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
高笋塘街道 太白街道 牌楼街道 双河口街道 龙都街道 周家坝街道 沙河街道 钟鼓楼街道 百安坝街道 五桥街道 陈家坝街道 高峰街道 天城街道 九池街道 龙沙镇 响水镇 武陵镇 瀼渡镇 甘宁镇 熊家镇 小周镇 高梁镇 李河镇 分水镇 孙家镇 余家镇 后山镇 弹子镇 长岭镇 新田镇 新乡镇 走马镇 罗田镇 龙驹镇 白土镇 长滩镇 太安镇 白羊镇 太龙镇 郭村镇 大周镇 柱山乡 铁峰乡 茨竹乡 溪口乡 长坪乡 燕山乡 梨树乡 恒合土家族乡 普子乡 黄柏乡 地宝土家族乡
当前位置:首页 > 万州资讯 > 正文

江津山村小背篓卖到了东南亚

发布日期:2025-02-13 13:46

▲钟海(左)上门指导村民编织背篓。(受访者供图)

新年伊始,钟海又接到一笔来自东南亚的订单。这让他和村民们在编织小背篓的道路上越来越有信心。

钟海,47岁,家住江津区李市镇洞塘村。8年前,他关掉重庆主城的家具厂,回村带动300多户村民编织小背篓,探索出一条增收致富的道路。

关停家具厂 回村编背篓

洞塘村曾是李市镇最偏远的贫困村,山高路远、资源匮乏,青壮年纷纷外出谋生。

15岁那年,钟海外出打工。10多年拼搏,他在重庆主城创办了自己的家具厂,每年收入也很可观。

“回乡探亲,老家的情形让我感到担心。”钟海说,看到村里的留守老人还在下地干活,心中涌起一个强烈的念头,“回村,让乡亲们在家门口挣钱!”

2017年,钟海毅然关停年收入几十万元的家具厂,回村选择了乡亲们熟悉的背篓编织。钟海说,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要带动乡亲们就业增收;二是家具行业竞争激烈,自己想改行;三是回家后便于照顾家人。

编织背篓这项手艺,除了年长的,稍微年轻的村民都不会,很多人还有畏难情绪,甚至觉得也搞不到几个钱。

怎么办?钟海带头学艺。每天凌晨5点,他就起床练习编背篓。材料一次次划破他的双手,鲜血滴在了尚未成型的背篓上;一个基础编法,他反复练习好多天,失败了无数次。

“好好的家具厂不做,非要回来编背篓。”在母亲和妻子看来,钟海简直就是不务正业,左邻右舍、亲戚朋友也投来质疑的目光。但钟海没有灰心,默默地忍受这一切,几乎向全村会编织的老人请教了一遍。5个月后,他编织的背篓终于通过了“师傅们”的检验。钟海说,“我给大家打个样儿,带领大家一起编织背篓挣钱。”

亏本20万元 也要讲诚信

钟海带上切割好的材料,骑着摩托车挨家挨户推广“来料加工”模式,免费送材料、包教技术、上门回收、现结工钱。但十多天下来,却没有一个人跟着他干,都觉得他的“零成本创收”是“骗人骗工”。

钟海不服输,先动员亲戚朋友跟他编织背篓。当第一批背篓交给钟海后,这些亲戚朋友如期拿到工钱,村民们的顾虑才逐渐消散,也开始找他学编背篓。到了2018年底,钟海亲手教会了100多个“徒弟”。

7年发展,钟海编织背篓的业务越做越大。2024年初,他在长寿区找人代工了4000多个背篓。回收背篓时,他发现这些背篓编织工艺不达标,全部存在质量问题。钟海还是按约定收回了这些背篓,给当地村民结清了报酬。

“意外的是,有浙江电商团队提出包销这批背篓。”钟海婉言拒绝。他觉得若将有质量问题的背篓交给别人销售,就是辜负客户的信任。随后,他将这些残次品全部当废品处理。钟海说,“诚信是我的底线,为此亏损20余万元。”

这次意外的亏损,导致钟海无力兑现村民的报酬。为此,他卖掉了货运车和叉车,按时把工钱发到大家手里。

“他从来没拖欠过我们的工资。”53岁的陈文一边在家照顾两位80多岁的老人,一边织背篓,每年能收入3万多元。她感激地说,“钟海讲诚信,赢得了村民的信任,也带动了大家把背篓编织好。”

带动300多户家庭创收

如今,洞塘、龙吟等村从“空心村”变身“创业村”,家家户户门前堆满了半成品背篓,村民们都忙碌着编织背篓。据钟海介绍,背篓年销售30多万个,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其中有10%的背篓,销售到了东南亚。

在龙吟村,67岁唐艳碧一直在家照顾瘫痪儿子,家庭经济十分困难。老伴突然因病去世后,家里也断了收入来源。钟海主动上门教授唐艳碧技术,并预支工资助其渡过难关。

“他们编的不只是背篓,还有希望。”到现在,跟着钟海学习编背篓的已经有300多户家庭,户均年增收1万到3万元,他们中既有残疾人,也有老年人,还有在家带娃的宝妈。

参与编织的人多,背篓偶尔会出现积压。特别是遭遇市场波动,积压的背篓会更多,钟海承担的原材料、工钱等就会更多。但他从未缩减材料供应,还将一个背篓分解成10多个简易程序,让更多的老人、残疾人参与进来。

“货压着不怕,关键要让村民有活干、有钱挣。”钟海说。钟海的编织背篓名气越来越大,曾有外地开出丰厚的条件多次邀请他将工厂搬迁过去,但他拒绝了,“我的根在洞塘,要带家乡人一起致富!”

钟海用自己的行动,为他和他的背篓赢得了口碑,逐渐打开了市场。现在,钟海的背篓已经远销东南亚,订单越来越多,产品积压的情况逐步减少,村民的收入也越来越稳定。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罗建军 主编:马京川 审核: 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