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
高笋塘街道 太白街道 牌楼街道 双河口街道 龙都街道 周家坝街道 沙河街道 钟鼓楼街道 百安坝街道 五桥街道 陈家坝街道 高峰街道 天城街道 九池街道 龙沙镇 响水镇 武陵镇 瀼渡镇 甘宁镇 熊家镇 小周镇 高梁镇 李河镇 分水镇 孙家镇 余家镇 后山镇 弹子镇 长岭镇 新田镇 新乡镇 走马镇 罗田镇 龙驹镇 白土镇 长滩镇 太安镇 白羊镇 太龙镇 郭村镇 大周镇 柱山乡 铁峰乡 茨竹乡 溪口乡 长坪乡 燕山乡 梨树乡 恒合土家族乡 普子乡 黄柏乡 地宝土家族乡
当前位置:首页 > 万州资讯 > 正文

重庆瞭望|“智”在必得!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建设跑出加速度

发布日期:2025-03-20 11:50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伏一晨
摘要: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车速”,正越来越快。

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车速”,正越来越快。

既往成绩令人欣喜。2024年,重庆新能源汽车产量达95.32万辆,同比增长90.5%,大幅领先全国增长率近60个百分点。

未来目标让人激动。2月,重庆市建设“六区一高地”主题新闻发布会提到,2025年力争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30万辆、汽车产值增长12%。今年全国两会,重庆代表团提交全团建议,希望国家层面支持重庆加快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加速产能爬坡、推动产业集聚,共同指向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的目标。不禁要问,将汽车视作支柱产业的城市不少,重庆优势何在?在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的路上,重庆又如何“智”在必得?

▲1月2日,位于渝北区的长安数智工厂,焊接机器人挥舞着手臂。焊接车间全线工艺自动化率达100%。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从2023年,重庆在“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中,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放在首位;到2024年,提出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再到今年全国两会,提出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全团建议……为何重庆持续加码新能源汽车?

新的时间节点上,发展新能源汽车既是巩固优势,也是追求胜势。

宏观上,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许多依靠新能源汽车产业乘势而上的城市,都将拿出更细致的产业规划,这将让城市间的竞争趋向激烈。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这也会带来许多外溢机遇。重庆要想抓住,就要提前布局。

微观里,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连续多月超过50%,许多潜在市场空间正在释放。尤其是2025年,被业界人士称为“高阶智驾普及元年”,“AI上车”、智能驾驶技术都有望下放普及,这将加剧产业竞争,重塑产业格局,重庆必须跟上。

新的空间定位下,重庆新能源汽车发展将驶入蓝海。

重庆被定位为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具有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西部科技创新中心和对外开放门户、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等功能,叠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所享受的利好将进一步加强。

比如,重庆积极发挥自身区位优势,推动“渝车出海”。2024年前10个月,重庆电动汽车出口货值达67.7亿元,同比增长140%;出口量4.9万辆,同比增长129.3%。类似的机遇还会持续涌现,助推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能源汽车,也将为重庆汇聚更多新动能。

如何理解“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它绝不仅仅意味着能造车、能卖车,更要借由发展新能源汽车,实现城市能级跃升。

这样的信号已经可以看到。去年7月,重庆成为首批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之一。今年全国两会上,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在重庆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上表示,“推动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可靠的云、精准的图、强大的网融为一体”。

这意味着,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成果,将覆盖更多应用场景,创造出诸如自动驾驶商业运营、智慧交通路网建设、低空经济、智慧城市治理等更多发展增长点,让“汽车城”不再停留于产业视角,而是串联起未来城市发展的更多新命题。

▲2月21日,位于两江新区龙盛新城的赛力斯汽车超级工厂,焊装车间的机器手臂正在繁忙作业。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重庆要从传统制造重镇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跃迁,还有哪些短板需要补齐?

以产品立品牌,以品牌引产业,“重庆造”的故事才能越讲越好。

在去年全国超3100万辆汽车“市场蛋糕”争夺战中,重庆车企靠创新实现弯道超车,不断拓展市场份额;产业生态加速重构,543家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19家整车企业协同共进,产业链“从全到强”稳步发展。

这背后,离不开两大支撑——卖得好的整车产品、叫得响的龙头品牌。

产品,就像锋利的“矛”,直戳市场痛点。深蓝SL03,阿维塔11、12,赛力斯问界M7、M9……这些驶向市场的“重庆造”新能源汽车,不仅收获了市场美誉度,促进了车企品牌提质、整车均价上涨,更用实实在在的订单量,推动企业研发、增产。

品牌,就像坚实的“盾”,呵护产业生态。此前,重庆已把“优化长安、赛力斯等集群生态”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希望依靠链主企业,延链扩链补链。

而如今,重庆已聚集1200家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实现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三大系统、12大总成、56种部件的全覆盖。近期深蓝汽车与华为“官宣”合作,长安汽车宣布不再开发非智能化新产品等消息,同样印证出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正逐步完整。

但对标“世界级产业集群”,重庆新能源汽车仍面临诸多痛点难点。

体现在产业支撑上。传统燃油汽车生产线复用率不高,新能源车本地配套率不足等问题依然严峻;动力电池、车规级芯片、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等自研量较低,供应链安全性不足;人才总数不足,尤其是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缺乏,使得产业外溢机遇兑现周期过长。

体现在市场拓展上。如,相比长三角许多城市,重庆地理条件特殊,导致充电补能设施建设标准不高、密度不足,影响“电动汽车”推广成效。又如,“渝车出海”虽已有成效,但尚停留在整车出海的阶段,要向价值链高端环节迈进,仍有发力空间。

▲2024年11月19日,长寿区渝巴物流专用铁路线,搭载着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离子电池的班列发车。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面向未来,重庆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还应该展开哪些想象空间?

不仅要整车的“独角戏”,更要产业链的“群像剧”。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已不再只关乎一辆辆车,更关乎车行驶的道路、创建的数据、使用的能源……能否创新性打造更多产业联盟,促进本地新能源汽车产业由“链式生态”转向“网状生态”,决定着重庆能否形成先发优势。

这需要纵向拓展,通过开放配套市场,与零部件企业加强技术合作,带动本地零部件企业加快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转型升级。也需要横向聚焦,围绕长安、赛力斯等整车企业和青山工业电机总成等链主企业,做好下一步对外招商“文章”,推动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量质齐飞。

要在市场中“闯”,就要先在科技上“创”。

汽车行业内有这样一句话:硬件塑造传统汽车,软件定义新能源汽车。未来,谁能抢下技术高地,实现差异化“破卷”,谁就能脱颖而出。

因此,重庆发展新能源汽车,不能只看产量,力图“大鱼吃小鱼”,更要扎根科技研发,争取“快鱼吃慢鱼”。2024年重庆汽车行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1%,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如何在保证研发投入的同时,增加更多研发转化的现实路径,应是下一步关注的重点。

只有坚持下“苦力”,才能在未来得“红利”。

新能源汽车产业路宽链长,竞争道路不止一条,想要取胜更不在一时。眼下,新能源汽车领域不是没有机遇,只是许多机遇难以在短期内带来丰厚回报,重庆不妨保持战略定力,追寻长期价值。

近期,新重庆-重庆日报针对新能源汽车“后市场”展开的调查,反映出新能源汽车维修难,保险贵,二手车流通体系不健全,车辆回收有堵点等市场焦虑。但只要针对性补强,这些焦虑同样可以转化为重庆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的机遇。

不妨统筹当前和长远,在超充之城建设、车路协同试点等方面适度超前建设。比如,今年全国两会上,有15名代表联合提出,先通过暂时调整或暂时停止适用相关法律条款等方式,尽快推动重庆等城市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

可以预见,在系列部署和扎实行动的推动下,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建设,必将在2025年跑出加速度、驶上快车道。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代修凤 主编:马京川 审核: 何祥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