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
高笋塘街道 太白街道 牌楼街道 双河口街道 龙都街道 周家坝街道 沙河街道 钟鼓楼街道 百安坝街道 五桥街道 陈家坝街道 高峰街道 天城街道 九池街道 龙沙镇 响水镇 武陵镇 瀼渡镇 甘宁镇 熊家镇 小周镇 高梁镇 李河镇 分水镇 孙家镇 余家镇 后山镇 弹子镇 长岭镇 新田镇 新乡镇 走马镇 罗田镇 龙驹镇 白土镇 长滩镇 太安镇 白羊镇 太龙镇 郭村镇 大周镇 柱山乡 铁峰乡 茨竹乡 溪口乡 长坪乡 燕山乡 梨树乡 恒合土家族乡 普子乡 黄柏乡 地宝土家族乡
当前位置:首页 > 万州资讯 > 正文

百姓纪录|97岁“升旗老人”:让五星红旗永远飘扬在插旗山

发布日期:2024-10-11 15:56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丁文启老人

重庆市江津区,97岁的丁文启老人即将迎来亲身经历的第75个国庆节。

他望着插旗山的方向,给长子丁光全打了个电话,“今年国庆要早点上去升旗哟......”2016年以来,丁文启带领一家四代人在海拔1500多米的插旗山上接力升国旗、护国旗,并带动周边上千名群众共同守护。

鲜红的旗帜在山顶、在心中高高飘扬。

▲丁文启和家人在插旗山升旗 江津区融媒体供图

88岁老人登上山顶升起国旗

从丁文启位于江津区四屏镇青堰村的老家往山上望,随时都能看到山顶高高飘扬的国旗。

这面国旗在老人心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解放前,他过着“一把米,两弟兄吃,吃三天”的日子。7岁第一次去当帮工搬运木材,天没亮就出发,一天走了30多公里,背上勒起数道血印,却只能挣来一碗饭钱。9岁时,爸爸和哥哥相继病逝,他也被迫辍学。

江津解放那天,众人的欢呼声中,丁文启第一次看到五星红旗升起,热泪盈眶,激动得说不出话——他知道,自己的苦日子结束了。后来,他成为一名乡镇干部,投入祖国建设,见证了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面象征着新中国、新生活的鲜红旗帜,始终飘扬在他的心头。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丁文启老家因海拔高、位置偏、没通路,出行不便。2015年,四面山风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成功,景区后山的青堰村迎来全新发展的机遇。第二年,这里通了第一条标准化公路——凤屏公路,与四面山高速无缝衔接,让全村人欢欣鼓舞。

海拔1500多米的插旗山是凤屏公路的必经之地,也是当地制高点。山因插旗而得名,但因为无人居住,旗已消失了近半个世纪。

丁文启回想起解放初期,在村里劳作时,一抬就能看到山顶的红旗,心里会特别自豪。

“山上还是要有面国旗才行!”他把想法告诉子女们:有了政府修路,家乡才能富起来。在山上升起国旗,能表达对党和国家的感恩。而且随着通车,来村里的游客会越来越多,他们也都能看到插旗山山顶的国旗。

那年5月1日,丁文启一家人背上晾衣杆做的旗杆和自制的五星红旗,爬上插旗山。山路崎岖,当时已88岁高龄的丁文启杵着拐杖,走在了最前面,累了就席地歇息,路太陡峭时就在家人搀扶下攀爬。他一直坚持走到了山顶,用了近三个小时。

家人一起搭旗台、插旗杆、唱国歌,在插旗山上升起了一面五星红旗。丁文启又回想起当年第一次看升旗时的场景,不由得老泪纵横,自豪感油然而生。

▲丁文启老人和家人

一家人升旗变成一群人升旗、护旗

从那以后,丁文启即使无法亲自上山,也反复叮嘱子女要守护好国旗。他会在山脚下目送他们上山,直到看着国旗升起来。

几年后,更多人加入了进来。

为方便升旗、护旗,在大儿子丁光全带领下,村民们开辟出一条好走些的上山路,由于能看到四面山全景,这里也渐渐受到登山者和游客欢迎,他们还特意制作了几块指路牌。

逢年过节和重要的日子,丁文启一家就会到插旗山上升国旗。旗杆从最初的木头和竹子,更换为耐用的不锈钢,他们还焊接了不锈钢基座,安装上国旗升降器。

今年7月,在狂风暴雨中,旗杆被损毁。村民们立马自己出资,把旗杆、水泥一趟趟人工搬上去,重新立起新旗杆。

在丁文启带领下,一家四代人以及上千人接力守护着国旗,八年来更换旗杆和旗布三十多次,升旗约90余次,插旗山也成为了当地党员教育基地。

四屏镇镇政府00后小伙张学禹已上山升旗多次,在飘扬的旗帜下,自豪感油然而生,“放心吧丁老,我们一定会护好这面旗!”

目前丁文启住在江津城区,家人因为担心他长时间坐车身体吃不消,不让他再回青堰村,但老人家心里一直牵挂着插旗山上的那面国旗。

▲丁文启老人

今年国庆节,丁文启的家人照常即将上山更换一面崭新的国旗。丁光启在电话里跟儿子叮嘱了一遍又一遍。他说,这是丁家人的大事,也是青堰村的大事。

在他心目中,这不仅仅一面国旗,更是对祖国深切的爱。

“我希望国旗永远飘扬在插旗山山顶,让更多人看到。”丁文启说,这是他一辈子的愿望。

记者纪文伶 摄影 张锦旗

来源: 上游新闻

编辑: 代修凤 主编:康延芳 审核: 马京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