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
高笋塘街道 太白街道 牌楼街道 双河口街道 龙都街道 周家坝街道 沙河街道 钟鼓楼街道 百安坝街道 五桥街道 陈家坝街道 高峰街道 天城街道 九池街道 龙沙镇 响水镇 武陵镇 瀼渡镇 甘宁镇 熊家镇 小周镇 高梁镇 李河镇 分水镇 孙家镇 余家镇 后山镇 弹子镇 长岭镇 新田镇 新乡镇 走马镇 罗田镇 龙驹镇 白土镇 长滩镇 太安镇 白羊镇 太龙镇 郭村镇 大周镇 柱山乡 铁峰乡 茨竹乡 溪口乡 长坪乡 燕山乡 梨树乡 恒合土家族乡 普子乡 黄柏乡 地宝土家族乡
当前位置:首页 > 万州资讯 > 正文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数字“大脑” 让超大城市治理更聪明

发布日期:2025-04-17 18:12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申晓佳

▲重庆市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已形成“实时、快速、精准、有效”的多跨协同处置能力。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地质灾害研究所,研究人员正在对数字三维地质沙盘进行迭代升级。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桥口坝国家森林公园,应急队员正用无人机巡逻。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工作人员利用“移动巡检终端”对化粪池进行情况处置。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重庆是我国辖区面积和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要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构建城市运行和治理智能中枢,建立健全“大综合一体化”城市综合治理体制机制,让城市治理更智能、更高效、更精准。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的重要讲话

在重庆市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大屏幕上闪烁跳动着报事信息,数秒内,报事信息便会被精准流转至各相关部门以及乡镇(街道)。处理完毕后,信息会更新处理结果,形成闭环。

每一条信息,背后都是数字赋能超大城市治理的一个瞬间。从这些瞬间中,可以窥见重庆超大城市治理的温度和速度。常住人口超过3000万、高楼超过4万座、中心城区车辆超过200万辆……超大城市重庆,每天都有数不清的事件发生、上报、等待处理。

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考察了重庆市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习近平指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强化数字赋能、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要科学规划建设大数据平台和网络系统,强化联合指挥和各方协同,切实提高执行力。

一年来,重庆践行总书记殷殷嘱托,建立1个市级治理中心、41个区县治理中心和1031个镇街治理中心并实体化运行,让我们从3个“瞬间”,感受重庆如何将超大城市治理,开展得安全有序。

瞬间一:数字化防灾

给883处危岩建档,有效应对23轮强降雨考验

“吊嘴危岩,位于奉节县永乐镇,面积2.88万平方米,体积140.6万立方米,威胁对象:长江、白帝城景区。”

3月25日上午10时,在市规划自然资源局下属的市自然资源调度中心,工作人员点击大屏上的“危岩地灾风险管控”应用,三峡库区规模最大、险级最高的危岩——吊嘴危岩,出现在屏幕上。

专业监测板块显示,有46台智能监测设备、2个视频监控实时监测吊嘴危岩,同时可启动无人机进行动态巡航。综合气象等信息,当日吊嘴危岩的预警级别为黄色(有一定风险)。

除了“技防”手段接入应用,人防信息显示,4名基层监测员负责监测吊嘴危岩,监测员信息均已接入基层治理中心,如遇突发情况,可直接一键呼叫通话。

这样的“危岩档案”,在三峡库区重庆段共有883份,代表着883处危岩。倘若危岩崩塌,将会对长江航道、船舶乃至周边居民产生巨大威胁。

以吊嘴危岩为例,大数据模拟现实,在175米水位条件下,如果吊嘴危岩崩塌,第一波浪头将高达39.8米。

但在“危岩地灾风险管控”应用的监测下,如果吊嘴危岩发生形状变化或者滑动,预警信息将实时自动发送到市区(县)两级规划自然资源、应急、文旅、海事、航运、交通等部门。

接下来,应急预案会立刻启动,各部门将派出专人前往现场,基层工作人员将迅速带领群众安全撤离。

这便是重庆以数字赋能危岩地灾风险管控的实践。通过对全市危岩地灾风险管控核心业务进行拆解,重新集成新的业务单元27个、新的业务模块7个,将原有43个业务流程压缩至26个。通过多跨协同,整合14个部门45类3400多万条数据,建设危岩地灾防治数据专题库。

同时,重庆还率先在三峡库区构建形成危岩的立体时空数字底座,通俗地说,就是借助实景三维、数字孪生等技术,将现实中的危岩一比一“搬”到应用中,并且还建成了国内首个岸坡高精实景三维空间模型,在全部危岩中,50处威胁航道安全危岩倾斜摄影数据达到5毫米精度,连一颗石子的变化也清晰可见。

此外,“危岩地灾风险管控”应用还是个“多面手”。市规划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应用不仅能监测危岩,其中的“小流域地灾风险预警”工具还集成了全市4208个小流域单元地形地貌、气象水文、人口建筑、地质灾害隐患点等信息,可实现不同降雨条件下的地质灾害风险预警,一键生成撤离路线,并发送预警信息。

目前,应用已经在全市危岩地灾防治工作中“大显身手”。据统计,2024年,市规划自然资源局依托数字化防灾应用及工具,指导区县组织避险转移51442人,有效应对23轮强降雨考验。

瞬间二:AI森林防灭火

已处置报警3万余条,扑灭山火更及时高效

“澄江镇缙云村黄焰沟社有可见光!”

2024年9月12日12时07分,一条预警信息出现在北碚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的大屏上。

可见光是森林防灭火中的危险信号,很大可能就是火焰燃烧的光芒。前述信息由缙云山区域内搭载AI算法的高空云台自动推送。大屏上的地图显示,这个地点位于北碚区澄江镇。

森林灭火,一刻也不能耽误!报事消息形成后,系统智能分拨到区林业局、区应急局、区消防救援支队、区公安分局、澄江镇平安法治岗和村“一长三员”(林长、监管员、指导员、护林员),相关人员在1分钟内查看信息,3分钟内进行判读并回复核实信息。经该网格护林员核查,发现是一片竹林因为连日高温发生自燃。5分钟内,上述部门和澄江镇相关人员出动赶赴现场开展处置工作,12点50分左右,明火扑灭。

缙云山是重庆中心城区的“四山”之一,面积约137平方公里。为啥这次火情这么快就处置完毕?

“澄江镇的火情得到快速处置,‘缙云山森林防灭火’应用发挥了很大作用。”北碚区大数据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缙云山森林防灭火”应用由北碚区会同市林业局,在市大数据应用管理局指导下开发,2024年6月正式上线。

过去,缙云山某处如果出现火情,多个部门要协同灭火,还得线下多头联系。而起火点附近有没有消防水池?最近的消防道路在哪里?通常是“边走边看”。

“缙云山森林防灭火”应用上线后,将缙云山约137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消防水源、道路防火网络、重点人员、实时气象信息等全部汇聚到一张图上,打破了原有信息壁垒。

缙云山的110多台搭载红外感知AI算法的智能设备也全部接入应用,包括高空云台、无人机、智能卡口、视频监控等。它们24小时在线,自动识别烟、火光,感知温度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就立刻上报。

如今,缙云山有40多个消防水池,每个水池可为半径1公里范围内供水,基本覆盖缙云山全域。还新建了约4.9公里消防道路,并增设了5个5G基站。缙云山森林防火灭火“硬件”大幅提升。

在人员配备上,缙云山全域划分了58个网格,配备林长以及监管员、指导员、护林员,形成“一长三员”管护体系。对于一般突发状况,先由护林员前往查看并处置。如果需要增援,就通过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及时上报区、市相关部门。

如此一来,缙云山的任何一处发生火情,应用“森林火险分析研判”功能都能迅速调出附近的地形地貌、防火资源、道路、人员情况等,还能辅助制定救火路线、人员撤离、资源调用、交通管控等方案。

记者了解到,“缙云山森林防灭火”应用配置了市—区—镇—村—网格五级联动防灭火智能预案,实现全时段、全领域、全区域风险研判预警并自动流转处置。应用上线以来,核实处置缙云山区域报警信息3万余条,快速处置火情3起。

瞬间三:政警联合解纠纷

矛盾纠纷处置时间压缩60%,刑事警情同比下降30.8%

“嘉宁社区一小区楼下有2人发生激烈争吵,请尽快前往!”

2024年8月20日13时27分,两江新区礼嘉街道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大屏上跳出一条报警信息。

礼嘉派出所民警和街道工作人员在中心同桌办公,收到信息后,他们立刻呼叫社区网格员和巡逻队员一同前往查看。

“你凭啥子不让我看娃儿?你给我让开!”烈日下,一名男子挥舞着手机,怒气冲冲地对一名女子喊叫着。社区网格员王成赶到后,立刻和巡逻队员一起进行劝说。

“莫激动,我们去社区坐下慢慢说。”王成把两人带到了嘉宁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人民调解室。原来,这是一对离婚的夫妻,因为对探视孩子意见不合,发展到激烈争吵。

公益律师当场给出了法律意见——民法典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一番劝说后,双方渐渐冷静下来。同意妥善协商。看到双方解开心结,王成打开手机,填写“报事完成”。

同样在2024年8月,礼嘉街道富安社区网格员张富渝的手机上,也跳出过矛盾纠纷类报事——一名顾客在社区的一家超市和收银员起了争执。顾客报警,治理中心呼叫张富渝先前往。

“顾客在超市消费后发现商品有质量问题,但由于找不到购物小票,超市不愿意退货,双方就吵了起来。”张富渝说,经过调解,超市同意根据付款记录退还费用,矛盾得以化解。

类似的情况,在礼嘉街道时有发生,涉事主体包括居民、企业、职工、农民工等。街道工作人员介绍,大家习惯了“有事先打110”,但是,街道派出所的警力有限,而上报的矛盾纠纷不一定都需要公安机关受理,很多时候更适合社区或者街道介入。

为了解决这一难点,礼嘉街道在全市率先探索“政警联合”的办公模式。派出所民警入驻基层治理指挥中心,与街道工作人员同席办公,24小时值班值守,将警务110与基层治理“一中心四板块”深度融合。

24小时内,值班民警将非紧急和非公安机关职责受理范围的投诉、求助类报警通过将电话内容打印的形式,派件上报基层治理指挥中心,确保各类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同时,街道各部门联动响应迅速。通过治理智治平台将处置任务下达到各社区网格,小微事件社区24小时闭环处理,日常事件由社区上报至街道,街道处理,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

在基层治理中心的数字赋能下,政警联合模式处理矛盾更加高效。据统计,过去一年来,礼嘉街道矛盾纠纷处置时间压缩60%,矛盾纠纷化解率从此前的93.6%提升至99.97%,刑事警情同比下降30.8%,电诈案件同比下降38.94%。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朱丹红 审核: 何祥辅 主编:马京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