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
高笋塘街道 太白街道 牌楼街道 双河口街道 龙都街道 周家坝街道 沙河街道 钟鼓楼街道 百安坝街道 五桥街道 陈家坝街道 高峰街道 天城街道 九池街道 龙沙镇 响水镇 武陵镇 瀼渡镇 甘宁镇 熊家镇 小周镇 高梁镇 李河镇 分水镇 孙家镇 余家镇 后山镇 弹子镇 长岭镇 新田镇 新乡镇 走马镇 罗田镇 龙驹镇 白土镇 长滩镇 太安镇 白羊镇 太龙镇 郭村镇 大周镇 柱山乡 铁峰乡 茨竹乡 溪口乡 长坪乡 燕山乡 梨树乡 恒合土家族乡 普子乡 黄柏乡 地宝土家族乡
当前位置:首页 > 万州资讯 > 正文

文化中国行|青年新图景——AI时代下,大学生阅读主流是啥

发布日期:2025-04-24 10:00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李志峰 实习生 王文文
摘要: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很多人都喜欢引用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在其作品《天赋之诗》中的这句话,来表达对阅读的热爱。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系统学习知识的关键期,而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作为高校的标配,图书馆也成为了大学生们课余去的最多地方之一。

▲位于沙坪坝区的重庆大学图书馆座无虚席。(资料图片)特约摄影 孙凯芳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学生的阅读有哪些特点和变化?又代表着怎样的文化风向?图书馆需要发挥哪些新的功能?在2025年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记者从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城市科技学院、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重庆电讯职业学院等多所在渝高校图书馆近三年来发布的年度报告了解到,如今,大学生阅读正处于转型期,阅读行为日趋多元化,读书种类新增了一些新成员,而数字阅读与追求实用性则成为主流趋势。

数字阅读,是“静”阅读不曾有过的“热闹”

“受移动终端的普及、学术科研需求驱动等因素影响,大学生阅读更依赖碎片化、即时性的数字阅读。从逐年攀升的电子资源使用量上,便可以窥见一二。”接受记者采访时,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图书馆综合科科长罗琳这样表示。

罗琳列举学校图书馆近三年的数字资源访问量为例,从2022年到2024年,数字资源访问量分别为212万人次、253.78万人次、300万人次,逐年增加。

“不过,需要看到的是,数字阅读还并没有像‘狼来了’那般让人担忧,实体书的触感和书香以及收藏意义,是数字阅读暂时还无法替代的。”罗琳说,该校近年间纸质图书借阅量保持稳定,展现出了令人欣慰的韧性特征和回暖态势。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图书馆,学生正在阅读。学校供图

数字阅读并未取代传统阅读,而是通过“双轨并行”实现互补——重庆大学图书馆文化育人中心主任王英也赞同这样的观点。在重庆大学图书馆,近三年来的图书借阅量依然保持在21.59万册、21.94万册、17.9万册。而在西南大学图书馆,近年来也在不断加强“纸电同读”“双阅读”的提倡和活动开展,培养在校大学生多维的阅读习惯。

▲重庆大学图书馆,学生正在挑选心仪的书籍。记者 郑宇 摄

在重庆城市科技学院图书馆副馆长马印普看来,数字阅读平台具有很强的互动功能,读者可以通过评论、点赞、分享等方式与其他读者和作者交流,还能参与线上读书俱乐部等活动,这是一种此前图书馆里的“静”阅读不曾有过的“热闹”。而传统阅读的互动性相对较弱,读者之间、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交流往往受到限制。

根据中青校媒此前的一项调查显示,53.8%的大学生受访者喜欢阅读纸质书,而41.8%的受访者偏好电子书,4.3%的受访者喜欢有声书。

▲重庆城市科技学院图书馆举行“阅读马拉松”活动。受访者供图

“现在很多读书博主推出了3到5分钟的读书短视频或者音频,他们分享心得、见解,如果碰到感兴趣的内容,我就会认真读一读。”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大三学生叶文娟表示,随着电子阅读产品的丰富,纸质阅读方式正在被电子图书、听书等新的阅读方式分流。在身边的同学们看来,数字化阅读在新一代青年学子中,将成为主流趋势。

热门书排行榜新增专业书籍,实用性成刚需

在西南大学图书馆发布的2024年度借阅榜单中,《红楼梦》《平凡的世界》《围城》等文学典籍依然有着非常高的借阅人气;社科经典《乡土中国》《万历十五年》《规训与惩罚》也连续多年登上借阅热门书排行榜。但是,一些变化也正在悄然发生。

▲4月22日,北碚区西南大学中心图书馆,大学生正在挑选自己喜爱的书籍。特约摄影 秦廷富

“没想到在2024年度借阅热门书排行榜上,出现了《现代通信技术》这样的专业书籍,另外一些与专业紧密相关的技术书籍、实训指导手册也备受同学们青睐。”重庆电讯职业学院信息图文中心主任谢庆告诉记者,与专业课程相关的阅读,对当代大学生来说仍是刚需。

罗琳介绍,在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图书馆近三年的纸质图书借阅排行榜中,虽然《月亮与六便士》《平凡的世界》《围城》《活着》这样的文学经典经久不衰,但也出现了《微动作心理学》、《现代酒店成本管理》这类专业书籍,说明大学生阅读偏好更趋多元化,兼顾了实用性阅读和人文性阅读需求。

在重庆大学图书馆2024年度借阅量最多的图书分类中,工业技术、经济、政治和法律、数理科学和化学占据了前五位的四席,可以看出大学生们在阅读时注重跨学科拓展和深度学习互补。

▲重庆交通大学图书馆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受访者供图

时下,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发展的热点带动了大学生的“工具化”阅读,计算机类图书由此备受关注。重庆交通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刘良璧向记者展示了该校图书馆自然科学类图书近三年借阅量排行榜,《数学建模算法与应用》每年都占据第一位。

此外,考研类书籍如《考研数学复习大全.2023,数学一》2024年首次进入重庆交通大学自然科学类图书榜单。刘良璧分析,这显示了大学生升学压力下的备考需求在不断加大。

图书馆需提档升级,吸引学生回归阅读的实体空间

“数字阅读的兴起对传统阅读既带来冲击,也形成互补。”刘良璧表示,当数字资源成为学术研究的主要支撑时,部分学生过度依赖关键词检索,弱化了纸质书“淘金式”阅读的深度思考过程。对高校图书馆来说,要实现空间功能转型,让图书馆从传统的提供纸质图书借阅的场所向未来学习中心、知识交流中心、共享互动中心转变,以满足数智时代下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对图书馆场所育人的新需求。

她建议,可以广泛开展各类阅读推广活动,如定期举办读书沙龙、新书分享会、经典阅读讲座、作家进校园、传统文化展览和文化体验活动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深度阅读。

▲西南大学图书馆举行的阅读分享活动。受访者供图

“当代大学生需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既要有走进图书馆、全身心投入的‘深阅读”,也对依靠电子媒体的碎片化、浅阅读有种警惕。”西南大学图书馆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兼副馆长秦红雨表示,一方面,要针对人文学科的经典作品,通过组织经典沙龙、专题读书会、名家讲坛等方式,推广经典阅读计划,强化深度阅读引导。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AI算法分析借阅数据,针对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个性化推送;利用多元的媒介网络和便捷的传播技术,实时推出学生乐见的有声阅读分享、读书短视频和图书推荐。

针对图书馆的功能升级,他建议打造多维立体阅读空间和参与空间,如增设研讨区、视听互动区,打造线上线下融合、视音频互动的阅读网络,将图书馆从传统的借阅场所升级为“知识交互社区”,组织丰富的阅读活动,培植深厚的阅读文化,吸引学生回归阅读的实体空间。

在重庆电讯职业学院,每年4月,学校启动“耕以勤体,读以明理”耕读月活动。同时,学校通过举办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红色征文比赛、推荐经典阅读书目等线下系列活动,以及利用线上平台举办数字阅读讲座、读书分享会等,形成“早读经典晚读史,红色故事人人讲”的浓郁阅读氛围。

▲重庆电讯职业学院,“耕以勤体,读以明理”耕读月活动现场。受访者供图

谢庆说,结合职业教育特色,学校还举办“未来工匠”、非遗传承读书等活动,既充分发挥了图书馆的文化育人功能,也为学校的技能人才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传承增添了一份书香气息。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刘一叶 审核: 兰世秋 主编:吴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