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
高笋塘街道 太白街道 牌楼街道 双河口街道 龙都街道 周家坝街道 沙河街道 钟鼓楼街道 百安坝街道 五桥街道 陈家坝街道 高峰街道 天城街道 九池街道 龙沙镇 响水镇 武陵镇 瀼渡镇 甘宁镇 熊家镇 小周镇 高梁镇 李河镇 分水镇 孙家镇 余家镇 后山镇 弹子镇 长岭镇 新田镇 新乡镇 走马镇 罗田镇 龙驹镇 白土镇 长滩镇 太安镇 白羊镇 太龙镇 郭村镇 大周镇 柱山乡 铁峰乡 茨竹乡 溪口乡 长坪乡 燕山乡 梨树乡 恒合土家族乡 普子乡 黄柏乡 地宝土家族乡
当前位置:首页 > 万州资讯 > 正文

重庆瞭望|重庆文旅,如何放大“小景点”里的“大流量”

发布日期:2025-03-05 15:14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郑钰潇
摘要:今年两会期间,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成为热点话题。目前,重庆文旅的消费需求持续释放、规模不断扩大、结构逐渐升级,让重庆文旅产业发展充满无限可能。

“车来了!嘴巴张开!一、二、三!”

最近,“吃单轨”成了不少人来重庆必打卡的一件事。在江北区北滨路的观景平台,游客与隔江相对的轨道交通二号线互动,能够错位拍出“吃单轨”的趣味效果。

今年两会期间,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成为热点话题。目前,重庆文旅的消费需求持续释放、规模不断扩大、结构逐渐升级,让重庆文旅产业发展充满无限可能。

如何在“大都市”“大三峡”“大武陵”这三张重庆旅游“金名片”之外,接住类似“吃单轨”这类新兴小众景点的流量,提升它们之于城市发展的意义,同样值得深思。

▲江北区相国寺滨江公园观景台,不少市民游客在此错位拍摄“生吞”李子坝单轨列车。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重庆是全世界唯一坐落在平行岭谷上的超大城市。重庆文旅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用最真实的生活场景,把历史、山水和烟火气糅为一体,融进城市肌理之中。

与其他城市一些精心设计的文旅项目相比,重庆文旅出圈的优势,恰恰在于它的“不刻意”——那些让人印象深刻,并在社交平台上广泛出圈的文旅亮点,往往来自地理环境与市井生活的自然碰撞。

从功能载体到情感符号。《疯狂的石头》《航拍中国》的镜头中都有出现的左营街人行天桥,距离地面约40米高,原是为了方便居民出行,如今成为不少外地游客体验重庆市井生活的打卡地。魁星楼天桥更是频繁在国内外社交媒体上刷屏,“你以为在1楼,其实在22楼”,尽显魔幻。

现代城市文旅竞争,已经从单纯的景观展示,转向空间符号的生产。而重庆的立体交通网络,天然具备很强的视觉奇观属性。

无论是天桥、索道,还是电梯、步道,这类空间符号都承载着很多人关于重庆的集体记忆。要将这一类符号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文化资本,就要在城市更新中,有机保留城市的独特气质,最终实现从“网红城市”到“文化城市”的蝶变。

从官方叙事到民间共创。在本地人看来或许“有点无趣”的李子坝轨道穿楼,在短视频的加持下,多年来热度不减。观音桥商圈一块打出“我在重庆”四个字的液晶屏,也在社交平台的催化之下,让一座普通的过街天桥人满为患。

在重庆,这类非常规意义上的“景点”不断涌现,既印证了社交媒体时代城市形象传播的多种可能性,也为我们挖掘、利用好这类“景点”提供了有益参考。

如今,市民游客自发创作的各类图文、短视频,能够在互联网上形成巨量传播。这种由用户主导的内容共创机制,打破了“政府推介+旅行社引流”的传统路径,形成了“发现—创作—裂变”的新传播生态,也进一步触发了“官方+民间”的传播共振。

▲江北区观音桥步行街,“我在重庆”广告牌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记者 李雨恒 摄/视觉重庆

小众景点虽“小”,背后潜藏的文旅市场、文化价值却很大——

文化和旅游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凝聚人气、扩大消费的重要抓手,是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和知名度、影响力、吸引力的重要载体,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重要支撑。

也应清醒看到,重庆小众景点接二连三地出圈,既有社交媒体的流量助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文旅产业“重流量、轻沉淀”的隐忧。

未来,唯有超越“打卡即终点”的流量思维,积极发挥重庆超大城市形态独特、文旅资源禀赋优越、交通枢纽地位突出等比较优势,构建起“空间—人—文化”的深度链接,才能真正让重庆文旅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聚焦本身,协同推进“存量焕新”和“增量添彩”。要想让已有的“非典型资源”有效转化为文旅新场景,让文旅新项目蹚出区别于他人的差异化路子,就要跳出思维的窠臼,突破同质化瓶颈,推动“流量型文旅”向“价值型文旅”跃升。

比如,“网红”之下,重庆本身也是一个工业重镇,工业遗产资源非常丰富。能否对标上海等城市的发展经验,进一步推动工业遗产的活化利用,让“工业锈带”变身“发展绣带”,从小众走向大众,其中仍有不少功课要做。

着眼全局,更好地与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同频共振。要跳出文旅看文旅,围绕中心抓文旅。例如,重庆提出在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上走在前列、引领示范,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这一点体现在文旅上,也很明显。

何为“人民城市”?就是城市治理服务于人。李子坝轨道穿楼附近的交通拥堵怎么疏导?渝中区多个部门联手破题。观音桥商圈打卡点的安全如何保障?“我在重庆”大街区消费数智赋能安全治理场景采取“智防”方式,织牢安全网……做好超大城市背景之下的“绣花功夫”,同样重要。

▲ 南岸区铜元局街道,市民游客在“铜元之光”观景平台饱览山城夜景。郭旭 摄/视觉重庆

串珠成链,让一个个小而美的景点成为国际传播的亮点。眼下,重庆是许多外国游客探索中国的“必选项”。应充分借力过境免签政策带火的“中国游”,持续推出一批彰显国际范、巴蜀韵、重庆味的精品线路,让小而美的景点,也能成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亮点,成为外国游客的记忆点。

当废弃的钢铁厂苏醒为记录工业美学的公共空间;当由防空洞改造出的,不只是火锅店,也是见证城市发展历史的博物馆、美术馆,我们才更有底气说,这座城市真正实现了从网红到长红的蜕变。

我们也有理由期待,那些藏在褶皱里的文化密码,终将在与城市发展的共振中,谱写出超越时空的壮美篇章。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肖福燕 主编:马京川 审核: 何祥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