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
高笋塘街道 太白街道 牌楼街道 双河口街道 龙都街道 周家坝街道 沙河街道 钟鼓楼街道 百安坝街道 五桥街道 陈家坝街道 高峰街道 天城街道 九池街道 龙沙镇 响水镇 武陵镇 瀼渡镇 甘宁镇 熊家镇 小周镇 高梁镇 李河镇 分水镇 孙家镇 余家镇 后山镇 弹子镇 长岭镇 新田镇 新乡镇 走马镇 罗田镇 龙驹镇 白土镇 长滩镇 太安镇 白羊镇 太龙镇 郭村镇 大周镇 柱山乡 铁峰乡 茨竹乡 溪口乡 长坪乡 燕山乡 梨树乡 恒合土家族乡 普子乡 黄柏乡 地宝土家族乡
当前位置:首页 > 万州资讯 > 正文

四进三回|引入市场化运营理念——巫山江村从“灯下黑”变“网上红”

发布日期:2025-04-21 10:13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赵伟平 张春晓
摘要:4月8日,巫山县龙门街道江村,鳞次栉比的巴渝吊脚楼在阳光的照耀下,古朴典雅。

4月8日,巫山县龙门街道江村,鳞次栉比的巴渝吊脚楼在阳光的照耀下,古朴典雅。

▲2025年4月8日,巫山龙门街道龙江社区1组,建设中的江村依山傍水,景色秀美。记者 张春晓 摄/视觉重庆

上午11点过,坐落在山脚下的“山下咖啡馆”,打起了拥堂。见游客越来越多,咖啡馆的男主人周军,当起了服务员,跑上跑下为顾客送咖啡和甜点。

“自今年3月8日营业以来,已有4万多元收入。”周军说,有的年轻人为了来江村耍,不惜自驾上百公里。“这里不仅能感受长江奔流的壮丽景色,还能喝到乡野咖啡,静享慢时光。”

龙门街道办事处主任黎远培告诉记者,自去年江村开始打造以来,目前已接待游客近8万人次,成为了巫山又一乡村旅游新地标,吸引游客前来打卡。

而在一年多前,江村还是一个人口外流、农房大量闲置的籍籍无名的小山村。

变化从何而来?

借势发展

将“灯下黑”打造成“三峡第一村”

“其实‘江村’并不是一个村。”黎远培说,它是辖区龙江社区一组的一个自然村落,由于与长江为邻,村民习惯称其为江村。

江村户籍人口有62户260多人,与巫山县城隔江相望,仅有10多分钟车程。后来大多村民搬到县城居住或是选择外出打工,渐渐地,江村的农房开始大量闲置,村庄也无人打理,垃圾污水随处可见,成为繁华县城附近的“灯下黑”。

近年来,巫山提出发展以红叶为拳头产品的全域旅游,由于离县城近,破败的江村成了当地旅游业发展的“绊脚石”。2022年8月,在县里的支持下,江村启动了以水电路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经过一年的努力,江村的脏乱差有了明显的改善。

▲2025年4月8日,巫山龙门街道龙江社区1组,建设中的江村依山傍水,景色秀美。记者 张春晓 摄/视觉重庆

在环境改造的过程中,江村如同一块被开凿的璞玉,价值逐渐显现:紧靠县城,交通便利,容易引流;处在宁江渡、神女祠、文峰观等景区的中间位置,可以抱旅游环线的“大腿”;靠江而居,依山而建,可以尽现“江枫渔火对愁眠”意境。

当年10月,巫山县委、县政府带领有关县级部门以及龙门街道负责人一行,前往陕西省留坝县、礼泉县及湖北省十堰市房县等地,进行学习考察。回来后结合江村的实际,邀请北京一建筑公司,对江村进行了整体规划,并聚焦农旅融合发展定位,提出了将江村打造为“三峡第一村”的构想。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提升江村的硬件设施,2024年,当地又将江村纳入市级巴渝和美乡村示范村,进行重点打造。

典型带动

14户村民回村自主创业

江村的发展思路已然清晰,但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是:虽然有了打造”三峡第一村“旅游地标这个定位,但街道和社区干部、当地村民,都不擅长市场运营。

2024年2月,在县里的牵线搭桥下,街道找到了运营知名文旅名牌“隐居乡里”的企业——恒观远方(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隐居乡里”)。

隐居乡里成立于2016年,在河南、河北、四川等全国各地,成功打造了30多个乡村运营案例,在行业内颇具知名度。

▲2025年4月8日,巫山龙门街道龙江社区1组江村,工人们正抓紧时间建设房屋。记者 张春晓 摄/视觉重庆

如何盘活江村?结合多年的经历,隐居乡里负责人殷勇强认为,村庄发展的主体应该是村民,以陕西袁家村为例,当地乡村旅游能“火”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当地的业态大多由村民自己经营,且乡村发展带来的收益留给了村民,这样一来,他们就更愿意经营好乡村。

按照这一理念,当年6月,社区干部挨家挨户上门进行了动员。当他们将想法和盘托出时,却遭到了村民的质疑,村民侯久斌便是其中之一。

“规划看起很好,万一亏了咋办?”面对社区干部上门宣传,老侯一口回绝。龙门街道龙江社区支部书记彭文贵介绍,与老侯一样,对江村发展存有顾虑的村民不少。为了打消他们的顾虑,他们将目光投向了龙江山庄。

53岁的刘启国是江村的老村民,2013年他将房屋整理出来,打造了江村首家山庄。但由于前些年江村环境太差,山庄生意一直不温不火。

“为了让老刘能带个头,我们对他家的院坝进行了美化,并邀请设计师免费为山庄进行装潢设计。同时由街道出面,为其提供三年的无息贷款。”彭文贵说,去年8月龙江山庄经过升级改造后,月均营业额达5万元。

见刘启国赚了钱,去年底,侯久斌找到彭文贵,表示愿意改造房屋发展文旅产业。见他的态度明显转变,今年春节,村民刘永生卖掉县城的房子,回到江村开了家乡村旅馆;刘邦兴辞掉工作返回老家开了家代驾公司和台球室……

经过努力,如今当地已有14户村民,返回江村通过盘活自家闲置农房,实现了自主创业。

业态多元

避免无序发展、恶性竞争

今年“五一”小长假,江村将迎来正式开街。记者现场看到,为抢抓工期,工人24小时连轴转,忙着施工。与此同时,还未完全建成的江村,游客却源源不断,甚至还有一些来自上海、成都等地游客。

还未完工的江村为何能实现引流?

“这与我们布局打造的多元乡村业态息息相关。”殷勇强说,前几年为了带火一个村庄,靠一个民宿单品就能成功。但近年来,随着消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他们把城市商业的运营模式移植到乡村中,打造多层次、有不同业态的乡村综合体。

▲2025年4月8日,巫山龙门街道龙江社区1组,建设中的江村已初具规模,成为和美乡村建设与城乡融合的重要案例。记者 张春晓 摄/视觉重庆

“江村的业态没有一个是重样的。”龙门街道相关负责人罗军介绍,他们在前期的招商过程中便意识到,业态的同质化势必会引起业主的无序发展、恶性竞争,最终导致产业难以为继。

黄亿刚是当地有名的柴火鸡老板,在县城经营有多家柴火鸡连锁店,一天接待食客近1000人次。今年3月,他找到彭文贵,希望来江村开店,但让他意外地是,后者拒绝了他。

“村民李继平去年已在江村开了一家柴火鸡,与黄亿刚相比,他家的知名度虽不高,但为了长远发展,我们不得不拒绝黄亿刚。”彭文贵说。

经过反复比选,当地将江村计划运营的20个业态砍为现有的17个:周军开了家乡村咖啡吧、当地网红达人“蓑衣哥”熊永华开了家烤全羊店、谭国霖开了家茶社……

同时,龙门街道将收储来的宅基地,打造成中高端民宿,交由隐居乡里运营,并引导刘永生在内的4位村民,打造档次稍低的旅馆,形成多层次的业态供给。

如今,在多层次、不同业态的乡村综合体的带动下,江村正在成为当地乡村旅游的热门新地标,吸引一大波外地游客前去游玩拍照。

“目前,江村正与隐居乡里谈整村运营合作。下一步,我们希望用他们的包装运营能力,让江村‘火’向全国。”罗军说。

相关新闻》》》

我市每年培育1000名“乡村CEO”等经营管理人才

4月18日,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委获悉,为培育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乡村队伍,我市计划每年培育1000名“乡村CEO”等经营管理人才。

为打破“本地能人承包”“外来公司营运”的传统模式,积极引导经营管理人才参与乡村运营,盘活村级闲置资产,激活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真正把农村资产的发展收益留在村里,我市将通过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高素质农民培训、乡村产业振兴“金白领”培育等项目,开展“乡村CEO”等经营管理人才培育。

具体而言,将从返乡能人、创业达人、回乡青年等人员中挑选一定比例的学员,进行专业化管理能力和市场化思维的培养,帮助乡村解决资源整合、产业运营、品牌建设等核心问题,力争每年培育1000名“乡村CEO”等经营管理人才,打造一支与我市农业农村现代化相适应,能够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乡村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刘冲 审核: 颜安 主编:邹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