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
高笋塘街道 太白街道 牌楼街道 双河口街道 龙都街道 周家坝街道 沙河街道 钟鼓楼街道 百安坝街道 五桥街道 陈家坝街道 高峰街道 天城街道 九池街道 龙沙镇 响水镇 武陵镇 瀼渡镇 甘宁镇 熊家镇 小周镇 高梁镇 李河镇 分水镇 孙家镇 余家镇 后山镇 弹子镇 长岭镇 新田镇 新乡镇 走马镇 罗田镇 龙驹镇 白土镇 长滩镇 太安镇 白羊镇 太龙镇 郭村镇 大周镇 柱山乡 铁峰乡 茨竹乡 溪口乡 长坪乡 燕山乡 梨树乡 恒合土家族乡 普子乡 黄柏乡 地宝土家族乡
当前位置:首页 > 万州资讯 > 正文

四川废弃矿厂为何吸引众多重庆职工“到此一游”

发布日期:2025-04-21 10:13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何春阳
摘要:“今年4月开始,来我们这里的重庆干部职工就已经有13批次,600多人。”这是嘉阳集团峨旅公司党群工作部主任罗谊莉脱口而出的一个数据。

“今年4月开始,来我们这里的重庆干部职工就已经有13批次,600多人。”这是嘉阳集团峨旅公司党群工作部主任罗谊莉脱口而出的一个数据。

嘉阳,位于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芭沟镇,崇山峻岭环抱。这样一个“隐世”之处,何以吸引众多重庆干部职工欣然前往?近日,记者到访此处,探寻这里与重庆的深厚渊源。

▲嘉阳·桫椤湖旅游景区。记者 何春阳 摄

临近谷雨时节,午后的暖阳温柔洒下,透过硕大的老树映照在石板路上,嫩黄的油菜花仍在一旁娇艳盛开,清新自然的感觉扑面而来。这里景色宜人,但绝不是引得重庆职工纷至沓来的主要原因。

“这里蕴藏着工人‘燃烧’自己,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精神力量。嘉阳矿厂和重庆的渊源已经有87年了。”罗谊莉告诉记者,正是因为这个缘故,“百万职工游巴蜀”活动才会将此地作为一处重要“打卡地”。

▲嘉阳国家矿山公园博物馆门口。记者 何春阳 摄

走进嘉阳国家矿山公园博物馆,手持工具的矿工浮雕、锈迹斑驳的采矿设备、精心复原的生活场景,一下将人拉回那段“战天斗地”的峥嵘岁月。

▲嘉阳国家矿山公园博物馆内展示的矿区景象。记者 何春阳 摄

在煤矿展示区,14种煤炭映入眼帘。“黄村井、大炭坝井均开采K3煤层,K3煤发热量高 ,属低硫、低磷优质煤,很适合炼钢。”讲解员说,以前这里挖出来的K3煤就曾被大量运往重庆钢铁厂。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全国工业遭受到巨大打击。当时我国三大煤矿之一的河南焦作中福煤矿公司为保存实力,长期支援抗战,时任总经理孙越崎带着一千多名矿工,冒着飞机轰炸的危险,将数千吨的机器设备迁往内陆敌后地区,1938年在重庆成立嘉阳煤矿股份公司,于四川乐山市犍为县开办嘉阳矿厂。

此后,嘉阳矿厂成为抗日战争时期四川大后方开办的“四大抗战煤矿”之一。矿厂挖出的煤也被源源不断地送往抗战一线,用于铸枪造炮。当然,其中的目的地也少不了重庆。

▲矿洞中的两处场景。记者 何春阳 摄

记者探访时,正巧碰到了前来参观学习的重庆职工代表团。在党建革命主题展区,大家沿着百年党史脉络,从南湖红船微缩历史到犍为三线建设纪实,重温共产党人筚路蓝缕的奋斗征程,深入了解“嘉阳工人运动”“抗日保煤斗争”等红色故事。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走进黄村井,记者也戴上矿工帽深入地下四十六米,坐上“猴儿车”,步入采煤隧道。

矿井内的昏暗、潮湿、狭小,无不考验着工人们的耐力和意志。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矿工雕塑,瞬间让人穿越时空,看到成千上万个在矿道中寻找中国工业所需血液的影子。

如“爷孙拉煤”的场景,头戴油灯、腰挂拖绳的老人奋力拉动煤筐,煤筐下面,孙子也在用力推煤,生动地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煤矿落后的运输方式和工人艰苦的作业场景。相信走进井下的每一个人,都能在狭窄的矿洞中感受老一辈矿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品格。

“在短暂的挖煤体验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与伟大。站在历史的遗迹前,我仿佛能听到矿工的呐喊声和铁锹的碰撞声。”来自重庆的职工魏佳说,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应该努力学习并弘扬煤炭工人身上“能吃苦、能奋斗、能奉献”的精神,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张信春 审核: 付爱农 主编:罗静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