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
高笋塘街道 太白街道 牌楼街道 双河口街道 龙都街道 周家坝街道 沙河街道 钟鼓楼街道 百安坝街道 五桥街道 陈家坝街道 高峰街道 天城街道 九池街道 龙沙镇 响水镇 武陵镇 瀼渡镇 甘宁镇 熊家镇 小周镇 高梁镇 李河镇 分水镇 孙家镇 余家镇 后山镇 弹子镇 长岭镇 新田镇 新乡镇 走马镇 罗田镇 龙驹镇 白土镇 长滩镇 太安镇 白羊镇 太龙镇 郭村镇 大周镇 柱山乡 铁峰乡 茨竹乡 溪口乡 长坪乡 燕山乡 梨树乡 恒合土家族乡 普子乡 黄柏乡 地宝土家族乡
当前位置:首页 > 万州资讯 > 正文

重报深一度|重庆着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 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安上“加速器”

发布日期:2025-04-25 16:27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唐琴 实习生 李凌儿
摘要:眼下,DeepSeek等席卷各行各业,但大量制造企业也发现,通用大模型“通而不专”,依旧难以帮助解决现实中复杂的业务难题。

眼下,DeepSeek等席卷各行各业,但大量制造企业也发现,通用大模型“通而不专”,依旧难以帮助解决现实中复杂的业务难题。

怎么办?位于两江新区的广域铭岛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域铭岛)的答案是,将大模型与本地“知识库”结合起来,构建装配路径自动优化等垂直类模型,打通工业大模型应用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

比如,广域铭岛研发的工艺专家模型,对吉利集团工厂进行全面工艺AI化,可提升新车型工艺设计效率超50%,让单车研发人力成本降低40万—50万元。

这是重庆生产性服务业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当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重庆制造业大多集中于加工制造环节,对研发设计、工业互联网、供应链管理等现代生产性服务需求旺盛,但本地服务高端供给短板明显。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制造业产业升级的“润滑剂”“催化剂”,是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重庆着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安上“加速器”。

▲4月22日,海航技术(重庆)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在拆解飞机发动机。 方大重庆航空城建设近日取得重大突破——国内领先的航空发动机维修基地和规模化的飞机维修拆解基地两个航空产业项目正式启动运营,标志着重庆在航空全产业链关键环节实现“零的突破”。记者 崔力 摄

工业设计服务实力不断增强
全市已有超1500家工业设计企业,带动规上工业新产品销售额近7000亿元


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引领性等特点的工业设计产业,被称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作为全球“设计之都”,当前,重庆正发力工业设计,助推制造业加速跃升。

比如,位于沙坪坝区的重庆工业设计产业城,就是浪尖设计、德国埃格赛等众多国内外知名设计企业云集地。

作为我市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之一,重庆浪尖渝力科技有限公司借助大数据智能化手段,与段记西服等渝企达成合作,提供了一批整体设计解决方案助力企业的产品在销售端“叫好又叫座”。

“崭露头角”的,还有以忽米网为代表的“互联网+工业设计”类本地服务创新平台。

重庆忽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忽米网)CEO巩书凯曾表示,忽米网开发的工业设计平台可实现全球工业设计资源的集聚、共享、创新和赋能,有助于解决国内工业设计市场发展不平衡、需求企业和设计企业间存在信息壁垒,以及产业链资源分散、行业地域化等问题。

目前,该平台已积累超过1500个行业服务案例,覆盖轻便交通、摩托车机车、智能硬件等数十个领域,涌现出杰米单车等一批工业设计作品。

近年来,随着全国首部工业设计地方性法规《重庆市工业设计促进条例》以及《重庆工业设计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等正式实施,政策红利加速释放,正厚植重庆工业设计基因。

从产业基础来看,重庆已拥有超1500家工业设计企业,从业人员约5万人,主要服务汽车摩托车、文创消费品、装备制造等领域,工业设计带动规上工业新产品销售额近7000亿元。

从经营主体培育来看,重庆分别培育市级、国家工业设计中心237家、11家,基本建成设计主体三级梯度培育体系;重庆工业设计产业城、重庆工业设计总部基地等集聚区建设、招商持续推进,落地企业超100家。

市经济信息委负责人透露,重庆争取用3年多时间,推动全市工业设计发展水平、服务能力和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创建一批工业设计中心和工业设计研究院,创建以工业设计为特色的“全球设计之都”品牌。

检验检测服务发展步伐加快
2024年,全市检验检测全链从业机构和企业达2945家,收入约600亿元


新能源汽车起火频频牵动人们的神经。而想要真正降低新能源汽车起火的风险,通过检验检测电池包参数指标来提升电池包质量,是关键之一。

由于电池包的材料、结构、电解液各不相同,市面上众多车型的电池包质量参差不齐,电池设计等质量标准并不统一。

为此,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汽研)构建了多维度电池机械安全测评实验,目前已完成几十款电动汽车、电池包的底部碰撞测试。

中国汽研有关负责人举例说,在之前的实验中,曾发现国内某款电动汽车的电池包存在结构设计不合理的情况,电池在受到撞击时容易出现电解液泄漏。依托该实验室数据,相关车企对电池进行了设计优化。

作为我国汽车领域重要的检验检测机构,中国汽研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持续推动汽车产业加速前行。

中国汽研的发展壮大,是重庆致力于培育千亿级检验检测产业集群的一个缩影。

数据显示,2024年,重庆检验检测全链从业机构和企业达2945家,收入约600亿元,检验检测服务业呈现四大特征:

新兴领域增速明显。其中,电子信息、先进材料、智能装备3个领域的检验检测收入均增长15%以上,新兴领域检验检测逐渐成为行业增长主引擎。

检验检测头部效应显著。2024年全市CMA(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机构数量达748家,其中,中国汽研、招商车研、市计量质检院等19家龙头机构的营收占全市CMA机构营收比重超过50%。

集聚示范效应增强。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分别集聚机构78家、50家,2024年CMA机构营收占全市比重约58%。

认证水平持续提升。全市国家质检中心达到19家,其中,汽车领域国家质检中心5家。2024年获得CNAS认可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数量达264家,通标标准技术服务(重庆)有限公司等2家产品进口国权威认证机构在渝设立分支机构。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级提升
截至3月末,全市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达2620.3亿元,同比增长15.5%


近日,记者在位于铜梁的重庆某储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看到,CM1工厂内长达780米的智能化生产线高速运转,AGV无人载物车有序穿梭往来,全程自动化完成物料运输……

这个充满科技感的智能制造场景,是金融滴灌结出的“硕果”。

据介绍,该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锂电池核心材料、磷酸铁锂储能电池及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几年前一度因为缺乏流动资金而陷入困境。

关键之时,交通银行重庆沙坪坝支行积极对接,为其量身制定融资方案。

自2022年起,沙坪坝支行连续两年为该公司授信3亿元固定资产贷款,支持“智能制造中心及研发中心项目”一期一阶段和二阶段项目建设。

截至目前,两个阶段已投放资金近2.5亿元,用于建设新一代安全集流体生产线、新一代储能锂电池智能生产线等,推动重庆新型储能产业进入“快车道”。

随着“智融惠畅”工程的大力实施,重庆金融业发展生态不断优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级持续提升。

当前,重庆正深化金融链长、金融顾问、行业专家、服务评价等机制,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资金链图谱,以“一链一策”深化专属金融服务;加快构建支撑产业链发展的信贷服务架构,持续优化风险代偿补偿机制,全市制造业企业担保年化综合费率低至1%以下。

截至3月末,全市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达2620.3亿元,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5.5%。

同时,我市还持续构建支持制造业企业成长的股权投资架构,产业投资母基金已投资子基金近30只,撬动产业投资超800亿元,落地西部首只AIC股权投资试点基金,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开展上下游投资。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蔡杨 审核: 周雨 主编: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