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师,我家孩子最近总攀比文具,怎么挂‘家风门诊’的号?”最近,九龙坡区黄桷坪街道邮电支路社区设立的“家风门诊”成了网红。它通过靶向“诊疗”居民日常生活中的不正家风,引导家庭成员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家风门诊”是邮电支路社区创新构建“清廉村居 + 清廉学校 + 清廉医院”三位一体协同机制,推动清廉建设深度融入基层治理的鲜活案例。通过“机制共建、阵地共融、文化共育”三大抓手,社区形成了全域共建、全民共享的“清廉共同体”。
邮电支路社区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家风门诊”发现的问题,社区会开展“清廉家风”会,以案为例,宣传摒弃“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弘扬新风正气,共同营造健康、和谐、清廉的社会氛围。
此外,社区还创新设立“青廉说”论坛和“清廉岗位”,为社区工作人员搭建起学习交流、展示共享的平台,通过以案带训、轮岗锻炼等方式,培养一支风清气正的社区工作队伍。
不仅如此,走进邮电支路社区,处处可见精心打造的清廉景观:在“清风杏林”医德教育基地内,“职业伦理镜鉴墙”与“廉洁行医承诺台”相映生辉;铁路小学的“红烛讲堂”里,教师们正在“家风家训体验馆”开展沉浸式师德培训。
更引人注目的是,社区将廉洁要求转化为生动实践——编绘的《廉洁从教十准则》漫画手册成为教师案头必备,手册将“不有偿补课”“拒收礼品礼金”转化为生动图示,在辖区学校推行教学计划公开、课外活动公开、家校互动公开,建立教师“廉洁从教档案”,通过家长评教、学生问卷等方式,实现师德师风动态监测。
社区党委书记李惠玲表示,将持续开展“清廉共同体”建设,继续深化“三廉”共建机制,推动清廉建设向家庭细胞延伸、向新业态领域拓展。下一步将面向新就业群体,建设“骑手廉洁驿站”“网约车清廉课堂”等,推动廉洁文化建设与新时代发展同频共振,让清廉真正成为基层治理的鲜明底色,绘就一幅“人人崇廉、事事守廉、处处见廉”的基层治理新图景。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张信春 审核: 罗静雯 主编:付爱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