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
高笋塘街道 太白街道 牌楼街道 双河口街道 龙都街道 周家坝街道 沙河街道 钟鼓楼街道 百安坝街道 五桥街道 陈家坝街道 高峰街道 天城街道 九池街道 龙沙镇 响水镇 武陵镇 瀼渡镇 甘宁镇 熊家镇 小周镇 高梁镇 李河镇 分水镇 孙家镇 余家镇 后山镇 弹子镇 长岭镇 新田镇 新乡镇 走马镇 罗田镇 龙驹镇 白土镇 长滩镇 太安镇 白羊镇 太龙镇 郭村镇 大周镇 柱山乡 铁峰乡 茨竹乡 溪口乡 长坪乡 燕山乡 梨树乡 恒合土家族乡 普子乡 黄柏乡 地宝土家族乡
当前位置:首页 > 万州资讯 > 正文

重报观察|发力新赛道!重庆摩托车产业加速“触电”

发布日期:2025-03-03 18:12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首席记者 杨骏
摘要:前不久,绿源重庆基地一期项目在大足高新区正式投产,该项目年产电动车200万台,产值超过40亿元。

前不久,绿源重庆基地一期项目在大足高新区正式投产,该项目年产电动车200万台,产值超过40亿元。

投建该基地的绿源集团是我国电动车行业排名前五的企业,这个项目将帮助大足高新区成为全国智能电动车三大制造生产基地之一。

▲2月18日,大足高新区的绿源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重庆生产基地,工人正在生产线上忙碌。通讯员 黄舒 摄

大足区商务委主任李荣燕介绍,目前,大足高新区累计引进智联电动车生产企业17家,摩托车架、轮毂、灯具、仪表等零部件企业106家。预计到2027年年产智联电动车400万辆。

“大足在电动车领域‘大步流星’,是重庆摩托车行业加速‘触电’的缩影。”重庆摩托车商会副会长赵瑞强表示,近年来,重庆摩托车加速布局了包括两轮电动车、三轮电动车等领域。2022年时,重庆电动摩托车产量仅有71万辆,而在2024年,重庆电摩产销量近300万辆。

本以燃油摩托车为主的重庆,为何在电动摩托上发力?

摩托车“电动化”已成业界共识

重庆润通控股,是一家从事动力、储能电源、汽车零部件等业态的企业,其摩托车产品专攻海外市场。去年,该公司出口摩托车超过30万台,而在今年,该公司准备首次向国外推出电动摩托车。

“现在全球对电摩产品都有很大的需求,所以我们在2024年专门设计研发了电摩产品。”润通控股综合管理经理张楠表示,随着全球开始重视环保问题,电摩这一兼具低碳和便捷特性的产品,逐渐成为全球消费者短途出行的优选。

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电动摩托车和自行车热销海外,出口值首破400亿元大关。

摩托车“电动化”这一趋势,已逐渐在行业形成了共识。

在2024中国摩托车重庆论坛期间,多位业内专家、企业负责人谈到,从技术和市场两个角度看,电动摩托车都在向好发展。在技术层面,受益于汽车向“电”,动力电池技术突飞猛进,直接提升了电动摩托车电池技术的进步,使得动力电池的成本直线下降。

而在市场层面,全球电动摩托车出货量近年来都在稳步上升,特别是在东南亚这个摩托车大市场,不少国家出台了推广电动摩托车的政策。比如,印尼从2023年起会为年满17岁的公民提供购买电摩的补贴,并计划到2025年投放200万辆电摩;泰国计划在2026年前将电摩在网约车中的比例提升至10%。

中国摩托车商会会长、宗申集团董事局主席左宗申认为,电动化、智能化正在成为摩托车行业的新趋势,企业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推出更多符合行业趋势、市场需求的产品,才能不被淘汰。

全国电动车前三强均在重庆落子

大势所趋下,重庆这座摩托车生产制造大市,紧跟风口,加速“触电”。

引凤落巢,是应对策略之一。

雅迪是电动车领域当之无愧的“霸主”,其电动车产业在2024年销量超过1300万台,全球累计销量更是突破了1亿台。为了引入这个“香饽饽”,永川区主动出击,前往江苏无锡雅迪总部拜访,最终谈成合作。

2021年的最后一天,雅迪集团重庆永川电动车生产基地正式建成投产,该区也实现了在电动车领域“零的突破”。在这个行业巨头的带动下,永川迅速集聚了超过200家的电动车上下游企业。

在雅迪的“示范作用”下,爱玛和台铃紧跟其后,分别与铜梁和大足达成投资协议。

2022年,爱玛在铜梁区的工厂正式投产;2023年,台铃在大足区的基地顺利投产。至此,全国电动车前三企业均在重庆落户并实现生产。

“2024年,这三家国内电动车头部企业在渝实现电动车总产量近300万辆,实现产值超过70亿元。”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三家企业的项目产能全部释放后,年产电动车的数量还能再增加不少。

如今,重庆已拥有8家电动车生产企业,绝大部分布局在渝西片区。以大足区为例,除了台铃和绿源两大巨头在该区实现投产外,金箭、钻豹两家国内销量前10的企业在大足投建了生产基地,也就是说,全国销量前10的电动车企业,大足区就有4家。

另一方面,重庆本土的摩托车企业,也在加快进行电动化的布局,不少企业纷纷推出自己的电动摩托车产品,比如隆鑫推出高端品牌“茵未”,车型续航超100公里并支持智能互联;宗申与比亚迪合作研发动力电池,山区适配型电摩续航突破150公里等;珠峰钇动力推出了全球首款碳纤维超轻高速电摩等。

▲重庆珠峰钇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技术人员正在检查准备打包发货的碳纤维高性能创新型两轮高速电动摩托车。重庆日报资料图

截至目前,重庆电动车产业本地配套率超60%,电机、电控、车架、灯具、仪表等重要零部件实现了就近配套。

将打造智联电动车全球产业基地

重庆摩托车产业加速“触电”,不仅立足当下,还放眼未来。

今年1月,在智联电动车产业全球发展签约仪式暨工作会议上,市经信委与国内多家电动车生产企业及研发机构签订《智联电动车产业全球发展体系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明确将共同创新构建中国智联电动车标准体系,推动重庆提速建成智联电动车全球产业基地。

本次与我市签约的企业及研发机构,既有雅迪、爱玛、台铃等电动车龙头企业,也有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杭州北斗时空研究院等权威机构,各方将围绕产业集群、配套链条、智能水平、海外出口、多方协作等五个方面发力。

比如,根据协议,各方将助力重庆壮大智联电动车整车规模,推动智联电动车企业产线、车间、工厂智能化改造升级,加大数字化装备和信息系统集成应用,重点建设以永川、铜梁、大足、巴南、九龙坡等为核心的智联电动车产业集群。

市经济信息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我市正在制订《重庆市智联电动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将对该产业发展予以“目标化、清单化、项目化”,并持续优化产业生态,加速建设智联电动车全球产业基地。

除了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发展规划,业内人士也看好重庆摩托车产业“触电”。

“重庆可以发力一些电动摩托车领域的细分赛道,比如在电动越野摩托上,重庆有不少代表企业,在全国都排得上号。”业内有关人士表示。

比如,位于大渡口区的虬龙科技,可谓中国电动摩托车领域的开创者。该企业推出了全球首款轻量化电动越野车,销量超10万台,覆盖全球68个国家和地区。由虬龙科技生产的“暴蜂”电动越野摩托,在2023年成为全球首个完成格伦海伦24小时越野耐力赛的电动车型,其耐用性和可靠性广受赞誉。

再如,位于江津区的昌明摩托车,通过对重庆山水地形地貌的测试,研发了自动越野摩托车F7,因为具有零排放、低噪音、高效能的特点,一经上市便获得市场热捧,订单不断,在国外市场也颇受欢迎。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蔡杨 主编:曾立 审核: 陈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