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
高笋塘街道 太白街道 牌楼街道 双河口街道 龙都街道 周家坝街道 沙河街道 钟鼓楼街道 百安坝街道 五桥街道 陈家坝街道 高峰街道 天城街道 九池街道 龙沙镇 响水镇 武陵镇 瀼渡镇 甘宁镇 熊家镇 小周镇 高梁镇 李河镇 分水镇 孙家镇 余家镇 后山镇 弹子镇 长岭镇 新田镇 新乡镇 走马镇 罗田镇 龙驹镇 白土镇 长滩镇 太安镇 白羊镇 太龙镇 郭村镇 大周镇 柱山乡 铁峰乡 茨竹乡 溪口乡 长坪乡 燕山乡 梨树乡 恒合土家族乡 普子乡 黄柏乡 地宝土家族乡
当前位置:首页 > 万州资讯 > 正文

看重庆如何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发布日期:2025-02-28 15:11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左黎韵
摘要:“在林下种植天麻,不仅能帮助林木生长,出产的天麻也能卖出好价钱。”2月24日,城口县周溪乡龙丰村,村民华永方正忙着采挖、分拣天麻。 近年来,周溪乡整合上千亩林地资源发展野生天麻,利用林下仿野生空间培育天麻生长所必需的密环菌。菌落通过分解枯枝落叶转化有机物质,不仅支持了天麻生长,也维护了森林环境的健康平衡。 重庆森林资源丰富,如何同步提升森林生态、景观和经济效益?去年以来,我市启动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断健全集体林权流转制度,在林地规模经营、林业投融资机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方面先行先试,以改革为核心,促进“山林增绿,林农得利”。

“在林下种植天麻,不仅能帮助林木生长,出产的天麻也能卖出好价钱。”2月24日,城口县周溪乡龙丰村,村民华永方正忙着采挖、分拣天麻。

近年来,周溪乡整合上千亩林地资源发展野生天麻,利用林下仿野生空间培育天麻生长所必需的密环菌。菌落通过分解枯枝落叶转化有机物质,不仅支持了天麻生长,也维护了森林环境的健康平衡。

重庆森林资源丰富,如何同步提升森林生态、景观和经济效益?去年以来,我市启动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断健全集体林权流转制度,在林地规模经营、林业投融资机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方面先行先试,以改革为核心,促进“山林增绿,林农得利”。




单家独户变联合经营 提高林地生产力

“ 现在不砍树也能挣钱,这是过去想也不敢想的事情。”在璧山青杠街道塘坊村,村民刘青玉介绍。乘着集体林权改革的春风,村里引入林业公司,对当地十六、十七村民小组的110余户农户集体林地进行了流转经营,不仅发展中药材,还养殖了观赏型梅花鹿。 刘青玉将自家10多亩林地流转给公司后,就收到3万多元的流转费。

刘青玉只是集体林权流转制度的受益者之一。

去年,璧山制定了《璧山区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办法》,进一步稳定集体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引导林农走森林资源流转、规模化联合经营的路子,吸引社会多种主体参与,实现林业适度规模经营。以青杠街道为例,目前,街道9523亩集体林地已全部流转,区级林业部门向当地林业经营主体颁发林地经营权证14个,实现林地资源的优化整合。

同样从林地集约化经营中尝到“甜头”的还有酉阳县,当地以油茶产业为主导,因地制宜完善油茶基地联农模式,推行“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经营模式,目前全县已建立起油茶示范基地2万余亩,带动7万余户农户户均年增收2000余元。

“林农单家独户经营难,联合起来就不难。”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在试点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我市实行集体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大力培育了家庭林场、林业专业合作社、林业龙头企业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发展林业适度规模经营,引导林业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截至2024年底,我市累计完成国家储备林国有林入股、集体林流转面积402万亩,新增林业新型经营主体471个,实现林业总产值1700亿元。

引来金融“活水” 解决林业融资难、融资贵

就在不久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丰都支行完成向当地一家林业企业授信8.4亿元,分7年进行贷款发放。这意味着该林业企业在授信期间内,可以通过林业经营收益权质押贷款模式,向银行申请授信额度以内的贷款。

农发行丰都支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去年支行设立了全市首家林业专营支行以来,他们对县域林企、合作社、林农建立走访台账,充分了解资金需求,从保障林业项目融资需求、优化林业金融服务等方面,多维度为林权改革提供金融支持。2024年,丰都县完成林权抵押贷款授信18.71亿元、投放5.42亿元。

“林木生长周期长、管理难度大、风险高,这影响了林权的实际担保效果,金融部门出于对资金安全性的考虑,多数不愿接受农民用林木资产抵押贷款。”中国人民银行丰都支行相关负责人说。

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如何撬动金融支持,破解林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近年来,我市探索建立健全了与集体林权改革相适应的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开发林业金融服务产品,通过扩大贷款服务范围,降低贷款利率,延长贷款期限,加大对林业经营主体、林业产业园区、林业绿色技术创新等金融支持力度。

如去年,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就探索推广了“森林/经济林保险+林权(森林收益权)抵押贷款”模式,依托保险产品风险分散及损失补偿功能,为新型林业经营主体融资增信,打消金融机构对林权类资产不熟悉、后续林权处置难等顾虑,增强金融机构放款的积极性。

规范活跃的林权交易市场也在不断完善——目前,我市依托重庆土交所搭建了全市统一林权流转交易平台,已建成市、区县、乡镇“三级”林权流转交易体系,覆盖全市38个区县。在此基础上,今年,我市又在璧山区试点上线了数字林权小程序,林农只需手机点一点就可获知各业主对自家林地、林木的报价,开展在线交易和融资业务等。截至去年底,全市林业绿色融资贷款达150亿元。

激活森林多重功能 生态与发展相得益彰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激活了森林多重功能和多重价值,巴渝大地上,“绿色经济”和“生态产业”比翼齐飞,让美丽重庆建设的道路越走越宽。

初冬时节,在位于梁平区蟠龙镇扈槽村的“重庆松材线虫病防治与马尾松林改培试点项目”现场,成片的松林挺拔,郁郁葱葱,很难想象,这里几年前还是一片低效残次林,因为林分结构单一,森林长年遭受着松材线虫病的侵害。

2024年,梁平区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抓手,将原本分散的2万余亩马尾松纯林集中起来,

对松材线虫病发生严重、病枯死木多的林分进行块状采伐,补植珍贵乡土树种、彩叶树种和防火树种等。通过改造,试点区域内的马尾松比例降低了40%,形成典型的针阔混交林。

集体林面积大、分布广,增绿空间大。2024年,我市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行全周期森林经营,通过采伐更新、抚育复壮、择伐补造等措施,加快低产低效林和马尾松纯林的改造,提升了森林抵抗病虫害等自然灾害的能力。截至目前,我市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5%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2.74亿立方米。

不只是森林质量的提升,我市也持续做大森林康养、林下种养、花卉苗木等产业,推动林业产业全链条升级,为林农拓宽致富增收渠道。

在武隆仙女山林场,当地每年投入200万元实施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克服林区山高坡陡冻害、石漠化土层薄弱等困难,将林区变景区,打造了以研学科考、地质探险、亲子游乐等为核心的森林旅游产品矩阵,为公众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生态体验。

南川区试点推动林业“三变”改革,通过林地资源量化入股、林业项目资金分红、林地流转保底收益、林地经营收入分红等途径,让林农从林地、产品加工、流通、销售中分享多重收益和产业链增值收益,重点发展了花椒、李子、柚子、茶叶、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基地2.3万余亩。

此外,我市还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了林业生态票、林业地票、林业碳票制度,实现对林业生态价值的量化交易。目前,我市首个“碳惠通”项目已获得备案,项目涉及巫溪、城口两地共10.6万余亩林地,计入期为20年,将通过营林措施提高林地生产力、改善林分质量,从而增强森林碳汇能力。预计项目实施期间,可抵消二氧化碳48.4万吨,年均2万余吨。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何维 主编:邹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