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
高笋塘街道 太白街道 牌楼街道 双河口街道 龙都街道 周家坝街道 沙河街道 钟鼓楼街道 百安坝街道 五桥街道 陈家坝街道 高峰街道 天城街道 九池街道 龙沙镇 响水镇 武陵镇 瀼渡镇 甘宁镇 熊家镇 小周镇 高梁镇 李河镇 分水镇 孙家镇 余家镇 后山镇 弹子镇 长岭镇 新田镇 新乡镇 走马镇 罗田镇 龙驹镇 白土镇 长滩镇 太安镇 白羊镇 太龙镇 郭村镇 大周镇 柱山乡 铁峰乡 茨竹乡 溪口乡 长坪乡 燕山乡 梨树乡 恒合土家族乡 普子乡 黄柏乡 地宝土家族乡
当前位置:首页 > 万州资讯 > 正文

重报观察|重庆消费品如何更“出圈”?两份名单背后的冷思考

发布日期:2025-04-28 11:18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佘振芳
摘要:最近,关于重庆消费品的两份名单相继出炉——市经济信息委新发布的消费品工业“爆品”培育清单从去年的208件扩容至226件,犹如春潮涌动;而工业和信息化部首批中国消费名品榜单上仅3个渝籍品牌的身影,却又显露差距。

最近,关于重庆消费品的两份名单相继出炉——市经济信息委新发布的消费品工业“爆品”培育清单从去年的208件扩容至226件,犹如春潮涌动;而工业和信息化部首批中国消费名品榜单上仅3个渝籍品牌的身影,却又显露差距。

今年前2月,重庆以2831.83亿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成为“全国消费第一城”,重庆消费品如何实现从“区域流量”到“国民品牌”的质变跃升,带动产业集群发展,与这个“大市场”相匹配?

动态生长的“爆品清单”

先来看第一份名单。

相比2024年,重庆消费品爆品清单最大的变化就是通过动态调整,数量增加18个。

为何扩容?首先是在作为“爆品”培育的“身份”加持下,市场给予了良好的反馈。

去年,“梁平张鸭子”“恒都原切牛排”“天友百特”“梅见青梅酒”等清单内企业实施了系列品牌推广活动,发布企业“爆品”,有效引导市场消费。据市经济信息委消费品工业处统计,通过开展品牌推广、市场拓展等活动,形成显著带动效应,去年首批208个培育产品合计销售额同比增长10.1%,其中食农类增长9.7%,轻纺类增长11.7%。

其中,重庆啤酒重庆纯生、重庆国宾醇麦入选爆品培育清单后加大投入,持续提升两款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如,重庆纯生邀请知名艺人为品牌宣传大使,并举行江畔交响音乐会等活动,同时包装一列轨道2号线,持续提升品牌知名度。重庆国宾醇麦与重庆火锅协会合作打造“辣月”IP,参与重庆不夜生活节、南滨路啤酒节、火锅节等线下活动。通过强化“吃重庆火锅、喝重庆啤酒”的消费场景,重庆啤酒已走出重庆,实现全国销售,并成为四川、贵州、湖南等地重要的啤酒品牌,不仅提升品牌的全国影响力,还助力传播重庆城市文化。

▲重庆啤酒重庆纯生、重庆国宾醇麦入选爆品培育清单 受访者供图

又如,入选爆品培育清单后,江小白梅见在核心城市销售额平均增长34%,广州、贵阳、郑州、合肥、厦门、沈阳等城市增速高达50%至180%。在此基础上,梅见加速主流化,拓展传统商超、新零售门店及电商平台等渠道的同时,策划丰富的“消费场景+文化体验”活动,春季糖酒会期间,在成都1.2万家餐饮店送出数百万杯“冰梅见”,前不久还入选了重庆市政府打造的特色伴手礼统一品牌“渝伴礼”。

与此同时,这份清单里除了增补新的企业和产品外,也有个别产品因培育成效不明显从而被调整出去。“消费市场在不断发生变化,通过爆品培育清单,可提振企业发展信心,但同时更需要企业发挥主体作用,加大在创新、质量、市场等方面的投入,因此需要及时总结复盘。”市经济信息委消费品工业处负责人称,今年的爆品培育清单,通过综合评估,既保留了原有优势潜力单品,又着重强化创新引导,把在市场竞争中企业推出的潜力产品纳入其中,形成传统与新兴交融的产品矩阵。

名品榜单上的“重庆突围”

再来看第二份名单。

首批中国消费名品的评价维度分为产品创新力、市场竞争力、品牌影响力、文化赋能力。重庆3品牌(2个企业品牌1个区域品牌)入选,与其他省市相比尚有不足,如江苏有11个品牌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一,浙江、广东等也有9个品牌上榜。

“重庆消费品工业的短板仍然较为明显。”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技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权分析称,首先在于重庆消费品生产企业数量虽多,但规模都不大,具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更是偏少。比如,重庆啤酒去年营收为146.45亿元,登康口腔去年前三季度营收10.53亿元,而浙江农夫山泉年营收超428亿元,江苏雅迪年营收超200亿元。

再将两份名单对比,可以看出重庆消费品产品同质化竞争较为激烈,品牌创新力不强,新品开拓方面做得不够。李权分析,在重庆爆品培育清单的226项产品中,火锅调料、小面调料、榨菜制品的占比超25%,当然,一方面“重庆味道”是重庆城市的味蕾记忆,但更需要走出差异化路子。

▲重庆火锅调料、榨菜制品入选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受访者供图

举例来说,广东的海天味业,凭借一个品牌的细分品类,已打造出7个年销售额超10亿元的大单品,小熊电器也通过“小家电+物联网”,在细分领域创造数十个爆款。

而重庆消费品企业中,即便是涪陵榨菜这样的行业龙头,在低盐赛道的布局仍需持续用力。涪陵榨菜试图通过拓展泡菜、萝卜等品类丰富矩阵,但萝卜品类去年营收下滑,泡菜营收虽有微增但整体毛利率较低,第二增长曲线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李权看来,重庆消费品工业面临深层挑战:爆品的区域流量在向全国品牌势能转化中面临的挑战不少,传统优势品类有内卷态势,新兴品类赛道还未建立技术壁垒,推动“重庆造”消费品从“特产认知”向“国民品牌”升级,迫在眉睫。

从“区域流量”到“国民品牌”如何破局

最近,各地公布了今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重庆以2831.83亿元,首超上海成为中国消费总额最高的城市。重庆自身的消费品工业规模占到全市工业经济的10%以上,发挥了稳增长、促消费、惠民生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去年重庆规上消费品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3.4%,这与整个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的成绩相比,也还有提升空间。

面对差距,重庆正尝试多路突围。

比如,市经济信息委发布了首批《重庆美食“渝味360碗”产业化机会清单》,引导社会投资和消费,荣昌卤鹅作为地标美食产业化类被纳入。最近在网上爆火的荣昌“卤鹅哥”,通过与全球顶流网红“甲亢哥”互动,让荣昌卤鹅在数十亿流量中“露脸”。荣昌区政府抓住机会,不但奖励扶持“卤鹅哥”注册企业,还迅速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全球游客到荣昌品尝卤鹅,此外还出台卤鹅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组建专班统筹相关工作,力图将“网红”变“长红”,为推进重庆地方美食产业化提供了经验。

作为今年新入列培育的“爆品”,天府可乐自复出以来,以草本健康为卖点,深耕西南并不断下沉市场,提高终端渗透率。天府可乐董事长蒋林介绍,去年他们实现了70%以上的增长,今年一季度营收增长超40%,目前正丰富产品线,包括易拉罐、大瓶、小瓶装产品,通过线上线下协同推广的方式传播品牌。今年,他们在巴南区新建的厂房投用后,预计可将产能扩展至目前的三倍。

政策层面,重庆已建立“爆品”培育动态库,开展创新设计公益诊断,引导企业储备开发营养、健康、方便、功能的新产品,推出一批性价比高、适应和引领消费的优质产品。同时启动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扫街”摸排专项行动,开展数字化转型诊断,帮助企业分阶段分环节推进技术改造。特别是针对地方美食产业化发展,着力推进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生产规范的制定,引导加工企业规范化生产,兜牢食品安全底线,不断提升质量安全水平。

此外,重庆还开设品牌建设大讲堂,邀请工业设计、品类创新方面的机构现场与企业负责人进行沟通交流,系统化分析快消品典型案例,找差距、找对标、找方法;结合行业特点,优化专项资金方向,进一步扩大惠及面。同时,发挥重庆的热度魅力,拓展农工商文旅场景融合,推进产品“出海”,让更多“重庆造”消费品走出重庆、走向海外。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蔡杨 审核: 周雨 主编: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