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
高笋塘街道 太白街道 牌楼街道 双河口街道 龙都街道 周家坝街道 沙河街道 钟鼓楼街道 百安坝街道 五桥街道 陈家坝街道 高峰街道 天城街道 九池街道 龙沙镇 响水镇 武陵镇 瀼渡镇 甘宁镇 熊家镇 小周镇 高梁镇 李河镇 分水镇 孙家镇 余家镇 后山镇 弹子镇 长岭镇 新田镇 新乡镇 走马镇 罗田镇 龙驹镇 白土镇 长滩镇 太安镇 白羊镇 太龙镇 郭村镇 大周镇 柱山乡 铁峰乡 茨竹乡 溪口乡 长坪乡 燕山乡 梨树乡 恒合土家族乡 普子乡 黄柏乡 地宝土家族乡
当前位置:首页 > 万州资讯 > 正文

重报观察|传统民俗成引擎,“端午经济”释放消费活力

发布日期:2025-06-04 14:59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首席记者 韩毅
摘要:从龙舟竞渡到粽叶飘香,从非遗手作到亲子互动,从文化体验到水上乐园狂欢……这个端午假期,重庆各地瞄准新需求、新动向,创新消费新场景,举办龙舟竞渡、趣味活动,为文旅经济注入新动能,在让人们感受传统文化的多彩魅力是同时,也拉动了节日消费不断升温。

从龙舟竞渡到粽叶飘香,从非遗手作到亲子互动,从文化体验到水上乐园狂欢……这个端午假期,重庆各地瞄准新需求、新动向,创新消费新场景,举办龙舟竞渡、趣味活动,为文旅经济注入新动能,在让人们感受传统文化的多彩魅力是同时,也拉动了节日消费不断升温。

▲端午假期,美心红酒小镇景区游人如织。受访者供图

来自市文化旅游委数据显示,三天假期,全市接待国内游客730.11万人次,同比增长4.1%;实现国内游客花费45.13亿元,同比增长9.4%。多个OTA平台数据也显示,重庆入选“全国前十强热门旅游目的地”“全国亲子游前十强热门目的地”“入境游前十强热门旅游目的地”。

找准文旅产业融合的契合点,运用现代美学为传统民俗产品注入新活力,让传统节日焕发新生机,重庆用“国潮国风”赋能“端午经济”,传统民俗正成为激活消费的新引擎。

创意迭出,让传统民俗火爆“出圈”

作为节日消费的“顶流”,民俗活动是端午假期带动目的地旅游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这个端午假期,我市以“民俗+”,创新融合水上乐园、古镇古村、音乐会、特色美食、艺术展览等多元场景,营造新消费、新场景、新业态,举办“梦界水世界”2025成渝双圈龙舟赛、2025重庆龙舟公开赛等特色端午龙舟赛、第五届长江·三峡非遗龙舟邀请赛、“千年荣昌·龙舟争渡”端午龙舟赛、第十二届渝湘黔三省(市)边区龙舟邀请赛等主题活动上百场,使水上龙舟竞渡、赛场外民俗活动体验、特色美食品味等,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端午画卷。

如,铜梁安居古城举行了非遗龙舟会,融合情景演绎、龙舟竞速、水面杂技等,让天南海北的游客感受浓浓端午“渝”味。

每天上午,伴随江面升起轻雾,朦朦胧胧中,6艘主题花船鱼贯而出,跟随着古风悠扬的旁白声,“又见端阳”的生活场景、川剧“变脸吐火”的绝技、“屈原吟诵”的传统经典“画卷”徐徐铺展。

江面作画布,高杆当“画笔”。活动中,国家级非遗《高杆船技》精彩上演,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徒手攀上十余米的毛竹梢头,倒立、翻腾、腾挪,惊险刺激的表演,赚足了观众的“心跳”。

“加油,雄起!”伴随一声声号子从四面八方传来,岸上的呐喊、江面的鼓声,汇聚成龙舟上的一阵阵嘶吼……龙舟竞速,更是将力量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此外,现场还有“抢彩头”、滑翔伞表演、摩托艇特技表演等,吸引大量游客参与。“活动期间,我们的客流量比平时至少增长四成以上。”景区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除了传统民俗活动外,我市多个景区更是运用现代美学为传统民俗产品注入新活力,瞄准亲子、年轻消费群体打造“小而美”的文旅精品,让传统节日焕发新生机。

如,美心红酒小镇景区水上乐园推出了“水上端午游园会”,将传统端午民俗与亲水娱乐创新结合,举办了水中龙舟赛跑、水中舞龙、水中投壶等活动,不仅让游客们在参与中感受端午文化魅力,更带来了一场全新游园体验。现场还有百味粽子宴,汇聚了各地特色粽子,甜咸各异、口味丰富,让游客大饱口福。

“三天假期,尽管天空飘着蒙蒙细雨,但丝毫没有阻挡人们过节的热情,景区里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大人和孩子们一同沉浸在欢乐的节日氛围中,共接待游客10.95万人次。”景区相关负责人称。

数据显示,我市重点监测的140家景区通过创意迭出的主题活动,进一步增强了文旅吸引力,累计接待游客255.8万人次,同比增长6.3%。其中,接待游客排名前5名的景区依次为:洪崖洞民俗风貌区(21.9万人次)、荣昌夏布小镇(20.2万人次)、磁器口古镇(17.8万人次)、重庆动物园(15.02万人次)、酉阳桃花源(12.9万人次)。

文化赋能,促进节日消费潜力释放

传统习俗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精髓。在许多人眼中,民俗文化似乎与古老、传统联系在一起。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当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潮流相遇时,反而更能够激发出新的创意和活力。

这个假期,全市各大文博场馆推出了超130项特色活动,各大水上乐园也陆续开门迎客,为市民游客打造出了兼具文化底蕴与欢乐体验的假日之旅。

▲端午假期,美心红酒小镇景区游人如织。受访者供图

其中,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以“粽情端午 童享六一”为主题,推出了“渝礼相遇:文创设计大赛获奖作品展”,还通过非遗手作、传统游戏等互动活动,让亲子家庭沉浸式感受端午文化。

重庆自然博物馆推出了“博物玩古・粽情端午”活动,大渡口区博物馆举办了“艾叶飘香迎端午”艾草花束制作活动等,让端午民俗转化为可触摸的手工体验,让孩子在艾草芬芳中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此外,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推出了“绳结连古今·启瑞共传承”亲子公益活动,并同步展出《红星照耀中国:国际视野中的抗日根据地》;忠州博物馆举行了“妙趣端午 欢乐‘童’行”主题社教活动,并展出“江天万里 沃野华夏——长江水情教育专题展”,为青少年打开历史与自然的认知窗口。

值得一提的是,假日期间,我市的各大水上乐园也以差异化玩法点燃夏日激情。如,重庆玛雅海滩水公园,创新推出了“夏浪狂欢节”,以浓郁的泰式风情为主题,推出20余项水上项目,以及泰式泼水大战、椰林集市、多场潮流演艺等,为游客打造出沉浸式玩水新体验,尽享清凉与欢乐;梦界水世界推出了亲子水寨“缤纷水城”、17米“急速坠落”滑道等项目,夜场“烟花电音秀”搭配激光雕刻秀、民族泼水巡游,实现“白天玩水、夜晚赏秀”的全天候沉浸式体验等。

数据显示,三天假期,全市接待国内游客730.11万人次,同比增长4.1%;实现国内游客花费45.13亿元,同比增长9.4%。

其中,全市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48.62万人次,同比增长6.9%;开展传统文化体验展示展销活动140余场次(同比增长5%),吸引群众100余万人次(同比增长20%);全市42家公共图书馆和41家文化馆均向公众免费开放,累计接待到馆人数达到了67.53万人次,线上服务也吸引了50.42万人次的参与;全市共举办了176场群众文化活动,吸引了30.29万群众积极参与。

“端午IP”,需更精细化个性化特色化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民俗节日与现代旅游的结合已成为一种趋势。”中国旅游研究院长江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重庆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罗兹柏表示,各地通过深入挖掘特色民俗文化的魅力,不仅能够让游客体验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生活方式,还能有效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在他看来,“民俗+”跨界融合的魅力,在于能够打破传统与现代的界限,让民俗文化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这种融合不仅能够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让他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够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不过,跨界融合并不是简单的堆砌和拼凑,而是需要在深入理解和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找到与现代文化的契合点和共鸣点。只有这样,才能让民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飞猪数据就显示,今年端午假期,品质旅游需求继续上扬,其中包含住宿、玩乐、餐饮等在内的国内酒店套餐同比大增约20%,定制游预订量同比增长超50%。其中,把整个假期泡在酒店里避暑放松,已成为当下一种潮流玩法,许多度假酒店顺势推出包粽子、编织五彩绳、制作非遗香囊等民俗体验活动,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去打卡体验。

同程旅行数据显示,今年端午节与儿童节的“撞档”,为民俗游占主流的端午假期增加了不少童趣。其中,亲子跟团产品订单量同比增长80%,亲子房订单量同比提升超过200%。

携程数据也显示,这个假期,“民俗体验+溯溪+漂流”相关产品热度环比增长超 50%;“民宿体验+直升飞机低空观光+海钓+赶海”等新玩法,也受到游客追捧。

“‘端午IP’的潜力远未触及天花板。未来,文旅企业可进一步挖掘文化IP价值,把端午元素融入日常消费场景中,以地域特色激活‘差异化经济’,从旅游观光到乐园狂欢、从舌尖美味到文化体验、从地域特色到数字创新……打造以节日为载体的消费盛宴。由此,我们不仅能看到经济增长的数据,更能看到文化自信与消费升级共振的璀璨光芒。”罗兹柏说。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刘一叶 审核: 兰世秋 主编:吴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