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
高笋塘街道 太白街道 牌楼街道 双河口街道 龙都街道 周家坝街道 沙河街道 钟鼓楼街道 百安坝街道 五桥街道 陈家坝街道 高峰街道 天城街道 九池街道 龙沙镇 响水镇 武陵镇 瀼渡镇 甘宁镇 熊家镇 小周镇 高梁镇 李河镇 分水镇 孙家镇 余家镇 后山镇 弹子镇 长岭镇 新田镇 新乡镇 走马镇 罗田镇 龙驹镇 白土镇 长滩镇 太安镇 白羊镇 太龙镇 郭村镇 大周镇 柱山乡 铁峰乡 茨竹乡 溪口乡 长坪乡 燕山乡 梨树乡 恒合土家族乡 普子乡 黄柏乡 地宝土家族乡
当前位置:首页 > 万州资讯 > 正文

大区大县挑大梁|“再造一个涪陵工业” 一碟“国民下饭菜”加速新旧动能转化

发布日期:2025-04-21 10:13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左黎韵 张春晓
摘要:日前,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涪陵榨菜上榜区域品牌榜单,从众多的消费名品中脱颖而出。

日前,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涪陵榨菜上榜区域品牌榜单,从众多的消费名品中脱颖而出。

传承上百年的涪陵榨菜,有着“国民小菜”的美誉。以涪陵榨菜集团为龙头,涪陵区先后聚集了40余家榨菜加工企业,形成了一个集榨菜“种产销”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生态圈。

▲2025年4月1日,涪陵南沱镇洪丽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内,董事长李承洪(右)和技术人员在生产车间内巡查生产情况。记者 张春晓 摄/视觉重庆

今年涪陵提出“再造一个涪陵工业”,在这一背景下,涪陵榨菜这碟“国民下饭菜”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成为串联一二三产,催生新旧动能转化的核心纽带。

传统产业亟待突破增长边界

榨菜历来就是涪陵的一张名片。放眼国际,涪陵是青菜头的主产区,有着”榨菜之乡“的美誉;再看全国,多年来,涪陵榨菜集团稳坐国内酱腌菜行业的“头把交椅”,“乌江牌”市场占有率超30%;立足当地,涪陵拥有榨菜加工企业40余家,2024年涪陵榨菜产业总产值为155.45亿元。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涪陵区委书记黎勇提出要再造一个“涪陵工业”,作为传统优势产业的涪陵榨菜被放在了更为突出的位置,这是为何?

▲2025年4月1日,涪陵南沱镇洪丽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内,董事长李承洪(右)和技术人员在生产车间内巡查生产情况。记者 张春晓 摄/视觉重庆

“答案在使命担当中。”涪陵区相关负责人说,市委市政府赋予涪陵“市域副中心、渝东新城主引擎”的定位,多年来,涪陵以工业见长,但农业在全区经济中的占比也不容小觑。

然而,作为连农带工的特色产业,涪陵榨菜以近40%的市占率接近包装榨菜行业的天花板,亟待突破传统增长边界。业内人士认为,在新消费场景下,消费者对产品价值提出了更高要求,单纯依靠传统渠道、传统销售方式难以持续增长,也暴露了涪陵榨菜这一传统产业面临着产品单一、创新滞后、品牌弱化等不足。

再说加工端,目前青菜头的看筋剥皮等关键工序还主要依靠人力,在制造业人力成本年均增长6%—8%的背景下,传统加工模式的竞争力也持续被削弱。

目前,当地榨菜加工业的规上工业产值仅占产业链总值的40%,与涪陵一以贯之的制造业强区存在一定差距,也暴露了榨菜加工环节所面临的附加值创造能力不足等深层问题。涪陵区政府研判提出,到2025年,力争榨菜产业实现规上工业产值63亿元,到2027年达100亿元。

榨菜加工向高向新迈进

“ 榨菜是涪陵的‘家底’,它的迭代升级意味着向高向新的不断进阶。”涪陵区相关负责人说。

在涪陵榨菜集团中国榨菜城智能化生产基地内,数控中枢与AGV小车高效配合,一车车青菜头原料在智能设备操作下平稳运送到指定工位,开启从田间蔬菜到“国民下饭菜”的奇妙之旅……

▲2025年4月1日,涪陵南沱镇洪丽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内,董事长李承洪(右)和技术人员在消毒后的成品榨菜中取样。记者 张春晓 摄/视觉重庆

今年2月,位于涪陵高新区的中国榨菜城1号原料车间正式投产,榨菜原料青菜头实现了从卸料、清洗、入池、腌制的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化运行。“过去需要上百名工人的前端腌制加工环节,现在只需要四五名技术人员就能完成。”涪陵榨菜集团副总经理皮林说,这不仅大幅节省了人力成本,数字系统还能对生产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分析,为后续工艺和产品优化提供支撑。”

早在2024年,涪陵区便印发了《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围绕榨菜这一主导产业,细化原料基地建设、“爆品”培育打造、数字化转型等重点举措,释放产业新动能。

但纵观涪陵榨菜产业的结构图,整条产业链却呈现出典型的“金字塔”形态——顶端是涪陵榨菜集团这样的行业头部,但基底仍以中小企业为主。“这种‘头重脚轻’的产业结构让行业的迭代升级面临着发展不均的问题。”涪陵区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说,以“智转数改”为例,许多中小企业都有“门槛焦虑”,一套完整的智能生产线动辄上千万,这相当于他们的一年的营收,许多企业都不敢转、不愿转。

在这一形势下,自主技术的创新研发成为了推动榨菜这一“老产业”焕发新机的关键。

洪丽食品,涪陵土生土长的榨菜加工企业之一。这几年,公司先后与武汉理工大学、渝东南农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进行生产线的自动化改造,其自主研发的充气式搅拌脱盐装置将生产成本控制在10万元左右,与动辄几十万的进口设备相比,堪称“白菜价”。

在龙头企业带动方面,针对青菜头原料老筋分布复杂,传统手剥青菜头人力成本高这一行业共性问题,涪陵榨菜集团联合设备单位共同研制了三代青菜头“自动剥筋机”。最新一代设备犹如长了“火眼金睛”,通过视觉识别+压力传导识别老筋走向,最快3秒就能剥一颗青菜头,而未来这一技术也将向中小榨菜企业推广。

涪陵区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说,目前,涪陵榨菜加工的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已超过60%,部分企业人力节省2/3以上。

闯入新赛道不断突围市场

记者注意到,从产品结构上来看,这几年,涪陵榨菜已不再单纯局限于国民“下饭菜”这单一赛道,而是向“榨菜+”、榨菜亲缘品类、川式复合调料和川渝预制菜等多元化方向发展。

当涪陵榨菜闯入新赛道,会跑出怎样的姿态?

“2023年我们推出的‘零添加’榨菜单品首次进军全国糖酒会展厅,就一举拿下了700万元的订单。”洪丽食品总经理李承洪回忆道,当时,“零添加”概念在食品行业还是件新鲜事,来自同行的质疑声也不小。但市场却给出了最有力的回应——开展仅三天,他们就签下了五六十位客商,远超预期。

今年,当李承洪再次踏进糖酒会的展厅,他惊喜的发现,曾经质疑他们的参展商纷纷效仿,几乎每家榨菜企业都推出了自己的零添加产品。

▲2025年4月1日,涪陵南沱镇洪丽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包装榨菜。记者 张春晓 摄/视觉重庆

消费市场的三个因素离不开“人、货、场”,“顺应市场需求,开发符合新消费场景的即食小包装、低盐健康的爆火单品,是我们推动榨菜产品实现市场突围的不二法宝。”涪陵区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说。

这几年,涪陵榨菜集团相继推出了60余个榨菜产品品类,旗下“乌江牌”脆口榨菜更入选市经信委公布的2023-2025年重庆市消费品工业“爆品”培育清单,还推出了榨菜月饼、榨菜咖啡等多款跨界产品,成功引流。

数据显示,2024年,涪陵榨菜产业规上工业产业同比增长8.2%,增长速度在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中名列前茅。这意味着,涪陵榨菜加工迈入工业化发展的快车道。

涪陵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涪陵区还将发挥榨菜这一传统产业的优势,串联起从原料种植到智能生产的全产业链条,推动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根基。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刘冲 审核: 颜安 主编:邹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