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知其所来,识其所在,才能明其将往。革命文物,是近代中国奋斗崛起的见证,也是国家和民族的共同记忆。我们不仅要保护好革命文物,也要认识到革命文物之于当下社会发展的意义,更要将其所蕴含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元素传播出去。
就万州来说,全区现有登记不可移动革命文物22处,包括库里申科烈士陵园、观音阁等革命史迹或纪念设施15处,以及永平机械厂旧址等新中国三线建设时期实物遗迹7处。其中,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国有馆藏革命文物163件(套),包括抗日阵亡将士墓碑、烈士奖章及遗物等。这一处处旧址,一件件实物,一座座纪念馆,背后是一个个承载着信仰信念和初心使命的故事,也是一座蕴含精神食粮的文化宝库。
近年来,为了让革命文物“活”起来,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万州有许多生动实践。利用滨江环湖核心区域的闲置国有物业,建设江竹筠生平事迹及下川东革命历史展,这里已成为万州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基地和靓丽的红色旅游景点。修葺一新的何其芳故居正式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强了我区革命文物资源的保护与传承、活化与利用,充分发挥何其芳故居缅怀先贤、教化后人的教育功能……
从革命文物保护到修缮,从红色旅游线路到文旅产品创新,那些被历史掩埋的故事和实物得以呈现,宛若一个个叙事者,向人们讲述过往艰苦卓绝的岁月,向人们展示穿越时空的拼搏图景。一个个红色印记,让人们铭记和传承的,是先烈们坚贞、无私、信仰、责任的精神。
在新时代,挖掘好、保护好、利用好革命文物资源是万州义不容辞的使命与担当。我们还要坚持对红色文物的全面保护和整体保护,统筹推进对革命文物的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注重将传统革命文物与现代高端技术相融合,依托现代科技对革命文物进行及时修复、合理保存以及定期检查。还可以通过建立革命文物大数据库、数字革命文化馆等方式把珍贵的革命文物永久留存,为万州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打牢基础。
人间正道是沧桑。用一颗走正道的心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从革命历史中补充红色营养,激发奋勇前行的信仰伟力,凝聚起上下同心的磅礴力量,方能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