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
高笋塘街道 太白街道 牌楼街道 双河口街道 龙都街道 周家坝街道 沙河街道 钟鼓楼街道 百安坝街道 五桥街道 陈家坝街道 高峰街道 天城街道 九池街道 龙沙镇 响水镇 武陵镇 瀼渡镇 甘宁镇 熊家镇 小周镇 高梁镇 李河镇 分水镇 孙家镇 余家镇 后山镇 弹子镇 长岭镇 新田镇 新乡镇 走马镇 罗田镇 龙驹镇 白土镇 长滩镇 太安镇 白羊镇 太龙镇 郭村镇 大周镇 柱山乡 铁峰乡 茨竹乡 溪口乡 长坪乡 燕山乡 梨树乡 恒合土家族乡 普子乡 黄柏乡 地宝土家族乡
当前位置:首页 > 万州资讯 > 正文

重庆珍档|“三·三一”纪念碑背后的故事

发布日期:2025-03-17 11:04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在重庆市江北区五里店曹家坪一条公路旁,有一个枣红色大理石镶嵌而成的纪念碑巍然矗立着,碑体上雕刻着一个母亲怀抱死去孩子的雕像,这就是重庆“三·三一”惨案死难志士群葬墓地。这个群葬墓地的位置,是我的大姨父雷成农经过艰难寻找后发现的。

这座纪念墓碑总高16米,矩形碑体高9米、宽3米、厚0.6米。碑体背面刻有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杨尚昆题写的碑名:“三·三一”惨案死难志士群葬墓地。碑体背面下方青石底座上,刻着“三·三一”惨案江北区死难志士英名录。

1927年3月24日,北伐军攻占南京,群众集会庆祝。英、美帝国主义为支持北洋军阀,阻挠北伐军,炮轰南京,死伤群众两千余人。消息传到重庆,在中国共产党重庆地委的领导下,由重庆工农商学兵反英大同盟发起,于3月31日在通远门打枪坝举行“重庆各界反对英美炮轰南京市民大会”。为了阻止大会召开,蒋介石与四川军阀刘湘勾结,对与会群众进行血腥镇压,造成百余人死亡,伤者逾千人,这就是“三·三一”大惨案。惨案发生后,杨闇公遭到敌人追捕,4月4日不幸被捕,4月6日壮烈牺牲于佛图关。

在这次惨案中,仅江北区遇难的学生就达55人之多。雷成农之妻熊述静(我的大姨妈)和妻妹熊述贤(我的二姨妈)都参加了这次革命活动,熊述静幸免于难,熊述贤则在惨案中牺牲,时年仅十余岁。为此,姨父雷成农对这座纪念碑的修建倾注了深情和心血。

雷成农,江北区人,早年毕业于暨南大学。青年时代曾受恽代英、肖楚女等革命家教诲,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共青团前身)。20世纪30年代,雷成农曾任四川省教育厅督学、专员。抗战爆发后,他与友人自筹资金,在南岸区四公里创办了西南小学和西南中学(今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培养了许多有志之士和革命者。重庆解放前夕,雷成农竭尽全力保护师生中的共产党员,为革命作出了贡献。

1949年后,为支持新中国教育事业,雷成农和友人将两所学校的校舍、校产全部捐献给国家,作为开办西南工农速成中学使用。

1983年,78岁高龄的他从新疆回到重庆。当时,书上尚未记载“三·三一”惨案中部分死难志士被埋葬在何处。为解开这个谜团,雷成农不辞艰辛,手拄拐杖翻山越岭,走遍了江北的山山水水寻踪觅迹,终于在江北五里店原江北蚕桑局一带,找到了当年烈士们的长眠之地。随后,雷成农倡议重庆市有关部门在此修建“三·三一”纪念碑。后来,他的倡议被采纳。与此同时,雷成农积极为中共江北区党史委员会撰写有关历史资料,为“三·三一”死难志士立传。

1987年“三·三一”纪念日前,纪念碑落成。在落成典礼上,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杨尚昆为纪念碑剪彩,并亲切接见了雷成农,对雷成农为修建纪念碑作出的贡献,予以高度评价。

雷成农一生克勤克俭,热爱党的教育事业,他将政府给他的生活补贴2000多元全部捐献给景德幼儿园,表达了一个老教育工作者对祖国幼教事业的关心和期望。

(作者 于次 系资深媒体人 图片由作者提供)

来源: 新重庆-重庆晨报

编辑: 袁文蕙 主编:马京川 审核: 何祥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