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
高笋塘街道 太白街道 牌楼街道 双河口街道 龙都街道 周家坝街道 沙河街道 钟鼓楼街道 百安坝街道 五桥街道 陈家坝街道 高峰街道 天城街道 九池街道 龙沙镇 响水镇 武陵镇 瀼渡镇 甘宁镇 熊家镇 小周镇 高梁镇 李河镇 分水镇 孙家镇 余家镇 后山镇 弹子镇 长岭镇 新田镇 新乡镇 走马镇 罗田镇 龙驹镇 白土镇 长滩镇 太安镇 白羊镇 太龙镇 郭村镇 大周镇 柱山乡 铁峰乡 茨竹乡 溪口乡 长坪乡 燕山乡 梨树乡 恒合土家族乡 普子乡 黄柏乡 地宝土家族乡
当前位置:首页 > 万州资讯 > 正文

改革奋进正当时|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市

发布日期:2024-09-11 16:17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韩毅
摘要:“以前,社区搞活动,得发点礼物,居民才来。”两江新区康美街道金竹苑社区党委副书记杨鑫清楚地记得,社区成立之初时,组织活动的窘境。而现在,“他们主动来、争着来!”

“以前,社区搞活动,得发点礼物,居民才来。”两江新区康美街道金竹苑社区党委副书记杨鑫清楚地记得,社区成立之初时,组织活动的窘境。而现在,“他们主动来、争着来!”

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改变?

“突破口是找准居民兴趣点!”杨鑫称,2023年,两江新区首创“兴趣两江”居民服务项目,开设“社区学院”,让居民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等建起社团,开展全生命周期的个性化定制服务,使社区变“接地气、聚人气、扬正气、淳风气”的精神家园。

社区学院,只是重庆着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一个缩影。如今,重庆正聚焦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打造标志性成果,加快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市。

创新形式,发出文明“好声音”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然而,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发出文明“好声音”,不能仅依靠传统的“大喇叭”“灌输式”。

改革,是破局的重要方式。

“莫着急,注意节奏,把握好升降调……”走进两江新区康美街道金竹苑社区诗歌沙龙社团的小教室,十几名学员正在老师带领下,练习诗朗诵。

26岁的学员简媛学得尤其认真。“社区组建这个社团,太好了!前不久,我还将所学‘变现’——在公司组织的活动中,主动当起主持人,主持得得心应手,同事们都为我点赞。”她一脸幸福地说。

▲两江新区社区学院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资料图片)记者 张锦辉 摄

不只简媛,如今,在金竹苑社区,居民们早上在教练带领下打一套太极拳,下午约上三五邻居上一堂茶艺课,晚上再跟专业舞蹈老师学一支舞……已经成了他们幸福生活的常态。

康美街道有大量公租房,人员组成复杂,对文化、艺术、审美等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有着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特点,如何把居民们凝聚起来,让社区变成“接地气、聚人气、扬正气、淳风气”的群众精神家园?一直是当地相关部门的一道思考题。

2023年,经过综合研判,两江新区决定以居民的共同兴趣爱好为突破口,搭建良性互动平台,创新开设“社区学院”,并在康美街道金竹苑社区及人和街道邢家桥社区进行试点。

那么,如何让“社区学院”叫好又叫座?

两江新区给出的方案是“投其所好”,发动居民自主定制兴趣社团课程表,并据此提供“订单式”服务。

康美街道先后12次深入金竹苑社区的小区、周边园区,采取问卷调查、座谈讨论、街边随访等形式,对居民是否支持兴趣班、需要开办哪些兴趣课程、对课程有何期待以及社区有多少文艺能人、群众有哪些兴趣爱好等17个问题展开问卷调查。

▲两江新区社区学院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资料图片)记者 张锦辉 摄

一时间,“社区兴趣班”成为金竹苑社区的“热词”。居民的“兴趣订单”也从四面八方汇集起来。在广泛调查摸底、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该社区建起了艺术、体育、科技、文化、便民服务等5大社团联盟,下辖巧思手工、启迪智慧、碗碗茶闲聊、“快乐节拍”非洲鼓、创客等34个社团,并成立工作专班,确保“周周有课程、月月有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两江新区还对在“社区学院”中表现突出的志愿者,建立了志愿积分兑换奖励机制,并将其纳入社区“千人故事”“两江榜样”等典型选树候选库,构建起兴趣、培训、活动、展示、评价一体化的服务闭环。

“‘社区学院’充分激活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和首创精神,打造了以社区为中心的实体阵地,通过构建兴趣点单(点课)、兴趣分组、兴趣活动、兴趣展示、贤达选树、激励礼遇的闭环,实现党建统领功能、思想引导功能、基层治理功能、文化活动功能、惠民服务功能,成效显著。”两江新区党工委宣传部部长杜术林称,目前,“社区学院”已在两江新区所辖街道全面推开,成立兴趣小组500余个,开展各类兴趣课程(活动)2000余场,吸引10余万居民踊跃参与其中。

无独有偶。走进五里店街道“五里·合作村夜校”,一间宽敞的教室里,一群年轻人围坐在一起,正在学习英语。

“在夜校学习后,我发现开口说英语,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学员黄女士称,她一直有一个能流畅说英语的梦想,但平时工作繁忙,白天几乎没有时间学习。经朋友推荐,她到该夜校上一次英语课,就喜欢上了这里。

“目前,我已坚持上了三个多月,英语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她高兴地说。

让夜校这个“老词”,成为年轻人的“新宠”,是江北区在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过程中的一项创举。

该区在举办文明实践活动中发现,参与群体呈现“两头热、中间冷”态势,中青年群体参与频次较低。

为吸引中青年群体,江北创新打造了“青年夜校”,开设绘画、乐器、表演、茶艺、书法等丰富的夜校课程,巧妙地将交友与学习、兴趣与技能相结合,让夜校成为年轻人的“充电站”。

以“五里·合作村夜校”为例,从2023年10月开课至今,已开办了187门精彩纷呈的课程,涵盖传统文化、艺术创作、科技创新、实用技能、娱乐兴趣等众多领域,吸引超1.5名学员参与。

从“一处美”到“一片美”“处处美”,重庆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正在让生活更美好。

市区协同,开展建设性舆论监督

9月3日晚,重庆卫视舆论监督节目《今日关注》如期播出。这一期的关注点,旅游乱象整治初见效果。

今年7月,《今日关注》报道了我市部分热门景点的一些旅游乱象。节目播出后,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迅速开展整治,目前情况明显好转。

据报道,洪崖洞、李子坝,是我市游客的热门打卡景点。但在超高人气下,旅拍商户抢占位置、“铜人”拍照强行收费、羊儿客有偿带路等旅游乱象,也让这些景点的美景蒙尘。

为优化旅游市场环境,渝中区专门出台了《重点景区景点旅游市场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组织文旅、公安、交通、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了为期1个半月的专项整治。

如今,渝中区已依法处理违法违规人员20余名,不仅在热门景区安排有联合执法人员常态化巡逻,还设置了文字提示和广播提醒。和以往相比,打卡拍照的最佳位置,也不再有商户霸占。对于景区内角色装扮、吸引游客合影的情况,执法人员也及时进行引导、规劝。游客满意度明显提升。

“开展建设性舆论监督,是主流媒体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我们把群众反映强烈,却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作为报道重点,一方面解决了具体问题,另一方面也推动了治理效能的提升。”该栏目相关负责人称。

▲《今日关注》栏目

据介绍,从今年1月1日以来,重庆广电集团(总台)在重庆卫视开设了全新的舆论监督节目《今日关注》,围绕我市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结合民生热点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展起了建设性舆论监督报道。

截至8月30日,该栏目共播出154期,涉及环境治理、安全生产、耕地保护、社会民生、营商环境等方面内容,在社会各界引发热烈反响,收视率、收视份额在重庆地区同时段全部卫视中排名第1,全网总播放量超过了2亿次,成为了一档现象级新闻栏目。

值得一提的是,在市委有力推动下,市区两级强化协同,从今年3月1日起,全市41个区县(自治县)融媒体中心还统一开设同名新闻监督栏目——《今日关注》,形成“1+41”舆论监督体系。

截至目前,市区(县)两级设置的《今日关注》栏目,围绕城市治理、安全生产、生态保护、交通运输等主题,播出节目3000余期,一系列民生问题得到有效化解,党员干部作风更加扎实,群众认可度满意度不断提升,得到社会各界高度评价。

由此,“打造以《今日关注》为龙头的建设性舆论监督工作体系机制”,已被纳入今年全市“加快实施一批”重点改革项目。

优化服务,让文化需求“触手可及”

“现在来重庆拍电影,只需带上剧本,剩下的勘景、找群演,甚至备案审批,都可以在手机上,动动手指就能全都搞定了,太方便了……”6月24日,“文化·光影重庆”数字应用正式上线,为相关企业提供全流程全链条服务,引得永川科技片负责人张誉铖等业内人士一致点赞。

▲永川科技片场。(资料图片)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文化·光影重庆”是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市电影局、市广电局、中国广电重庆公司联合打造,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VR等技术手段,实现了一键办理电影、电视剧、网络剧备案立项,影视剧审查等事项,让行政审批更便捷;汇聚了重庆所拍摄资源,建立了拍摄场景资源库,提供有云端VR堪景、在线影视协拍、影视基地预约、群众演员招募等,让影视剧拍摄更便捷;实现了在线安全巡检、问题预警处置、监管多跨协同能力提升,让影院管理更高效;实现了群众在线点单、任务实时派单、观影一码评价等,让惠民电影放映更高效。

除了电影,如今,重庆市民要看书、逛展、观演、学艺……同样只要动动手指,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就能一站式送达。

为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市文化旅游委针对文化资源配置不均衡、服务供给不精准等问题,以“渝快政App(管理端)+渝快办App(服务端)”为载体,已正式上线了“高品质文化生活”应用。

该应用通过市、区县、乡镇、村社四级数字化联动,搭建了“逛场馆、享阅读、学才艺、观演出、看电影、赏民俗、品展览、听讲座、游景区、送服务”等十大惠民智慧场景,构建起了信息“一屏掌控”、服务“一网智达”、执行“一贯到底”、监管“一览无余”的协同服务与监管体系。

大渡口区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接入“高品质文化生活”应用后,破解了文化惠民“时间差”,拓展了公共文化场馆延时、错时和流动服务,丰富了市民8小时以外文化体验场景,文化场馆8小时以外到馆人次持续攀升,同比增长35%以上。

迈步新征程,重庆改革的脚步从未停歇。

据悉,六届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以来,我市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总体形成三个梯次63个项目的改革递进体系,文化领域市级“三个一批”重点改革项目增至11个。同时,我市还积极推进改革和数字化耦合,为26个改革项目配套数字应用、综合场景,“理想重庆”“全媒体综合大脑”等12个数字应用、综合场景上线运行。

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正让市民的文化需求“触手可及”!

相关新闻>>>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我市“上新”四大改革措施

9月9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文化旅游委获悉,为深入推动文化领域变革立制,更好把文化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加快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市,我市将“上新”四大改革措施。

这些改革措施包括:

推动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包括推动“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改革项目,持续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和公共文化新空间建设计划,建立“嵌入式”公共文化新空间等;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推进公共文化设施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置改革;拓展数字化服务等,切实把群众需要、能够“解渴”的公共文化服务便利化送达群众身边。

完善文艺院团建设发展机制。积极改进文艺创作生产服务工作机制、引导工作机制、组织工作机制,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以演出为中心环节,加快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提升市场竞争力。

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进一步优化文物保护管理利用体制机制,聚焦文物资源活化利用、国有博物馆“三权分置”改革试点、构建川渝石窟寺保护传承协同机制三个重点改革项目,以改革创新举措推动文物资源活化利用。

进一步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强规划引领,提升融合发展科学性;强化项目支撑,搭建融合发展新载体;丰富产品供给和创新产品体系,持续激发融合发展新活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文旅领域信息化建设,不断增强融合发展新动能;抓好品牌宣推,持续提升文旅融合知名度。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刘一叶 主编:吴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