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新能源汽车品牌评价与促进中心在重庆成立。其重要作用之一,是帮助重庆新能源汽车在海外市场树立品牌,加快“渝车出海”步伐。
笔者认为,今天重庆的新能源汽车昂首阔步走向海外市场,我们不仅要思考如何卖出更多车辆,更要深挖其背后的附加值——如何将重庆这座城市的特质,与新能源汽车的品牌形象紧密捆绑,实现卖车与“卖”重庆的双赢。
因为,重庆这样一座山水环抱、魔幻立体的城市,近年来以其独特的魅力已经在全球具备了相当的知名度,卖车与重庆城市营销捆绑起来,两者不存在谁拖累谁的问题,反而会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
我们知道,长期以来,中国的汽车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往往面临着有产品、无品牌的困境。简单地强调性价比和技术参数,固然能在初期打开市场,但要真正站稳脚跟,赢得消费者长期的青睐,就必须打造具有辨识度、有内涵的品牌。而这种辨识度,恰恰可以从城市的独特基因中汲取。
重庆新能源汽车出海,其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其背靠着一座充满故事和个性的城市。山城的地理特征,赋予了重庆人敢闯敢拼、坚韧不拔的精神,“赛博朋克”式的城市景观,则让重庆充满了未来感和科技感。这些鲜明的城市特性,都可以成为重庆新能源汽车品牌塑造的独特资源。
试想一下,当一辆重庆制造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行驶在海外的街头,它不仅仅是一辆代步工具,更应该是一个流动的“重庆符号”。我们可以将重庆的城市元素融入到汽车的设计语言中,比如借鉴山城层峦叠嶂的建筑风格,或是洪崖洞的灯火辉煌,将其转化为汽车的线条、色彩或内饰的灵感。甚至可以在车机系统中,加入带有重庆方言特色的语音助手,让海外用户在每一次驾驶中都能感受到来自重庆的独特问候。
更深层次的“卖”重庆,无疑是输出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重庆的魔幻与活力,与新能源汽车的智能与绿色理念不谋而合。我们可以通过海外的品牌宣传,讲述重庆如何从一座传统工业重镇转型为智能制造高地,展现重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创新与突破。将驾驶重庆新能源汽车,与探索未知、拥抱未来、享受智慧出行等理念相连接,让消费者在选择车辆的同时,也认同并向往重庆所代表的现代都市魅力。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跨界合作,来营销重庆。例如,与海外的旅游机构合作,推出以重庆为主题的自驾游线路,让海外车主有机会亲身体验山城之美;与重庆的文化艺术机构联合,在海外举办具有重庆特色的艺术展览或表演,让重庆文化与新能源汽车品牌共同出海。甚至可以在海外建立重庆新能源汽车的体验中心时,融入重庆火锅、小面等特色美食元素,让消费者在品尝美味的同时,感受到重庆的热情好客。
当然,卖车与“卖”重庆并非割裂,而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只有汽车产品本身的品质过硬、技术领先,才能为“卖”重庆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当重庆的城市形象在海外消费者心中树立起来,也会反过来提升重庆新能源汽车的品牌价值和吸引力。这种深度的捆绑,将赋予重庆新能源汽车独特的辨识度,使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蔡杨 审核: 陈钧 主编: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