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
高笋塘街道 太白街道 牌楼街道 双河口街道 龙都街道 周家坝街道 沙河街道 钟鼓楼街道 百安坝街道 五桥街道 陈家坝街道 高峰街道 天城街道 九池街道 龙沙镇 响水镇 武陵镇 瀼渡镇 甘宁镇 熊家镇 小周镇 高梁镇 李河镇 分水镇 孙家镇 余家镇 后山镇 弹子镇 长岭镇 新田镇 新乡镇 走马镇 罗田镇 龙驹镇 白土镇 长滩镇 太安镇 白羊镇 太龙镇 郭村镇 大周镇 柱山乡 铁峰乡 茨竹乡 溪口乡 长坪乡 燕山乡 梨树乡 恒合土家族乡 普子乡 黄柏乡 地宝土家族乡
当前位置:首页 > 万州资讯 > 正文

单位名称:重庆市万州区乾坤社会心理服务中心 联系人:魏和琼 联系电话:16623396827

发布日期:2025-04-08 15:41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首席记者 张亦筑
摘要:前不久,由重庆西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的“等离子手术电极刀头”实用新型专利,经重庆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快速预审后,正式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

前不久,由重庆西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的“等离子手术电极刀头”实用新型专利,经重庆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快速预审后,正式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

这是我市首件通过快速预审通道获得授权的专利,从申请到获得授权,仅用了6个工作日。专利授权时间大幅缩减,将有利于企业快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

▲西山科技的工作人员正在对其自主研发设备进行调试。(资料图片)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近年来,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支持和指导下,重庆紧扣服务做大做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和“416”科技创新布局,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创新,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持续优化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聚焦“33618”“416”

支持重庆建设12个重大平台,实施2个重大项目、2项重大改革试点

去年4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同意我市开展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在完成相关建设任务并验收合格后,认定为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纳入全国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工作机制,开展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工作。

经过近8个月的建设,同年12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批复同意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通过验收,正式投入运行,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2个产业领域开展专利预审服务。

在这里,预审合格的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可以进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快速审查通道,极大缩短了专利审查周期。

截至今年3月底,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累计完成专利预审主体备案351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行业“链主”企业占比近40%;累计受理专利预审案件156件,其中预审合格94件,审查合格率60.26%;通过持续提升服务效能,实现审查资源高效配置,目前,平均预审周期为4.39天。

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是国家知识产权局支持重庆建设的知识产权重大平台之一。像这样的重大平台,如重庆商标审查协作中心、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重庆分中心、重庆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等,如今已累计达到12个。

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的商标审查协作中心,重庆商标审查协作中心挂牌成立7年多以来,统筹推进商标审查、商标服务等工作,已累计完成商标注册形式审查2240.71万件,商标实质审查1040.93万件,商标“变转续”审查402.46万件,促进了全市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聚焦“渝企出海”,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重庆分中心应运而生。作为国家知识产权局同意设立的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构,重庆分中心为中冶赛迪、金山科技、阿维塔、赛力斯、长安汽车等企业提供了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预警,以及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咨询与指导等公益服务。

自2023年6月运行以来,重庆分中心已发现海外知识产权风险16件,组织提供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案件8件,完成海外知识产权宣传培训近900人次,帮助各类主体进一步提高了海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重庆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聚焦“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和“416”科技创新布局需求,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支持下,分类建立了汽车及摩托车制造、前沿新材料、能源工业、医药化工、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技术知识产权数据库。同时,搭建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项授信池,构建起“知识产权+产业+机构+资本+人才”的服务链条。

不仅是重大平台。据统计,国家知识产权局还先后支持重庆实施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中央财政专利转化专项计划2个重大项目,以及全国营商环境改革等2项重大改革试点,同时,支持建设南岸区、江津区、云阳县、重庆高新区等12个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区县(园区),有力推动了重庆知识产权事业发展。

“知产”变“资产”

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较“十三五”末提高2个百分点

实施高价值发明专利质量提升行动、“千企百城”商标品牌价值提升行动,加快培育一批核心专利、知名品牌、精品版权和特色地理标志……“十四五”以来,我市发明专利、注册商标、普通作品登记、地理标志数量持续稳定增长,其中,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和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分别达22.94件、8.65件,较“十三五”末增长翻了一番,实现量质齐升。

与此同时,我市还积极促进知识产权成果高效运用,让“知产”变“资产”,激发产业转型发展新动能。

一纸专利,如果不实现转化运用,只是“躺”在实验室里“睡大觉”,就无法带来经济社会效益。那么,如何唤醒“沉睡”专利?

去年,市知识产权局会同市教委组织全市54家高校和科研机构,累计盘点存量专利3.2万件,并将2.75万件纳入可转化专利资源库。通过全覆盖开展在渝高校院所存量专利盘点,构建起可转化的专利资源“蓄水池”,帮助一些有专利需求的中小企业更高效便捷“找矿挖宝”。

比如,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李辉教授团队的“电机与功率器件设计及系统控制技术”成果,就以作价入股方式实现转化。他介绍,团队有关上述成果的7项专利,评估价值1200万元,吸引了两家企业投资1800万元。目前,他们已共同成立新公司。

除了专利作价入股,我市高校院所还通过专利转让、许可等方式,让更多专利走出实验室。

据统计,去年,我市高校院所专利转让许可数量居全国第四位,其中专利转让数量较2023年同比增长85%,专利许可数量较2023年同比增长575%。

▲2024年12月19日,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微电子产业技术研究院,知识产权展示墙。首席记者 龙帆 摄

在去年12月举办的湘粤渝跨区域专利转化对接活动中,15个高校院所专利转化项目现场签约,转化金额达2亿元。

知识产权不仅能帮助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还能换来“真金白银”。

今年1月,重庆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在深交所成功挂牌。项目储架规模5亿元,发行票面利率创下同类型产品全国历史新低。

知识产权证券化,是指投资者在不直接拥有知识产权的情况下,通过购买证券获得知识产权所产生的未来收益,而知识产权的拥有者在融资的过程中,依然可以保留对知识产权的自主性。

该项目入池的基础资产,基于两江新区6家高新技术企业共计44件授权专利,涵盖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多个产业领域。项目的启动,不仅实现我市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零”的突破,也有利于进一步挖掘和盘活企业专利等无形资产价值,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企业用知识产权换来“真金白银”的另一种方式。通过建立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体系,开展质押融资“入园惠企”“银企对接”等系列活动,近5年来,我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突破150亿元,惠及企业超2000家。

知识产权有力支撑全市创新型经济、品牌经济、特色经济发展,目前,我市专利密集型产品认定数量位居西部第一,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较“十三五”末提高2个百分点。

如何突出重点、破解难点?

明确5个方面17项任务,推动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改革落地见效

激发创新活力,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对外开放,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知识产权发挥着关键作用。

诚然,重庆已迈出坚实步伐,但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前仍面临不少挑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因此任重而道远。

下一步,如何突出重点、破解难点?

4月7日,现代化新重庆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大会召开,无疑为重庆高标准建设知识产权强市指明了方向。

根据重庆市政府与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印发的《共建现代化新重庆知识产权强市实施方案》,双方明确了加强总体设计和系统谋划、加强区域联动和要素集成、加强对外开放和出海护航、加强培育创造和转化运用、加强先行先试和重点突破等5个方面17项共建任务。

比如,在强化知识产权强市示范创建方面,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示范特色项目,全面支撑与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不断提升竞争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在提升渝企出海知识产权“护航”能力方面,支持重庆企业加强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点国际物流大通道沿线的知识产权保护,指导市场主体用好专利审查高速路、PCT国际专利申请、马德里商标注册等渠道,助力“重庆制造”商标品牌出境。

在聚力培育重点产业自主知识产权方面,围绕汽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卫星互联网、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布局一批高价值专利,推动将全球专利重点方向纳入“416”科技创新布局技术图谱。同时,推进专利密集型产业发展,引导鼓励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等牵头组建产业知识产权创新联合体,集聚产业链核心专利资源,加快培育一批专利密集型产品和知名商标品牌。

在深化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机制改革方面,开展知识产权质物集中处置试点,全面实施专利开放许可制度,推动更多专利实现“一对多”开放许可。实施知识产权“百亿融资”行动,推动形成以信用为基础的“免评估”知识产权质押模式。

联手共建,提速推进。围绕上述任务,国家知识产权局将在资源布局和扶持政策上对重庆给予重点倾斜,我市各部门、区县政府也将对专利转化运用、商标品牌培育等工作项目予以重点保障,推动相关专项资金向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各项任务倾斜。

市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全面强化高质量创造、高标准保护、高效益运用、高水平服务,加快推动一批知识产权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改革落地见效,努力打造一批“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在5年时间内,初步建成现代化新重庆知识产权强市。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蔡杨 审核: 李珩 主编:匡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