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
高笋塘街道 太白街道 牌楼街道 双河口街道 龙都街道 周家坝街道 沙河街道 钟鼓楼街道 百安坝街道 五桥街道 陈家坝街道 高峰街道 天城街道 九池街道 龙沙镇 响水镇 武陵镇 瀼渡镇 甘宁镇 熊家镇 小周镇 高梁镇 李河镇 分水镇 孙家镇 余家镇 后山镇 弹子镇 长岭镇 新田镇 新乡镇 走马镇 罗田镇 龙驹镇 白土镇 长滩镇 太安镇 白羊镇 太龙镇 郭村镇 大周镇 柱山乡 铁峰乡 茨竹乡 溪口乡 长坪乡 燕山乡 梨树乡 恒合土家族乡 普子乡 黄柏乡 地宝土家族乡
当前位置:首页 > 万州资讯 > 正文

老字号新故事②|昔日街边六张桌 今朝全球千家店 “刘一手”火锅为何越熬越香?

发布日期:2025-07-03 16:44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邱小雅

ee576136b5b490efe7e0569c1640af6.jpg

“刘一手”一路走来,我最大的感受是好的爆品一定是长期主义,短期靠营销,中期靠模式,长期靠产品,企业长存靠文化、靠消费者

——“刘一手”集团董事长刘梅

2000年冬天,重庆九龙坡科园三街,一间100平方米的火锅店内,独臂的刘松用左手炒制着红油底料,妹妹刘梅穿梭在6张方桌间,端菜、迎客。

门口,招牌“刘一手”三个字,是临时用木板写的。

25年过去,这对兄妹已把这锅山城的红汤做到了香飘全球。目前,“刘一手”1000多家门店遍布美国、阿联酋、加拿大、西班牙、澳大利亚等20个国家和地区。从6张桌到五大洲,“刘一手”火锅为何越熬越香?

▲“刘一手”火锅海外门店吸引了不少外国消费者。(受访者供图)


艰难创业
兄妹齐心撑起餐饮小店


关于“刘一手”火锅的故事,要从一间20平方米的小店说起。

1994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走了刘松的左手,到处找工作,但没有哪家公司愿意收留他。在北京打工的妹妹刘梅得知消息后,毫不犹豫地辞去工作回到重庆,在一家模具厂当起了销售员。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帮哥哥重拾信心。

1999年初,小有积蓄的刘梅决定资助哥哥刘松在石桥铺附近开饭馆。一间20平方米、三张桌子的小店,清晨卖包子稀饭,中午供应炒菜抄手,晚上变身火锅摊。

刘松虽然只有一只手,但凡事都亲力亲为。天不亮就开始包包子,早点结束就赶去菜市场买菜,下午还要炒制火锅底料,常常忙到深夜。

兄妹俩做生意实在,不到半年,这家小店就成了整条街最火爆的餐馆。眼见生意红火,尤其是火锅特别受欢迎,兄妹俩决定扩大规模,开一家火锅店。他们在离饭馆不远的地方租下了一间100来平方米的门店,取名“刘一手”。

“这些年总有人问店名什么意思。其实就是谐音‘留一手’,想告诉大家就算只剩一只手,也要把命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刘梅笑着说。

1999年12月1日,“刘一手”火锅首个门店在重庆九龙坡科园三街开业。彼时,重庆火锅市场强手如林,“小天鹅”用鸳鸯锅打开全国市场,“秦妈”的火锅连锁店遍布山城。

而新开张的“刘一手”偏偏遇上了“神仙难过二三月”的餐饮淡季,周围人经常半开玩笑说这家火锅店开不过三个月。但刘梅和刘松不信邪,刘松每天专心研究如何炒制更好吃的底料,刘梅则跑遍重庆大街小巷的火锅店取经。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个月后,那口麻辣鲜香的火锅,常常引得食客排队到深夜。如今,“刘一手”这家科园三街的门店生意依旧红火,面积早已从100平方米扩大到300多平方米。刘梅有空就会去坐坐,她说:“这家店,是‘刘一手’的根。”


快速发展
在20个国家和地区开店超千家


2000年到2010年,被刘梅称为“重庆火锅的黄金十年”,各个品牌的火锅店层出不穷,门店快速生长。到2009年,“刘一手”在全国的加盟店即将超过500家。

此时,刘梅把眼光投向了海外。当时重庆的主流火锅品牌,只有秦妈火锅于2006年率先在新加坡开出首店,火锅出海并没有成熟的可复制经验。

“许多人都说在中东路上就能捡到金子,我想去看看到底是不是这么回事。”2009年春节,刘松和刘梅第一次出国就选择了迪拜,“我们在迪拜龙城看到,那里的中国人有做餐饮的,有卖建材的,大家的生意都十分红火。”

2010年10月1日,“刘一手”火锅第一家海外店在迪拜开业。这天恰好是国庆节,刘梅特意将一面五星红旗高挂在门头。刚开始,迪拜店生意十分火爆。然而好景不长,很快遭遇经营危机。一方面,国内标准的底料被稀释成十六份使用,口味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兄妹俩被迪拜店当地团队架空。

“那时候飞迪拜要十几个小时,为了夺回控制权,5年里我往返十几次,靠翻译软件跑遍警察局、劳工部、法院。”刘梅说,好在功夫不负苦心人,最终打赢了官司。

不久后,“刘一手”又出海美国,没想到,再次被上了一课。“我们有一次用包装上贴签的方式,发了很多货去美国。货物在旧金山海关被查,原因是海关人员发现有标签信息与中文表述不符的情况。”刘梅说,经过漫长的跨海沟通,最终还是未能通过,所有货物原地销毁。

这次教训让“刘一手”痛定思痛,不仅全面升级海外专供体系,更在加拿大建立底料工厂,供应北美地区全部门店的底料。刘梅表示,虽然成本高,但战略意义重大。

靠着这些在实践中摸爬滚打出来的经验,如今,“刘一手”火锅已在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共80个城市,累计开店超过1000家,海外客户占比超70%,火锅底料销售网点突破8000个。


持续创新
各国味道不同还推火锅盲盒


这些年,刘梅除了集团日常的运营管理外,还会飞往全球各地考察“刘一手”火锅的运行情况。当看到国外门店内座无虚席,以至于自己因突然造访而没餐位只能排队时,她非常欣慰。

“13年前,我去美国新泽西店考察,店长告诉我,经常有中国留学生不惜驱车4小时从华盛顿、宾州赶来,就为吃一口家乡味道,为这个重庆老字号点赞。”刘梅感慨道,那时还不懂老字号的价值,不知不觉“刘一手”已走过25年了。2023年,“刘一手”被正式评为重庆市级老字号。

刘梅称,“刘一手”一路走来,她最大的感受是好的爆品一定是长期主义,短期靠营销,中期靠模式,长期靠产品,企业长存靠文化、靠消费者。

全球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曾预测,2026年海外火锅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280亿元。瞄准海外机遇,越来越多的国内火锅店走出国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作为最早一批出海的火锅品牌,“刘一手”也在积极求变。

“早在2008年,我们就推出了油料分离的一次性火锅底料,只有保证了食品安全,重庆火锅才能走向世界。”刘梅说,现在“刘一手”火锅有不同国家的底料配方矩阵,结合各地口味,因地制宜,有地道的重庆味,也有更醇厚的融合版本。

近期,“刘一手”还在全球各大门店推出火锅盲盒,洪崖洞造型的食盒内藏着重庆毛肚、鸭肠等特色食材,引发年轻消费者热捧。

“我们要让全球食客开盒就见重庆山水。”刘梅说,未来将以“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刘一手’”为目标,带着重庆火锅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绵长底蕴。

系列报道:

老字号新故事①|当“百年烟火”遇见数字浪潮 重庆老字号传承创新“解锁”流量密码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蔡杨 审核: 陈钧 主编: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