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
高笋塘街道 太白街道 牌楼街道 双河口街道 龙都街道 周家坝街道 沙河街道 钟鼓楼街道 百安坝街道 五桥街道 陈家坝街道 高峰街道 天城街道 九池街道 龙沙镇 响水镇 武陵镇 瀼渡镇 甘宁镇 熊家镇 小周镇 高梁镇 李河镇 分水镇 孙家镇 余家镇 后山镇 弹子镇 长岭镇 新田镇 新乡镇 走马镇 罗田镇 龙驹镇 白土镇 长滩镇 太安镇 白羊镇 太龙镇 郭村镇 大周镇 柱山乡 铁峰乡 茨竹乡 溪口乡 长坪乡 燕山乡 梨树乡 恒合土家族乡 普子乡 黄柏乡 地宝土家族乡
当前位置:首页 > 万州资讯 > 正文

从中关村论坛看重庆发展新质生产力如何“上新”

发布日期:2025-04-02 15:15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摘要:北京的春天,玉兰、碧桃、早樱竞相开放,满眼生机。

北京的春天,玉兰、碧桃、早樱竞相开放,满眼生机。

3月28日,是2025中关村论坛开幕的第二天。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未来研究中心所长蒲松涛在论坛活动现场畅谈未来产业十大赛道时,场内数百名听众认真拍照片、做笔记,甚至走廊、通道都围满了观众。

几乎在同一时刻,在1700公里外的重庆,一场以“DeepSeek赋能人文社科研究”的主题讲座在重庆社科院举行。虽然这是两个不同的场合,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步伐正在同频共振。

3月31日下午,为期5天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落下帷幕。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主题,这场“中国科技盛宴”为全球科技创新带来更多思考。

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新动能,重庆发展新质生产力如何“上新”?我们试图探寻一份2025中关村论坛给出的参考答案。

关键词一:开放合作

在论坛年会现场的公共区域,各种形态的机器人成为参会者围观的热点。特别是不同肤色、不同年龄的外国人,他们和机器人拍照体验、沟通对话,一个个竖起大拇指。

据官方数据,整个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吸引了来自全球上百个国家的嘉宾、专家以及学者参与。更智能、更绿色,是记者参与今年论坛最明显的感受。比如,各平行论坛今年专门接入了人工智能同传系统,利用声纹识别和语音拟合技术,演讲者现场母语演讲,原声进行同传翻译,给外国嘉宾带来流畅便捷的参会体验。

这样的变化,正是科技创新赋能全新应用场景的一个小小缩影。

3月30日,作为重要的平行论坛之一,“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论坛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举行。

原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西拉姆·拉马克瑞斯纳的“面向2050年的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主题演讲颇受关注。现场一位媒体记者谈及感受:“这不仅是对技术迭代的前瞻预判,更是对金砖国家人才共育与创新范式跃迁的智慧启示。”

在重庆,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正在积极筹备。官方信息显示,2025年6月,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同期举办“一带一路”技术转移案例分享及技术对接会和“一带一路”技术创新成果科创投资专场活动。

引进来,走出去。推动国际创新要素聚集,促进科技成果双向转移转化,重庆已经肩负起更高、更强的时代使命。

关键词二:机制创新

机制创新,成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释放活力的充要源泉。

在2025中关村论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在谈及“锚定重点赛道,激活创新引擎”相关内容时谈道,持续强化科技、产业、资本、人才等方面协同推进,通过设立未来产业相关基金或基金群,举办大赛或论坛,加大人才培养等方式,初步构建起产业界、科技界、教育界、投资界高效联动的生态体系。

创新任务揭榜挂帅、打造行业示范标杆,推动机制创新为企业发展带来活力。从智能制造到先进材料,从软件信息到新能源汽车,不同领域的创新企业正在重庆这片热土大放光彩。

当前,以加快构建“416”科技创新布局为引领,重庆正在积极推进“人工智能+”行动。

今年2月,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正式发布了重庆市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揭榜挂帅”项目榜单(具身智能机器人方向第一批)。围绕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需求,结合重庆产业现状发布了三大类别共12个项目,涵盖开源社区建设、开放场景应用以及技术攻关等多个方面。

不仅仅是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在机制创新的推进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至今五年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等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正在培育形成。

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的背后是人才的流动。如何打通跨区域人才流动的壁垒?比如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渝地区采取了户口迁移跨省“一站式”办理,川渝电子健康卡互联互通等政策。同时,和高校合作相关的科研管理改革、人才激励机制等不同场景下的种种创新,正在成为带动重庆乃至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关键词三:因地制宜

“重庆就是要因地制宜,根据自己的产业发展。”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刘庆在接受上游新闻记者现场采访时谈道。

今年以来,伴随DeepSeek的出现,不同地域似乎都提出了“杭州六小龙”为什么没有出现在各自城市这样的发问。曾担任重庆大学副校长的刘庆说,创新的爆发或者高科技公司的出现,毫无疑问有些城市会领先,有些城市会跟上。“我觉得各个城市都应该牢记总书记那句话: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个因地制宜包含了各地的资源、产业基础、需求,也就是说,每个地市都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创造促进科技创新发展的生态。”

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投资北京”大会上,集中发布了215个招商合作项目,招商总额954.5亿元。同时,机器人、人工智能、科幻产业等领域相关的一批创新应用场景也正式发布。

在论坛现场,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刘梅英通过资源、政策、产业体系、金融资源和营商环境五大方面的优势进行了概括。

和北京同为“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重庆作为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和内陆开放综合枢纽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核心城市之一,在政策导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产业集群发展方面特点明显。

2024年,重庆市着力推动“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与“416”科技创新布局深度融合,“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国内外影响力显著增强,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90.5%。先进材料集群加快向高端迈进,车用轻合金、复合材料等产品均保持两位数增长,航空级钛合金无缝管、光学级有机玻璃等关键战略材料实现国产替代。

围绕科技创新,全面建设“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化“1+6+N”川渝协同创新体系、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合作、深入推进与一流大学、高水平科研院所合作将成为2025年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四:生态构建

在2025中关村论坛上,北京加速进化科技有限公司的人行机器人“加速T1”承担了开幕式科技秀、展馆内的“特技表演”以及迎宾甚至论坛主持人等多项任务。创始人兼董事长程昊谈道,“和后面的机会相比,这些亮相只是一个小小的机会。”

除了加速进化的“加速T1”,还有乐聚通研的人形机器人“夸父”、宇树科技子公司北京灵翌带来的“宇树G1”甚至可写书法、做咖啡、表演茶艺的各种具身机器人,他们灵活娴熟的动作、生动有趣的对话让现场的体验者以各种形式感受和分享科技带来的乐趣。

形形色色的机器人产品和应用扎堆亮相背后,是北京市机器人产业的全面布局和完善生态。

聚焦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的转型升级需求,重庆市持续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强技术人才引进、完善创新生态,让重庆这块创新沃土生态价值持续攀升。《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4》显示,重庆综合科技创新水品指数为77.77%,位居全国第七位、西部第一位。

截至2024年底,重庆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为34.6%,培育高新技术企业8800余家、科技型企业6.9万家。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重庆在新时代肩负的光荣使命。

按照规划,2025年,重庆将持续深化“416”科技创新布局,聚焦无人机、机器人、生物制造、前沿新材料等新领域新方向,构建“新科技+新产业+新生态”体系。突出科技攻“尖”、加快产业向“新”、促进生态更“优”,强化生态共治,提升科技成果孵化质效,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上游新闻记者 杨昕华

来源: 新重庆-上游新闻

编辑: 唐文培 审核: 李辉 主编:马京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