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
高笋塘街道 太白街道 牌楼街道 双河口街道 龙都街道 周家坝街道 沙河街道 钟鼓楼街道 百安坝街道 五桥街道 陈家坝街道 高峰街道 天城街道 九池街道 龙沙镇 响水镇 武陵镇 瀼渡镇 甘宁镇 熊家镇 小周镇 高梁镇 李河镇 分水镇 孙家镇 余家镇 后山镇 弹子镇 长岭镇 新田镇 新乡镇 走马镇 罗田镇 龙驹镇 白土镇 长滩镇 太安镇 白羊镇 太龙镇 郭村镇 大周镇 柱山乡 铁峰乡 茨竹乡 溪口乡 长坪乡 燕山乡 梨树乡 恒合土家族乡 普子乡 黄柏乡 地宝土家族乡
当前位置:首页 > 万州资讯 > 正文

用好金“药”匙 带来亿元商机——看巫溪县如何解锁中药材百亿产业

发布日期:2024-08-29 15:57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龙丹梅
摘要:8月23日,巫溪县双阳乡双阳村独活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重庆坤隆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坤隆药业”)负责人李开君正在检查独活生长情况。这段时间正是独活地下根茎生长关键期,很容易出现红蜘蛛病等病虫害,李开君奔走在各个乡镇的中药材示范基地,手把手教药农做好病虫害防治。 推广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是巫溪县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的举措之一。近年来,巫溪县将中药材

8月23日,巫溪县双阳乡双阳村独活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重庆坤隆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坤隆药业”)负责人李开君正在检查独活生长情况。这段时间正是独活地下根茎生长关键期,很容易出现红蜘蛛病等病虫害,李开君奔走在各个乡镇的中药材示范基地,手把手教药农做好病虫害防治。

推广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是巫溪县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的举措之一。近年来,巫溪县将中药材作为特色产业之一,推进示范园区建设,加快发展精深加工业,举全县之力集中打造产业集群,用好资源金“药”匙解锁中药材百亿产业。该县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中药材在地面积达50万亩、产值突破20亿元;用15年时间实现中药材产值100亿元。

全县中药材在地面积达42万亩

近日,巫溪县双阳乡双阳村天坪坝村民周明星忙着管护中药材太白贝母和独活。

天坪坝位于海拔1700米的高山上,过去这里的村民只能种点苞谷、洋芋。

近年来,巫溪县立足中药材资源优势,把中药材产业作为特色产业之一,举全县之力集中打造产业集群,中药材产业发展迅速。在刚刚过去的太白贝母采收季,周明星种植的4亩贝母带来了超过30万元的收入,他也真正成了带领村民一起奔跑在乡村振兴路上的增收“明星”。

巫溪素有“天然药海”之称,现有地产中药材2932种,占全市药用动植物总数的50.2%,其中常用药材320种,品种数量居重庆之首,是我国中药资源宝库之一,1958年荣获国务院颁发的“全国药材生产红旗县”称号。

如何推动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

“我们围绕用好林地、果园拓展种植,加大粮药、果药间套种植模式推广力度,有效增加中药材在地面积。”巫溪县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3年底,全县中药材在地面积达到42.21万亩,其中人工种植面积20.7万亩,收获面积突破10万亩,产量达到4.83万吨,实现产值12.81亿元。

在增加中药材在地面积的同时,该县通过建设一批示范基地,推广标准化生产来有效提高中药材产量。以中药材党参为例,过去当地药农粗放种植,亩产仅为1000多斤,现在通过基地示范带动推广党参合理密植等技术,亩产可以达到3000斤。

立足精深加工做强中药材产业链

8月23日,巫溪县凤凰工业园区,记者走进位于巫溪县凤凰工业园区的坤隆药业生产车间,一阵浓郁的中药材香味扑面而来,员工们正对独活、黄精等中药材进行清洗、切片、分拣、烘干、晾晒,随后在生产车间里进行挑拣、加工及包装,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过去,该县缺少中药材精深加工企业,药农种植的中药材经过烘干等简单加工程序后便进行销售,附加值很低。近年来,巫溪县培育、引进一批中药材加工企业,县内从事中药材精深加工企业2家,初加工企业4家,中药材加工产业得到恢复性发展,如今年加工产值已突破1亿元。

以坤隆药业为例,这是一家集种苗培育、GAP种植(即全程溯源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生产、药膳研发及加工溯源于一体的中药全产业链生产企业,2022年3月入驻凤凰工业园区,当年8月实现生产,建有中药饮片、鲜切一体化原药、药膳食品三条生产线,以及中药材检测检验中心、中药材溯源体系中心、巫溪县中药材技术研发中心三个中心,投产以来已采购当地中药材3000余吨。

“我们强化科技支撑,推动药企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通过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来提升中药材附加值。”巫溪县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与重庆中医药学院签订了科技支撑战略合作协议,与北京同仁堂健康有机产业(海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同仁堂”)签订中药材产业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推动北京同仁堂与重庆展华药业有限公司开展深度合作。

2023年,重庆展华药业通过北京同仁堂合作销售中药饮片、药食同源产品达5000万元以上,品种200余个。该县还推动坤隆药业与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合作推进九制黄精项目,普通的中药材黄精通过九蒸九制等工序炮制加工后可直接入口,口感清甜软糯。

巫溪县还与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合作共建了三峡库区特色道地中药材重庆市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这是全国首个中药材野外观测研究站,破解库区中药材品质退化、产量不高、病虫害严重等关键技术难题,可为实现库区中药材资源高效益利用和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打造道地中药材金字招牌

在抓好种植基地建设、加工产业的同时,巫溪县推动中药材品牌化,打造道地中药材金字招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大宁党参”成功注册地理商标,“巫溪独活”取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太白贝母”“巫溪独活”被认定为重庆道地优势药材,黄蜀葵生产基地获评“中国富硒黄蜀葵产业示范基地”。2023年,巫溪县被授予“中国道地药材之乡”。

以太白贝母为例,这是一种名贵中药材,具有化痰润肺、止咳平喘、消痈散结等功效,它不但对生长环境要求极高,且生长发育极为缓慢。目前,巫溪县已在兰英乡、文峰镇等高海拔地区发展太白贝母1500亩,3年亩均纯收入能达到80万元以上。巫溪独活以蛇床子素含量高闻名,全县种植面积2万余亩,通过品牌化打造,已成为国内各大中药材市场和药企定点采购品种。

为推动道地中药材规模化、品牌化发展,2023年,该县实施县级现代农业中药材产业发展项目,打造双阳乡、兰英乡贝母产业园,田坝镇、尖山镇、通城镇独活产业园,尖山、凤凰中药材加工产业园,下一步力争将巫溪独活、太白贝母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种。

“抢抓国家‘渝十味’中药材优势特色产业和中医药大健康产业集群发展机遇,我们将加快建立种子种苗繁育基地、产品溯源系统及道地药材基因库,强化药食同源产品开发和品牌培育,推动大健康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发展。”该县相关负责人介绍。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袁文蕙 主编:周立 审核: 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