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
高笋塘街道 太白街道 牌楼街道 双河口街道 龙都街道 周家坝街道 沙河街道 钟鼓楼街道 百安坝街道 五桥街道 陈家坝街道 高峰街道 天城街道 九池街道 龙沙镇 响水镇 武陵镇 瀼渡镇 甘宁镇 熊家镇 小周镇 高梁镇 李河镇 分水镇 孙家镇 余家镇 后山镇 弹子镇 长岭镇 新田镇 新乡镇 走马镇 罗田镇 龙驹镇 白土镇 长滩镇 太安镇 白羊镇 太龙镇 郭村镇 大周镇 柱山乡 铁峰乡 茨竹乡 溪口乡 长坪乡 燕山乡 梨树乡 恒合土家族乡 普子乡 黄柏乡 地宝土家族乡
当前位置:首页 > 万州资讯 > 正文

乡村振兴周刊|三位果农引来柑橘分拣大车间

发布日期:2025-02-19 11:38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彭瑜
摘要:核心提示 去年底召开的重庆市委经济工作会强调“四链”融合——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的深度融合,以及“四侧”协同——政府侧、市场侧、创新侧、人才侧的有效联动。这种融合与协同,不仅是对现有产业资源的优化整合,更是对产业发展新生态的积极探索和构建。

核心提示

去年底召开的重庆市委经济工作会强调“四链”融合——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的深度融合,以及“四侧”协同——政府侧、市场侧、创新侧、人才侧的有效联动。这种融合与协同,不仅是对现有产业资源的优化整合,更是对产业发展新生态的积极探索和构建。

前不久,重庆(忠县)现代农业柑橘产业园柑橘分拣车间建成投用,面积达3.6万平方米,每小时柑橘分拣能力达70吨,可提供分选、包装、出口贸易等全方位服务,提升柑橘商品化处理能力。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柑橘分拣车间是由柑橘产业链条上的最小单元——三位果农牵线搭桥招引来的。近日,记者前往忠县,挖掘三位果农招商引资的幕后故事。



▲在重庆(忠县)现代农业柑横产业园柑橘分拣车间,一颗颗柑橘正“奔跑”在分拣线上。 通讯员 余鸿 摄

“来不及卖的果子再不用挂树上了。”

2月17日,忠县磨子工业园,鲁标指着刚刚投用的柑橘分拣车间告诉记者,他的一部分果子通过分拣卖了出去,剩下的就放到保鲜库择机出售。

这是鲁标想了多年的场景。6年前,这位来自湖北秭归县的果农在忠县承包了1000亩果园,却常常面临着柑橘卖不赢、挂到树上腐烂变质的局面,他因此损失巨大。

看着这栋由自己和老乡牵线搭桥并招来的现代化柑橘分拣中心,鲁标格外自豪:“现在,整个渝东北的柑橘都可以运到这里分拣或储藏。”

种柑橘亏损连连,他踏上“取经”之路

今年51岁的鲁标,早在1996年就来到忠县谋求发展。

几乎与此同时,忠县启动实施三峡柑橘产业化项目。经过多年发展,全县柑橘种植面积达44万亩,综合产值达70多亿元。

“亲眼看到柑橘产业发展壮大,忍不住有些心痒痒。”在忠县待久了,鲁标自认为对柑橘产业“门儿清”,也想试一下水。

2019年,他承包了1000亩地建柑橘园。对于这次创业,鲁标非常重视,不仅高薪聘请柑橘技术人员管理,自己还蹲点园区学习实践,基本掌握了柑橘种植管理技术。

“但每次都没踩到挣钱的点上。”鲁标坦言,先是自然灾害,后是行情低迷。有一年价格不错,但因为采摘能力不够,只能眼巴巴看着挂在树上的果子烂掉,亏了近百万元。

鲁标找到秭归老乡屈代鼎、谭锋诉苦。两人也在忠县承包了柑橘园,面积分别为2000亩和600亩,他们的情况也差不多。

有一次听谭锋说起,将柑橘运到湖北枝江进行分拣、包装,然后发往北京销售,结果柑橘大卖。

这让鲁标眼前一亮,开始踏上了“取经”之路。

▲客商参观考察万州甘宁镇玫瑰香橙产业基地。 通讯员 付作侨 摄

“三顾”陈征,敲定现代柑橘产业园

鲁标的第一站,选择了家乡湖北。

他听说三峡银岭冷链物流产业园是一家专业性的冷链物流中心,便前往考察,结识了该公司总经理陈征。

这是鄂西渝东规模最大、功能最全、配套最齐的综合型冷链物流产业园。园区内,多温区仓储、农产品加工、物流配送、交易展示、电子商务等一站式功能配套,让鲁标大开眼界。他接连抛出好几个问题:“柑橘可否冷藏?”“冷冻的柑橘怎么处理?”

从陈征那里得到柑橘可以冷藏保鲜,也可以冷冻后加工的答案后,鲁标吃下了“定心丸”。这一年,他先后前往广西、江西、广东等地考察,花费了近100万元。

回到忠县,鲁标脑袋里有了“工厂+冻库”的方案:在销售旺季将柑橘采摘后,通过分拣将优质果鲜销;销售不及时或行情不好时,就将果子放入保鲜库储藏起来,待行情走高时再出手。

一个人势单力薄,鲁标找到屈代鼎、谭锋,动员两人一起在忠县兴建厂房,他们都很感兴趣。

鲁标再次找到陈征,请教冷链物流知识。陈征建议他搭建“产品+互联网+冷链物流”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解决柑橘的品质、储藏、加工、运输、销售等柑橘全产业链问题。

“这已超过我们三人的投资运营能力。”鲁标坦言,建设这么大体量的冷链物流园区,无论从资金、技术、运营,他们都无力承担。

鲁标第三次找到陈征寻求合作。交谈15分钟,陈征点了头。“通过三次接触,我对鲁标三人的创业经历有了全面了解,而且我也对忠县进行过调研,交通区位、营商环境都不错,特别是柑橘产业基础好。”

就这样,在三位果农的“运作”下,重庆(忠县)现代农业柑橘产业园项目(以下简称产业园项目)就此确定。

主播、快递都来了,柑橘产业形成“生态圈”

▲三峡橘乡田园综合体入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忠县县委宣传部 供图

听闻三位果农联手引进产业园项目的事情后,忠县党政负责人多次前往湖北考察,推动项目早日引进落地。去年3月14日,该项目在忠县磨子产业园破土动工,9个月后柑橘分拣车间率先投入运行。

“没有忠县党委政府的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没有这么快。”鲁标告诉记者,忠县将该项目纳入“八个一批”责任清单,落实了服务专班、专员,在工地搭建起“帐篷办公室”,现场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他说,“这更加坚定了陈征的投资信心。”

记者走进柑橘分拣车间,一颗颗柑橘“奔跑”在分拣线上,按照大小、重量、水分、糖酸度等指标,滑向不同的出口。

“从采摘到分选1小时完成。”谭锋介绍,分选出来的优等果直接出售,其余因擦伤、斑点、虫刺、个小的果子用于加工。

在分拣车间旁边,一个个塑料筐正从生产线上“诞生”,带着余温就开始盛装柑橘。过去,忠县包装柑橘的塑料筐、纸箱、套袋等,都要从湖北、四川购入。现在,园区不但自产自用,还能往外销。

除了生产端外,主播也来了,快递公司、电商企业也入驻了,形成了柑橘鲜销“一条龙”。“现在柑橘再不怕滞销,这里建有零下5度的保鲜库、零下18度的冷冻库、零下40度的速冻库。”屈代鼎说。

柑橘分拣车间只是第一步。陈征的加入,不仅是资金、技术的投入,他的团队有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建设和运维能力,有多个领域的稳定合作伙伴,有柑橘产供销全产业链丰富的实操经验。现在,现代农业柑橘产业园正在有序推进,其占地规模达到500亩,计划总投资20亿元,除了柑橘鲜销,精深加工也是主营业务。目前,投资1000万元的柑橘食品精深加工项目已建成投产,加工的柑橘切片可用于泡茶,每吨利润高达1万余元。

“现代农业柑橘产业园项目将于2027年全面达产,到时可实现每年加工柑橘50万吨、仓储保鲜32万立方米,年产值5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鲁标说起这串数字,神采飞扬。



探寻柑橘全产业链上的“增收密码”


柑橘是重庆第一大水果。全市柑橘种植面积达381.3万亩、产量491.4万吨,年加工橙汁能力达100万吨。

如何在全产业链上拓展增收路径?连日来,记者围绕“四链”融合、“四侧”协同,深入各地寻找柑橘产业的“增收密码”。

从品种选育着手打造“拳头产品”

万州区种植15万亩玫瑰香橙,年产量21万吨,产值达16亿元,玫瑰香橙成为万州柑橘的“拳头产品”。

“打造‘拳头产品’,要从品种选育开始。”深耕柑橘产业多年的重庆绿康果业有限公司创办人冉志林认为,一个地方柑橘品种不宜多,但“拳头产品”不能缺,建议一地区一品种、一企业一品牌。

这个说法得到了江津区环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贺君丽的认同。2014年,贺君丽接手了一个濒临倒闭的果园,改种红肉脐橙,用中药渣发酵制成肥料,做到种植全过程绿色生产。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品种好,价格才卖得高。”贺君丽的果园常年稳产10余万斤,优果率达70%以上,产值保持200多万元,今年最高卖到了100元一斤。

市农业农村委经作处相关负责人称,柑橘增产增收,既要搞好栽培,也要打造品牌、搞好营销。目前,重庆柑橘品牌还要持续用力,本土营销队伍也需要培育壮大。

立足四大集群打造加工“爆品”

农产品附加值低,而精深加工无疑是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优化供应链、构建利益链的关键环节。

“重庆是亚洲最大橙汁加工基地。”重庆市特色水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孔文斌介绍,围绕柑橘、柠檬、柚子加工,全市目前精深加工企业18家,年加工能力100万吨。

各区县在柑橘精深加工道路上,可谓是“吃干榨净”。10年前,忠县建成中国第一条NFC橙汁示范生产线后,又推出橙皮、橙皮丁等加工衍生物,现在又开发柑橘精油、橙皮甙等新产品。梁平区利用梁平柚开发出柚子茶、柚子酒、柚子酥等200多款加工产品。

2022年,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投资400万元建成三峡农产品精深加工研创中心,在陈皮茶饮研究、古红橘酒研发、柑橘精油研究、果脯伴手礼研发等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

“柑橘加工要向多元化、高值化研发拓展。”相关专家建议,重庆应立足甜橙、柠檬、地方柚、红橘四大加工产业集群,搞好精深加工产品研发与技改提升,加工NFC橙汁和浓缩汁,打造柠檬加工爆品、柚类加工爆品、橙皮加工爆品。

在文化上下功夫推动农文旅融合

近年来持续升温的乡村旅游,为柑橘产业的农文旅融合提供了新的可能。

万州古红橘有4000年种植历史,百年以上红橘古树有5000余株。因此,当地深挖红橘文化,围绕“长江三峡”“三峡桔园”“三峡公社”“三峡渔村”四大自然肌理,保护性开发小桔灯生态文旅小镇。

自2022年试营业以来,小桔灯生态文旅小镇共接待游客逾20万人次,成为万州乡村旅游新亮点。

忠县三峡橘乡田园综合体是全国首批18个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之一,以“柑橘产业”为核心的景点,就有柑橘品种博览园、特色盆景园、采摘园、橙汁加工体验馆等,游客到这里可以闻橘香、尝橘果、览橘史、品橘韵。

2023年,三峡橘乡田园综合体入选全国第七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创新基地,并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项目全面建成后,每年可实现综合总产值35.5亿元,带动农民就业1万余人。

孔文斌建议,深度挖掘柑橘历史、柑橘文化和诗词文化,通过集中打造观光产业、文旅基地、主题公园等农文旅融合体验基地,形成全要素产品的文旅消费模式,助力农文旅市场持续升温。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何维 主编:邹密 审核: 颜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