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
高笋塘街道 太白街道 牌楼街道 双河口街道 龙都街道 周家坝街道 沙河街道 钟鼓楼街道 百安坝街道 五桥街道 陈家坝街道 高峰街道 天城街道 九池街道 龙沙镇 响水镇 武陵镇 瀼渡镇 甘宁镇 熊家镇 小周镇 高梁镇 李河镇 分水镇 孙家镇 余家镇 后山镇 弹子镇 长岭镇 新田镇 新乡镇 走马镇 罗田镇 龙驹镇 白土镇 长滩镇 太安镇 白羊镇 太龙镇 郭村镇 大周镇 柱山乡 铁峰乡 茨竹乡 溪口乡 长坪乡 燕山乡 梨树乡 恒合土家族乡 普子乡 黄柏乡 地宝土家族乡
当前位置:首页 > 万州资讯 > 正文

发布会|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增速并列全国第一 重庆将加速推进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4-08-15 17:15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首席记者 杨骏 记者 谢智强

▲8月14日,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重庆市加速推进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现场。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主持人:

市政府新闻办发布处处长 何涯

发布人:

朱 江 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杨 军 市科技局二级巡视员

刘群生 市经济信息委二级巡视员

余朝洪 市商务委总经济师

张 斌 两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

张 炎 西部(重庆)科学城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重庆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8月14日,重庆市加速推进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在市政府新闻发布中心举行。

现场,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朱江介绍,生产性服务业是为生产、商务活动提供服务的产业,具有附加值高、创新性强的特点,正逐渐成为我市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转型的重要内容。

今年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8566亿元,同比增长5.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增速与上海、四川并列全国第一,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2.4%。生产性服务业增势良好,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10.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0.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8.2%,重庆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输货物达12万标箱、同比增长54%,货值232亿元、同比增长89%。

7月底,我市出台了《重庆市加速推进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明确未来四年内将重点发展检验检测产业、总集成总承包服务业等18个领域,实施数字赋能提升等8大工程。

将打造5大特色产业集群

朱江介绍,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18个领域发展基础、潜力各不相同,重庆结合各领域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选取了与“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匹配度较高的领域,集中打造5个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特色产业集群。

一是工业设计产业集群。重庆工业设计发展基础较好,成功入选全国第五、西部第一个“全球设计之都”,已建成设计产业园区、众创空间等载体300多个,集聚设计从业人员50余万,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后续,重庆将推进“全球设计之都”建设,实施工业设计中心和设计研究院培育工程,到2027年,建成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5家左右、市级工业设计中心250家以上。

二是金融业集群。金融业一直是我市的传统优势行业,2023年,实现增加值2591亿元,占全市GDP的8.6%。为增强金融对产业发展的功能性支撑作用,更好为制造业赋能,重庆将打造西部金融机构集聚地、全国消费金融高地、西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高地,大力发展数字金融、贸易金融等业态,到2027年,争取金融资产规模达到11万亿元,金融业增加值达到3800亿元。

三是科技研发服务业集群。我市科教人才资源丰富,2023年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居全国第8位,保持西部第一,现有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超过1000家,其中国家级平台超过100个。

此外,重庆还将打造现代物流集群、软件信息业集群,到2027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下降至13%左右,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400亿元。

“加速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最终要靠经营主体。”朱江说,重庆将坚持引进与培育并举,大中小齐抓,推动经营主体规模壮大、品质提升。

比如,重庆将聚焦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领域,壮大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头部企业,争取跨国公司、行业龙头企业在渝设立区域型总部,培育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100家。再如,重庆将发挥物流行业协会带动作用,内培外引,提升物流市场主体实力,吸引上下游优质企业落户重庆,在现有91家A级物流企业基础上,到2027年新增A级物流企业20家。

重庆还提出,要打造20个百亿级规模、具备较强行业竞争力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加快培育一批集战略咨询、共性技术研发、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创新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市科技局二级巡视员杨军介绍,2023年,我市全社会研发投入750亿元、增长10%,研发投入强度2.45%、提高0.09个百分点,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居全国第8、保持西部第1。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重点领域、重大平台、重要园区等,通过壮大市场主体、提升服务效能、推动集群联动等促进科技研发服务业提质增量。”杨军称。

在市场主体培育方面,我市将重点推动研究开发、技术转移和创业孵化,培育发展科技服务企业。加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展国家和市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行业骨干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设联合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等协同创新平台、创新联合体。支持行业龙头企业牵头打造专业化孵化载体,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在科技服务效能提升方面,重点聚焦制造业落地前的成果转化环节,组建高能级概念验证中心,分层分级分类建设一批中试平台。加快建设金凤科创园,升级建设全市首批6个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集中打造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创新创业孵化空间,提供创业指导、融资对接等“一站式”服务。建立以大模型为核心的成果转化数智服务平台,实现科技成果分类展示、智能筛选和精准匹配。

在优化创新生态环境方面,将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构建教育+人才+科创+产业的创新生态。落实促进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措施,出台新的举措加大成果转化。

让生产性服务业加速赋能“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

市经济信息委二级巡视员刘群生介绍,近年来,市经济信息委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以软件信息、工业设计和中试验证等为抓手,大力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

软信产业方面,我市深入实施“满天星”行动计划2.0,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从业人员4.2万人、累计39.8万人。新增各类软件企业2901家、累计4万余家。软件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95.9亿元,同比增长7.5%。其中软件业务收入1608.4亿元,同比增长12.6%。市级招商洽谈软件项目30余个,签约软件项目59个,合同投资金额404亿元。累计培育国家重点软件企业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软件企业27家,关键软件“揭榜挂帅”项目18个。创新建设软件人才“超级工厂”,加快形成年上万名软件人才培养能力。

工业设计方面,加紧出台全国首部工业设计地方性法规《重庆市工业设计促进条例》,规范产业发展路径。梯度培育了青山工业等11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207家市级中心,和418家设计驱动型企业。工业设计职称评价进一步完善。“智博杯”工业设计大赛、西洽会工业设计新品发布会等活动梯次涌现。我们正实施中国—新加坡设计共创计划,会同上海、浙江等建立工业设计联席机制,深化设计出海。

中试平台方面,正在编制完善《重庆市提升概念验证和产业中试能力行动方案》,全市拥有中试平台30余个,建成了西南地区首个电子产品研发中试共享基地,重庆高新院、赛宝研究院等重点中试平台提速建设升级。

同时,我市正在制定工信领域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小切口”编制中试平台、软件和信息服务、工业设计、服务型制造等工作方案,研究配套支持政策,成立委内工作专班,形成跨部门协调、市区县联动机制,聚力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接下来,我们将立足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做好重点产业招商,重大项目支持,重要集聚区建设,力争今年全市新增软件从业人员10万人,新增软件企业4000家,实现软件主营业务收入4200亿元。建成市级工业设计中心230家,推动三大设计园区集聚企业超100家。

多管齐下培育电商行业主体

市商务委总经济师余朝洪介绍,电商行业是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部分,下一步,市商务委将在培育电商主体方面多管齐下,积极采取措施,激发市场活力,增添发展动能。

比如,重庆将陆续与抖音、阿里、京东等全国重点电商平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引进落成了抖音懂车帝全国总部、美团歪马送酒、京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电商产业基地等重大项目;持续培育壮大渝欧跨境电商、啄木鸟家庭维修、易宠宠物产品交易等本土垂直类目的电商平台企业;培育了毛毛虫、条条是道、初更等一批优秀电商服务商,增强电商服务市场的供给能力。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电商企业10.37万家,各类主体开设网络店铺71.4万家。

在培优培强企业方面,重庆加快促进传统企业上网营销。推动重百、永辉等传统零售企业开辟网上营销渠道,解放碑—朝天门商圈成功打造全国智慧商圈。今年上半年,全市限额以上实物网上零售额496.04亿元,同比增长12.1%。

与此同时,我市将积极打造新场景新模式,直播电商创新崛起。今年上半年,我市开展了“与辉同行重庆专场”“爱尚重庆万物直播季”等活动,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全市直播电商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在举办的重庆6·18电商节资源对接大会、渝西片区资源对接会等资源对接会上,全国直播电商全产业链主体现场交流对接,为全市直播电商发展注入了力量;我市还组织带领全国和全市的机构主播走进产业带、工厂和果园,开启厂播、仓播、店播等新场景、新模式,目前全市已建成直播电商基地30余个。今年上半年,全市直播网络零售额实现网络零售额139.8亿元,同比增长36.23%,累计直播48.3万场,同比增长51.9%。

推动会展产业高质量发展

余朝洪还谈到,下一步,重庆将推动会展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释放会展经济综合带动效应。

首先是打造重庆原创品牌展会。建立重点展会清单,开展品牌展会认定工作,重点培育重庆现有的原创知名商业展,比如国际汽车展、立嘉智能装备展、火锅产业博览会等。推动西洽会、智博会等政府主导型展览项目向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转型升级。

其次是大力招引国内外优质会展资源。推动建立市级部门、区县政府、会展场馆和会展企业“四位一体”会展招引机制,制订重点招引的展会目录和规划指引,鼓励各区结合自身优势产业,培育“一区一展”“一区一会”特色品牌会展。

再次是完善“会展+招商”联动机制。推动实施“会展+产业”招商专项行动,支持市级部门、区县和开放平台加强与会展场馆和展会主办方展前展中展后对接,在展会期间举办产业推介、政策宣讲、政企对接等招商引资活动,将“展商变投资商”,放大展会综合效应,助力我市招商引资工作开展。

最后是推动商旅文体展融合发展。进一步做好“会展+”这篇文章,深度挖掘重庆文化旅游资源,推动会展业与旅游业要素共享,承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节庆演艺、体育赛事活动。同时,探索定制化会展消费文旅体育产品模式,积极开拓国内外中高端会展旅游市场,从而建立会商旅文体融合发展的良好生态。将重点办好成渝双城消费节、爱尚重庆系列促消费活动,重庆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等专业品牌消费展会,重庆国际马拉松赛等品牌赛事,大力培育剧本娱乐嘉年华、街舞盛典等初创品牌活动,精心打造中国西部动漫文化节、世界大河歌会等品牌节会,持续做强西旅会、文博会、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大足石刻国际旅游文化节、渝东南生态民族旅游文化节、钓鱼城旅游文化节等品牌节庆展会。

两江新区建设服务陆海新通道的生产性服务业高地

两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张斌说,两江新区是重庆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有着超15万家经营主体,上半年新增数量全市第一。

下一步,两江新区将紧紧围绕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聚焦重点领域加速建设服务陆海新通道的生产性服务业高地。

目前,两江新区已集聚50多家研发机构、5300余家科技型企业、93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全市领先。未来,两江新区将继续以明月湖科创园为核心载体,加速集聚知名技术咨询、成果转移转化、知识产权保护利用、算力服务以及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等创新链条的主体,搭建开放式、国际化、贯通式的科技服务新体系。

同时,两江已成功打造“工业设计赋能中小企业重庆公共服务平台”“全国设计产业与金融创新基地”两大国家级平台,全方位服务设计咨询、创新研发到成果转化。

在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方面,两江新区已获批创建“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集聚了91家检验检测和认证机构,机构数量、产业规模均居全市之首,服务汽车及零配件、生命健康、新材料、电子信息等全市重点产业领域。接下来,将以提档升级两江国际检验检测认证·良景示范园为契机,围绕服务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和质量强区建设,着力培育影响力强、含金量高的“两江检测”品牌。

在软件与信息服务上,两江新区集聚了5200家软件企业,从业人员达11.6万人,已成为全市软件产业发展的“主阵地、主窗口”,正争创“中国软件名园”。未来,两江新区将深耕卫星互联网、AI及机器人等方向,加快筹建卫星互联网产业创新中心、具身机器人创新中心等,以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升级。

此外,两江新区正谋划建设国际泛法务示范区,力求以高水平泛法务服务为渝品出海、服务出海保驾护航。

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将建设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区

西部(重庆)科学城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重庆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张炎表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顺应“两业融合”趋势,建设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区。

一方面,科学城将注重生产性服务业与国家战略的深度融合,比如落户西部首个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质量检测中心等国家级产业平台。另一方面,积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高新区主导产业的深度融合,聚集了赛宝研究院、联合微电子、金凤实验室等高水准服务平台,加速形成具有科学城高新区特色的现代产业生态。

此外,科学城还着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业态与生产制造环节的深度融合,成功获批了全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全国首批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试点区等国家级试点牌子。

科学城还将聚焦“四个领域”。

首先是软信产业,做大做优软信产业特色园区。截至目前,科学城已引进了赛迪信息、金蝶软件等头部企业,集聚软件企业超1600家,软信从业人员增至2.4万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30亿元,今年上半年软信营收增长31%。

其次是检验检测,推动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提档升级,打造高水平的国家质检基地。以前一些企业要做高端产品检测还得找外地机构,现在来科学城高新区就能一站式搞定,质量保障,效率还高。

现代金融方面,将探索创新积分贷、科企梯度贷等新模式,给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已经帮助几十家科创企业解决了融资难题,累计提供贷款30亿元。

科技服务上,将以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为引领,重组升级科技要素交易中心,打造的全国首个世界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已培育大学生项目115个。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蔡杨 主编:曾立 审核: 陈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