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
高笋塘街道 太白街道 牌楼街道 双河口街道 龙都街道 周家坝街道 沙河街道 钟鼓楼街道 百安坝街道 五桥街道 陈家坝街道 高峰街道 天城街道 九池街道 龙沙镇 响水镇 武陵镇 瀼渡镇 甘宁镇 熊家镇 小周镇 高梁镇 李河镇 分水镇 孙家镇 余家镇 后山镇 弹子镇 长岭镇 新田镇 新乡镇 走马镇 罗田镇 龙驹镇 白土镇 长滩镇 太安镇 白羊镇 太龙镇 郭村镇 大周镇 柱山乡 铁峰乡 茨竹乡 溪口乡 长坪乡 燕山乡 梨树乡 恒合土家族乡 普子乡 黄柏乡 地宝土家族乡
当前位置:首页 > 万州资讯 > 正文

重庆入选全国首批试点! 5大行业、10类关键领域建设项目取消环评审批

发布日期:2025-03-24 17:06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首席记者 陈维灯
摘要:3月24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重庆入选全国首批产业园区优化环评分类管理改革试点省市,将取消产业园区内试点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等5大行业、10类关键领域建设项目环评审批。

3月24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重庆入选全国首批产业园区优化环评分类管理改革试点省市,将取消产业园区内试点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等5大行业、10类关键领域建设项目环评审批。

环评审批是企业项目落地建设的重要要件之一。2025年,重庆市生态环境工作融入全市经济工作全局,重点开展产业园区优化环评分类管理试点改革,常态化开展“我陪群众走流程”活动,打造“保姆式”贴心服务,激发企业发展内生动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市生态环境局环境影响评价处郑强处长介绍,产业园区环评分类管理试点推行后,在试点园区内,汽车制造、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5大行业、10类关键领域的建设项目将取消环评审批,实现环评“零耗时”,释放产业活力。

5大行业具体包括医药制造业、专业设备制造业、研究和试验发展、汽车制造业、铁路等运输设备制造业。

10类关键领域包括化学原药(生化制药)制造、中药制造、医疗设备及器械(医药辅药)制造、研发基地(专业实验室)、汽车(零部件)制造、轨道运输设备(城市轨道设备)制造、船舶制造、航空航天器制造、摩托车制造、自行车(助力车)制造。

试点推行后,单个项目落地周期将节省至少3个月时间,企业资金成本等综合支出将至少减少20万元。

此外,经生态环境部批准,重庆两江新区龙盛新城产业园、水土新城大地生物医药园、重庆国际生物城三大制造业代表性核心园区开展优化产业园区环评分类管理试点工作,进一步促进建设项目环评工作提速增效。

郑强介绍,开展试点的产业园区,将聚焦“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通过环评审批改革,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化发展,助推万千亿产业集群“加速跑”。

根据试点方案,试点工作将充分凸显“生态环境分区管理+产业园区规划环评+环评分类管理优化+排污许可衔接强化”联动效用,首创“准入清单化+排污许可核查化”管理新机制,强化园区自主管理水平和环保管家作用,实施准入要求清单化、排污总量台账化,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全力创新环评改革新机制,做到既“放得活”又“管得住”。

新闻链接:

首享取消环评审批政策红利

国际生物城仝干医疗项目申报当日即落地

“优化环评改革,精准契合了我们企业的实际需求,切实解决了我们的痛点。”重庆仝干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尉介绍,3月10日,随着《重庆市优化环评分类管理园区试点实施方案(重庆国际生物城)》印发,标志着入园试点建设项目取消环评改革举措正式生效。次日,该公司的“仝干生物人工肝产业化项目” 便迅速申报,成为首个成功享受取消环评试点政策的项目。

近期,生态环境部准予重庆开展产业园区优化环评分类管理试点,重庆国际生物城成功入选试点园区。

依据政策,生物医药领域10个类别的环评报告表建设项目可享受取消环评的改革试点福利。

市生态环境局、巴南区生态环境局积极靠前服务,联合招商、发改、经信等部门,在政策出台前期便深入园区企业宣传指引,并在正式印发后第一时间前往政务服务大厅一线,为企业提供详细的政策讲解服务。

重庆仝干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计划投资2亿元建设“仝干生物人工肝产业化项目”,是国内首个以医疗技术应用于临床的生物人工肝项目。在得知生态环境部优化环评分类管理试点园区的利好政策后,该项目成功搭上政策“顺风车”,成为全市首个受益于取消环评审批政策的建设项目。

市区两级生态环境局与重庆国际生物城紧密协作,充分运用线上、线下平台,采取“我陪企业走流程”的方式,及时高效指导企业借助建设项目选线选址环境准入自助查询App,精准核实项目准入符合性;从原辅材料、工艺流程、污染物排放总量、环境风险等关键维度,协助企业细致核实是否满足试点政策要求,帮助企业第一时间完成试点申报材料准备工作。

“市生态环境局、巴南区生态环境局和园区还从污染治理、排污许可等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全方位的指导帮扶,免于环评政策不仅为仝干项目大幅节约了审批时间,还有效节省环评报告编制时间和环评费用,减轻了我们的经济负担,还推动项目至少提前3个月投入生产运营。”王尉表示。

在加强企业环保审批源头服务的同时,市区两级生态环境部门和重庆国际生物城在优化环评分类管理试点改革中,会持续强化事中事后环保服务和指导工作,充分利用在线监测、视频监控等现代技术手段,用好园区环保管家等专业技术力量,构建起试点园区动态环境管理机制,探索排污许可在项目源头环境准入与环境分区污染物总量动态管控方面的“清单式”监管新经验,确保审慎包容有温度、柔性执法有尺度、靠前服务有深度,在全力支持园区发展的同时,严守生态安全底线,为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同共进打好坚实基础。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何维 主编:邹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