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
高笋塘街道 太白街道 牌楼街道 双河口街道 龙都街道 周家坝街道 沙河街道 钟鼓楼街道 百安坝街道 五桥街道 陈家坝街道 高峰街道 天城街道 九池街道 龙沙镇 响水镇 武陵镇 瀼渡镇 甘宁镇 熊家镇 小周镇 高梁镇 李河镇 分水镇 孙家镇 余家镇 后山镇 弹子镇 长岭镇 新田镇 新乡镇 走马镇 罗田镇 龙驹镇 白土镇 长滩镇 太安镇 白羊镇 太龙镇 郭村镇 大周镇 柱山乡 铁峰乡 茨竹乡 溪口乡 长坪乡 燕山乡 梨树乡 恒合土家族乡 普子乡 黄柏乡 地宝土家族乡
当前位置:首页 > 万州资讯 > 正文

重庆东站、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今日投运 “2小时重庆”交通圈加快完成闭环

发布日期:2025-07-03 16:41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杨永芹
摘要:重庆东站建成投运;首条深入渝东南少数民族聚居区、时速350公里高铁——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建成通车;渝厦高铁重庆东到长沙段全线贯通;重庆中心城区至黔江铁路运行时间由3小时缩短至最快66分钟。

“2小时重庆”交通圈

指重庆中心城区依托铁路至29个远郊区县站,到站运行时间在2小时以内

今日,巴山渝水将迎来一场“速度革命”:

重庆东站建成投运;首条深入渝东南少数民族聚居区、时速350公里高铁——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建成通车;渝厦高铁重庆东到长沙段全线贯通;重庆中心城区至黔江铁路运行时间由3小时缩短至最快66分钟。

由此,重庆中心城区长江以南,以及渝东南地区结束了没有高铁的历史,构建起“重庆2小时到张家界、4小时到长沙,成都6小时到长沙”的时空圈。

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视察时强调,“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

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以及重庆东站的投运,正是重庆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围绕做实“两大定位”、发挥“三个作用”,加快建设交通强市、打造“2小时重庆”交通圈的标志性成果。

3100余公里的铁路网如钢铁巨龙,在8.2万平方公里巴渝大地上串起城乡,一幅“人畅其行、货畅其流”的壮阔图景正铺展开来。这将成为托举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的坚实脊梁。

▲6月23日,重庆东站通车前夕。特约摄影 郭旭

补足铁路短板迫在眉睫

交通运输,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系着民生福祉。它是国民经济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和重要的服务性行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交通被赋予新的使命和定位: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等文件,定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全国交通四极之一,重庆作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是西部陆海新通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联动发展的战略性枢纽……

然而,地处西部内陆的重庆,被大山大水所环绕,交通条件不容乐观,尤其是铁路方面短板明显。

对内:在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未开通前,重庆29个远郊区县中,还有酉阳、秀山、黔江、彭水、忠县、开州、城口、巫溪、南川9个区县,铁路未实现与中心城区2小时通达。

对外:与贵州、西安、武汉、长沙等周边城市,未实现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列车直达。

在这个拼速度、比流量、看效率的时代,铁路尤其是高铁凭借其大运量、高速度、全天候的显著优势,成为缩短时空距离、释放区域发展潜力的最佳选择。

有数据显示,作为国民经济的“生命线”,铁路带动效应明显:每1亿元铁路建设投资,不仅能拉动2.63亿元GDP增长,更能创造6000个就业岗位。

对重庆而言,加大高铁建设投入,补足高铁发展短板,加快打通对外高铁大通道,积极融入国家战略通道体系,尽快实现与国家铁网融合,强化与周边省市和全国主要经济区域的快捷联系迫在眉睫。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2021年提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市,全面开启“2小时重庆”建设新征程。2024年,我市印发《重庆交通强市建设五年行动方案》,提出加快构建“123出行交通圈”和“123快货物流圈”。今年2月5日,市委召开“新春第一会”,提出“六区一高地”建设目标任务,要求加快“2小时重庆”交通圈建设。

为加快“2小时重庆”交通圈建设,我市提出“2小时重庆”交通圈补短板工程,即通过提速建设“米”字型高铁网,不断加密完善市域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加快形成一批“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的交通标志性成果。

据介绍,“2小时重庆”交通圈高铁补短板工程,包括渝厦高铁重庆至黔江段、渝万高铁、成渝中线高铁、西渝高铁、黔江至吉首高铁、安恩黔铁路等项目,涉及总投资约2450亿元。

迎来铁路投资最强时代

这是一个宏伟的目标,庞大的工程。如何确保这些项目早日完工?

市委、市政府统筹市级各部门、项目参建单位,构建高效协调机制,加深项目储备深度、加大资金筹措力度。

在工作机制上,我市构建了“领导小组+大建设指挥部+铁建办”三级指挥体系,一般问题由区县解决,普遍性问题由市铁建办协调,重大问题由指挥部研究,全局性问题由领导小组决策。

在项目谋划上,我市紧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绿色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深谋早动”,建立“在建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梯度项目池,提早谋划,有效推动成渝中线高铁、宜涪高铁、重庆东站至九龙坡枢纽直通线、渝贵高铁、黔江至吉首高铁等项目纳入国家规划。

在资金筹措上,我市构建了市区共建的分层分类资金筹措体制,并通过争取中央资金、发行专项债等多元化融资方式,“十四五”期间预计共筹集市级资金近700亿元。

与此同时,我市还积极布局“1+2+4”铁路枢纽体系,构建了1个国家综合性铁路枢纽,万州、黔江2个区域性铁路枢纽,永川、涪陵、合川、綦江-万盛4个地区性铁路枢纽,优化不同层次枢纽分工协作。

为加快推进铁水多式联运,重庆在长江上游建设投用了7座铁水联运码头,投建铁路专用线49条,在重庆中心城区及周边区县布局49个具有多式联运功能的物流场站,实现铁公水空多种运输方式高效衔接。铁铁联运、铁水联运让沿线加快实现千亿级工业园区、年货运量百万吨级的企业实现铁路100%覆盖。

一系列举措,推动重庆铁路进入大发展大建设时期。

市交通运输委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重庆铁路建设规模、项目数量逐年增加,投资规模逐年攀升,预计“十四五”期间铁路投资强度将达到历史峰值,预计完成铁路投资近1700亿元,较“十三五”期间铁路投资增长34.4%,重庆铁路网将突破3100公里。

重庆高铁建设也实现跨越式发展。“2022年,我市开工建设4条高铁,创下当年全国开工高铁项目数量之最。”市交通运输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完成高铁投资超1400亿元,是“十三五”期间高铁投资的三倍,高铁运营里程将突破1300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通车后,彭水、黔江、酉阳、南川4个区县迈进铁路“2小时重庆”交通圈。到2027年,渝万高铁、西渝高铁建成通车后,忠县、开州、城口3个区县也将实现铁路2小时可达。到2030年,重庆有望全面建成“2小时重庆”交通圈。

便捷出行,更激活经济

“周五踩着暮色回重庆,周一迎着朝阳返黔江,周末团聚,工作日奋斗,这份‘双城生活’畅想正成为日常。”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开通前夕,家在九龙坡区石桥铺、在黔江区正阳街道上班的张欢,在朋友圈写下如此期待。

高铁开通前,她的回家路堪称“跋涉”:周五下班后仅有深夜列车,抵达中心城区已过零点;若周六赶早班车,到家也近中午。短暂相聚后,周日午后便要返程。

张欢感慨,高铁的开通,正让沿线更多群众共享“同城生活”的便利。

如今,这样的改变,在巴渝大地上频繁上演。

目前,重庆已经投运的高铁线路已达7条(时速200公里以上),其中时速350公里的高铁4条(含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重庆到成都最快62分钟,重庆到贵阳约2小时,重庆到郑州约4小时,重庆到长沙最快3小时53分,重庆到北京约6小时,重庆到香港约7小时……

高铁不仅便捷了出行,更激活了经济。

以2022年郑渝高铁开通为例,重庆至巫山段月均发送旅客量从开通初期的77万人次跃升至2024年的107.94万人次,三年累计突破3518万人次;奉节年旅游收入增长近20%,奉节脐橙和巫山脆李成为热门“伴手礼”,不少游客乘坐高铁前来体验采摘乐趣;库区新增外来投资企业数量近乎翻倍,吸引投资总额超过百亿元,特别是智能制造、绿色食品加工等新项目沿高铁布局,为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重庆交通运输结构也进一步优化。今年一季度,重庆完成铁路货运量512.7万吨,同比增长29%;铁水联运量达592.3万吨,同比增长10.1%。

这也加快促进通道与产业深度融合,推动更多“重庆制造”优势产品跨越山海、走向世界。今年1—5月,重庆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输货物12.27万标箱,同比增长24%;货值超222亿元,同比增长15%;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货物运输品类已增加到1279种,辐射我国18省73市158个站点,通达全球127个国家及地区的570个港口。

“渝车出海”就是物流带通道、通道带经贸、经贸带产业的鲜活注解。今年一季度,重庆汽车出口货值89.2亿元,增长24.1%,其中,电动汽车出口货值17.5亿元,增长219.4%,铁路物流成为外贸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未来,重庆将继续以铁轨为翼,书写从地理枢纽到经济引擎的“跃迁传奇”。

评论>>>

“渝厦”贯巴渝,东站启新程

新重庆-重庆日报评论员


这是一个值得记忆的时刻——今日,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正式开通,重庆东站正式投用。

这,是巴渝交通版图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从“蜀道难”到“全域畅”,那些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故事,正在随着铁轨延伸、站台铺陈。当渝厦高铁让渝东南迈入“高铁时代”,当重庆东站成为5分钟无缝换乘的“超级接口”,“2小时重庆”交通圈正在完成闭环,“八纵八横”正在织线成网。

高铁一响,黄金万两。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开通,标志着重庆东至长沙段全线贯通,也将渝东南从地理意义上的“边缘”推向区域发展的“前沿”。武隆的喀斯特地貌、彭水的蚩尤九黎城、黔江的濯水古镇,这些深藏于腹地的明珠正在迎来机遇。这条蜿蜒于山水之间的“钢铁动脉”,将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长株潭城市群深度交流架起“黄金走廊”。

高铁的意义,在于连接。西部的奇峰秀水与潇湘的万种风情,因高铁贯通而紧密联动。一条融合多元文化的特色经济、文旅长廊正呼之欲出。交通,激活的不仅是经济,更是人心,老百姓真切感受到发展的脉动与红利,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认同感油然而生。

与“钢铁动脉”共同亮相的,是重庆东站。重庆东站,是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的7座站台之一,却又不同于其他车站。站房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站场规模15台29线……重庆东站以“山水千里、黄葛参天”为设计理念,将山城特色融入“建筑基因”;以“站城融合”为建设理念,开创“出站即入城”的便捷体验。对重庆而言,重庆东站不仅是构建我市“米”字型高铁网的重要一环,更将成为举足轻重的城市门户和新地标。

枢纽的意义,在于交会。一座站台,带来的不仅是便利,更是“亦站亦城、新质新态、宜居宜业”的新模式;一座站台,成就的不仅是新地标,更是对外交往高地、总部经济聚集地、国际消费承载地、未来产业汇聚地。这一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必将成为城市发展的有力引擎。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过一个观点:“在一切改良中,以交通运输的改良最为有效。”高铁呼啸,不仅将巴渝的奇绝风光、多彩人文与更广阔的世界紧密相连,更让避暑经济、文旅融合的画卷徐徐展开;站台屹立,不仅成就四通八达的立体地标,更为重庆加快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注入强劲动力。

高铁呼啸、站台屹立,发展的脉络更加清晰——纵横阡陌,是飞驰的梦想;山海相逢,是未来的序章。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蔡杨 审核: 陈钧 主编: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