的一刻,系统立即识别为“黄色预警”,启动一级响应:家属和网格员小马收到通知。

当5分钟内未能确认处置,警报颜色在系统后台跳变为“橙色”,自动升级至二级响应——钱桂利的手机响了,她火速联系小马和最近的社区巡防队员。

队员赶到时,发现是虚惊一场,朱大爷正不好意思地解释着。“哎呀,给你们添麻烦了!这警报可真灵!”

从误触到解除警报,全程不到15分钟。钱桂利介绍,即使是最紧急的“红色三级预警”,街道指挥中心也已做好了随时调集更多力量支援的准备。

这套机制的强大,源于“幸福宝”强大的数据整合与智能驱动能力。街道依托原有系统进行升级,为辖区孤寡、子女不在身边的独居老人免费安装了“一键呼叫”“门磁感应”等智能居家安全包,并将所有设备数据与“141”基层智治平台深度打通,构建“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驾驶舱智慧养老场景。

驾驶舱的大屏上,辖区1万多名老人的基本信息、居住位置清晰可见,100余户安装了智能设备的特殊老人家庭更是处于24小时安全监测之下。绿(正常)、蓝(故障)、黄(一级)、橙(二级)、红(三级)五色预警灯实时闪烁,直观显示着每位老人的安全状态。

“小乙医生”深夜在线

新手妈妈的“数字急诊室”

7月1日凌晨两点,窗外一片寂静。新手妈妈李娟的心却揪成了一团——怀里两岁的儿子果果脸蛋烧得通红,咳嗽不止。

白天工作累,夜里孩子又突发高烧,李娟急得额头冒汗,翻找退烧药的手都在抖。去医院?深更半夜抱着孩子折腾,大人孩子都遭罪。慌乱中,她猛然想起“幸福宝”里的“我要就医”板块。

李娟点开应用,找到了那个醒目的“小乙医生”图标。输入“宝宝发烧、咳嗽”,点击发送。几乎是瞬间,屏幕亮起温和的光,一行行充满关怀又条理清晰的文字跳了出来:

“果果妈妈您好!了解到宝宝发烧咳嗽,您一定很着急。别担心,我们一步步来。”

“现在最重要的是物理降温。请确保房间通风,给宝宝减少一点衣物(但别着凉),多喂温水。可以用温水(不是冷水哦)浸湿毛巾,轻轻擦拭宝宝的额头、脖子、腋窝和大腿根帮助散热……”

李娟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赶紧按照指示操作。社区工作人员在推广“幸福宝”时介绍过,“小乙医生”的“后台”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海量临床数据和专业经验,她的心渐渐定了下来。

记者见到,“幸福宝”的“我要就医”板块不仅接入了“小乙医生”这个全市率先上线的AI儿科应用,还无缝链接了石油路辖区4家综合医院和2家社区医院的预约挂号系统,正让石油路街道的居民求医问药之路变得少跑腿、更安心、更智能。

酷暑午后的清凉港湾

“幸福宝”为奔跑者充电蓄能

盛夏午后两点半,烈日炙烤着山城。外卖骑手张强刚送完一波午高峰订单,汗水早已浸透工装,紧贴在背上。饥肠辘辘的他,此刻最渴望的是一处能吹空调、吃口热乎饭,顺便给电动车换个电池的地方。

▲外卖小哥在石油路社区老年食堂就餐。记者 张莎 摄

他掏出手机,熟练地打开“幸福宝”,点进“我要就餐”板块,一张清晰的“社区食堂服务地图”跳了出来,最近的点位——石油路社区老年食堂,位于二普小区,距离他仅500米。

几分钟后,张强就抵达了目的地。推开食堂玻璃门,一股清凉的冷气瞬间包裹全身,驱散了户外的燥热。明亮的餐厅里,餐台上依然热气腾腾地摆放着诱人的菜肴,四荤四素的自助餐,新就业群体仅需11.9元。

张强盛了满满一盘,找了个靠空调的位置坐下,“以前这个时间点,要么忍着饿继续跑单,要么随便找个树荫啃两口早上带的凉透了的馒头。”张强扒了一大口香喷喷的热米饭,满足地说,“现在不一样了。‘幸福宝’一搜,就知道哪里还能吃到便宜热乎的饭,能吹着空调歇歇脚,最关键还能把电换了,一点不耽误下午接单。”

他环顾四周,看到几位同样刚送完餐、正埋头吃饭或靠在椅背小憩的同行,疲惫的脸上透着同样的放松。

石油路街道负责人介绍,石油路街道辖区内,像张强这样穿梭于烈日下的外卖员、快递小哥等新就业群体有2000多人。街道工作人员深入调研发现,他们的就餐时间极其特殊,常常在午后2-3点或晚上8点后才能短暂休整。

今年4月,街道启动“新就业友好街区”建设,主动对接辖区内5家社区食堂。经过协商,这些食堂积极响应,普遍将收餐时间从1点延后至3点,部分食堂甚至将晚餐服务延长至晚上9点。

“幸福宝”平台则精准整合了这些延时食堂的位置、服务时间、优惠价格以及配套的换电点位信息,一键推送。

据统计,提供延时服务的社区食堂日均接待新就业群体超过300人次,成为了这些城市“奔跑者”们在酷暑中最可靠、最便捷的“能量补给站”。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刘一叶 审核: 付爱农 主编:余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