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
高笋塘街道 太白街道 牌楼街道 双河口街道 龙都街道 周家坝街道 沙河街道 钟鼓楼街道 百安坝街道 五桥街道 陈家坝街道 高峰街道 天城街道 九池街道 龙沙镇 响水镇 武陵镇 瀼渡镇 甘宁镇 熊家镇 小周镇 高梁镇 李河镇 分水镇 孙家镇 余家镇 后山镇 弹子镇 长岭镇 新田镇 新乡镇 走马镇 罗田镇 龙驹镇 白土镇 长滩镇 太安镇 白羊镇 太龙镇 郭村镇 大周镇 柱山乡 铁峰乡 茨竹乡 溪口乡 长坪乡 燕山乡 梨树乡 恒合土家族乡 普子乡 黄柏乡 地宝土家族乡
当前位置:首页 > 万州资讯 > 正文

凡人微光 温暖山城丨“有能力了,我也要帮助别人” 22年捐资180余万元助学纾困

发布日期:2024-09-09 17:26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首席记者 陈维灯

▲赵晓波(左一)到郑艺家家访,鼓励她好好学习。(受访者供图)

9月初,南川区政协委员、上海琥森五金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晓波抽空去了趟贵州道真县。

赵晓波此行目的,是去看望此前自己从未见过的周女士一家人。

自2021年7月开始,赵晓波已连续3年资助单亲妈妈周女士,除提供日常所需的米和油,还资助其上大学的大儿子每个月1000元的生活费。这一次,赵晓波不仅带去了米和油,还留下了2000元的生活费。

其实,不仅是周女士,赵晓波每个月都要从自己的收入中,拿出一笔钱无偿资助许多陌生人。

素昧平生,赵晓波为何如此慷慨解囊?

等自己有能力了一定要帮助别人

赵晓波1974年出生于南川区德隆镇马鞍村,因家里贫穷,18岁时无奈辍学外出打工,没有学历、没有技术的他跟着老乡去辽宁挖煤。“没有想到的是,挖煤是如此的艰辛与危险。”赵晓波说。

矿洞低矮狭小、潮湿阴暗,人只能侧卧在地上一边摸索一边挖煤,“挖了煤,再拖着160多斤的煤袋,手脚并用从洞里匍匐爬出去。”赵晓波说,膝盖和手掌时常在爬行过程中被划破,鲜血淋漓。

有一次,他戴着藤条编织的安全帽挖煤时,头顶一块石头突然坍塌,“石头直接砸在我脑袋上,我眼前一黑昏死过去。”幸运的是,身后的工友第一时间拖出了昏迷的赵晓波。赵晓波的额头被砸出了一道近8厘米长、深可见骨的伤口,血流满面。

挖煤固然艰辛,赵晓波也深深感受到人间的温暖。

“房东姓沈,是个胖胖的东北女人,心肠好。”每次包饺子,房东都会给赵晓波留一份;没钱交房租,拖两三个月,房东也不会催,“想吃肉的时候就找房东赊账买肉,欠了300多块钱,她也不气恼。”

赵晓波有一次去菜园坝坐火车,穿的胶鞋破了洞,一个好心人就送了他一双新皮鞋。这双皮鞋,赵晓波穿了4年多。

“周围好多人都对我很好,帮助我、照顾我。”赵晓波暗下决心:等自己有能力了,也一定要帮助别人。特别是7年的挖煤经历,让赵晓波深刻感受到读书的重要性,因此格外关注因贫困失学的学生。

22年累计资助60余名学生

2000年左右,赵晓波辗转到上海打工,在两年时间里攒下了5000元钱,“我存了定期,准备有时间回家看看。”

2002年8月,赵晓波偶然得知家住涪陵的贫困生王霞考上湘潭大学却交不起学费。

虽然有些不舍和犹豫,赵晓波还是取出5000元的定期存款,为王霞转去了自己好不容易攒下的钱,并在此后陆续资助王霞3万余元学费和生活费。

2003年9月,赵晓波又从王霞口中得知:湖北十堰学生刘开君同样考上湘潭大学,却因交不起学费面临辍学。“我想着帮一个是帮,帮两个也是帮,就开始资助刘开君,一直到他研究生毕业。”

当时,赵晓波每个月工资只有2000元,但每个月资助学生的支出就超过1000元。

在此后的8年时间里,为了省钱,赵晓波都不曾回家。其间,赵晓波的母亲得了乙肝,急需治疗费用。

为了凑钱给母亲治病又不耽误资助学生,赵晓波从上海城区每月租金400元的出租房搬到了每月租金只需要80元的上海郊区,一家三口挤在一个面积仅有13平方米的小房间里,“白天正常上班,下了班就去找零工,多挣点钱。”

几年后,刘开君在十堰老家举行婚礼时,特意邀请赵晓波前去参加。原本,赵晓波只想坐在不起眼的位置为其送上祝福,不承想却被刘开君作为最重要的长辈向岳父母及亲朋好友一一介绍个遍。

“帮助别人,我不求什么回报,只要他们行得正、过得好就好。”在22年时间里,赵晓波陆续资助了60余名学生。

迄今已累计捐资180余万元

如今,事业有所成就的赵晓波,把更多的心力倾注到了公益事业中,迄今已累计捐资180余万元。

趁着休假或出差,他亲赴10多个家庭探访受助者,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给予最需要的援助;他还曾携手上海12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创立“上海最爱儿童公益发展中心”,到西藏、贵州、青海、山东等多地贫困山区学校助学。

赵晓波随身的手提包里,随时备有现金,“就是想着遇到人和事,能及时提供帮助。”

河南一名14岁的孩子需要进行脑瘤手术,他捐助5000元;四川乐山蒋盈君胶质瘤手术,他先后两次共捐助20000元……

2018年春节,赵晓波得知初中班主任朱老师正在资助贫困大学生郑艺。

了解到郑艺家里的实际情况后,赵晓波从朱老师手中接过了资助郑艺的担子,每月资助其1200元生活费直到大学毕业。

如今,郑艺已组建了家庭并将迎来小宝宝的诞生。“我永远铭记朱老师和晓波哥的爱心,他们改变了我和全家的命运!我也会将这份爱心传递给更多人。”郑艺说。

2023年9月,赵晓波又开始资助父亲入狱、母亲改嫁、与70多岁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的大学新生朱冰冰。

不仅仅是帮助困难学生,马鞍村一条机耕道损坏,村民上山耕种不便,赵晓波花费近4万元将路拓宽硬化;村里原有的蓄水池简陋漏水,他花费两万多元新修了两个蓄水池;村里没有公共厕所,村民如厕不便,他用5万多元新建了一个公共厕所;他向100多名留守儿童捐赠校服、补贴学校食堂生活费;他还坚持11年在春节期间慰问300多户乡亲……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朱小乔 审核: 何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