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合土家族乡八一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相关政策。
牌楼街道,居民为正在服务的党员志愿者点赞。
大周镇,纪委监委、渔政执法等对环境进行巡航保护。
北山游园劳动者港湾。
百安坝街道,富民花园的“中央公园”吸人眼球。
前不久,在外务工的市民牟先生再次回到万州区百安坝街道富民花园小区时,找到了久违的温馨感:“在这里住了20多年,我从来没这么仔细地在小区走上一遍,感觉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
近两年,小区大刀阔斧拆除违建、实施小区道路白改黑、大面积提升绿化,新增一批停车位和便民设施……小区环境卫生、容貌秩序发生了巨大变化,干群关系也从原来的“尴尬”变成了“融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
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最紧密、服务群众最直接,基层党员干部的表现,直接关系到党的方针政策能否落到实处、执行到位。如何把基层党建做实?这些年,万州区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以“微”聚力,探索聚焦事微、人微、功微“三微”工作法,一笔一划、工工整整书写基层党建这篇“大文章”。
不以事微而不为:群众任何小事都当大事办
眼下时节,清晨,龙沙镇红鹤村的山头有些微凉。天刚蒙蒙亮,7组村民李德万便同往常一样,拿着工具开始打理他的蜂箱。
“今年收成不错,趁着这几天天气好,把蜂蜜摇出来,好拿给李书记他们帮忙卖。”年逾八旬的李德万喜笑颜开地说。自从一个月前,李德万在“院落主题日”上将蜂蜜滞销的事“随口”告诉了红鹤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德华。没想到,李德华与驻村工作队的队员们给他当起了免费推销员,如今销路不愁,李德万这“甜蜜事业”越干越有劲。
这是万州区办好群众最关注、最直接的“关键小事”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万州区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推行“院落主题日”制度,组织区领导及区级部门、乡镇负责人、驻乡驻村干部等力量,每月下沉院落现场办公,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形成“村民需要、院落商讨、村组干部吹哨、乡镇部门报到、领导定期督导”的院落微治理机制,推进乡村善治。全区共划分4333个院落,以“一支部或一党小组一院落”单建或“一支部或一党小组多院落”联建方式,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向院落延伸,形成“村党组织+村民小组党支部+院落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乡村党组织体系。
“院落主题日”重点聚焦共商发展议题、共解治理难题、共享幸福民生等主题,在帮助村“两委”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完善发展规划、共商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对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不少镇乡在搭建“院落主题日”阵地基础上,建立院落公约、院落治理积分管理等制度,搭建“村民议事厅”“民情茶室”“乡贤评理室”等群众自治载体,形成“有事大家议,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微治理新局面。
“院落主题日”是万州区针对农村地区,依托院落这个百姓最熟悉最亲近的“微小单元”,探索出的基层善治之道。
事实上,早在2019年,万州区就以社区楼栋为单元,探索建立楼栋工作日机制:楼栋长、社区干部每个工作日到楼栋走访,街道班子成员定期走访对口联系社区和网格,包片区领导统筹力量每月召开一次楼栋现场办公会,听取社情民意,建立问题清单,形成解决方案,分级分类解决群众诉求。
不以人微而不为:每个群众都是服务对象
“他们都穿着红马甲,隔三岔五就推我出来晒晒太阳,晓得我喜欢听革命故事,空了就给我摆龙门阵,走的时候还给我送了一条红丝巾,喊我有什么需要就挂门口,太贴心了!”时至今日,双河口街道螺蛳包社区空巢老人杨奶奶提起社区党员志愿者对自己的照顾、关心、帮助,仍然感动不已。
杨奶奶说的“红丝巾”,是双河口街道螺蛳包社区创新基层治理模式的一条“纽带”——一头连接党心,一头连接民心。
螺蛳包社区建于1999年,社区存在移民困难群众多、空巢老人多、孤寡老人多“三多问题”。
2004年,为切实解决这些老人的后顾之忧,社区党委经讨论决定,为每位老人制作发放一条大小如红领巾的“红丝带”,作为老人们遇到突发事件时,挂在窗台求助的“信号带”。社区党委还要求社区党员干部和辖区居民,看到阳台上挂出“红丝带”后,第一时间告诉社区居委会或主动到居民家中查看。由此,社区党委开展“红丝带”基层治理模式的序幕被拉开。
除了为一些独居老人或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外,“红丝带”党员志愿者还时常组织或参加社区举办的活动。截至目前,这支志愿者队伍已从最初的10人发展到了102人,服务辖区老人5000余人次。
此外,近年来,万州区聚焦环卫工人、快递员、外卖员、出租车司机、建筑工人及其他需要帮助的户外群体,在110个城市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内和17个城市广场、主干道、面积较大的公共区域建立起城市党群服务驿站。依托驿站,各街道党工委组织社区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热心群众等282人组建110支党群志愿服务队,每月在驿站开展一次宣讲活动,发挥宣传教育阵地功能,使其成为城市文明的名片、便民服务的窗口。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党组织的服务对象没有职业贵贱之分,更无地位高低之别。每一名普通群众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父老乡亲,都是我们过去,现在乃至今后全心全力服务的对象。”区委组织部负责人如是说。
不以功微而不为:日积月累方成民生大计
早饭后,长江万州大周镇五土村段江边。刘照一边散步,一边巡逻。离他不远处,几只白鹤在水面上时起时落,或短暂休憩,或用尾翼掠过水面,飞向远方。
时间回拨到5年前,时任大周镇五土村党支部书记的刘照,毛遂自荐,担任村级河长。从大周下堰至大周西5公里的河段,是刘照“管”的范围。无论多忙,他都坚持每周去巡河。
巡河过程中,最让刘照头疼的,是一些人往河里乱倒生活垃圾和污水。“有本地村民,也有一些游客。见一次,我就劝说一次。”刘照很有耐心,对于多次劝阻仍不被理解这件事,他从不抱怨。偶尔巡河,他会印制几份有关保护水环境的资料随身携带着,碰到不听劝告的人,他便拿出来耐心解释,坚决制止污染水质的行为。
“大家生活变好了,对环境有了更高要求,都希望河水变清,闲暇之余到河岸游玩。”刘照笑言,“丢垃圾,倒污水,在河边洗衣服、洗车……这要是以前,我一天至少要阻止十几起,如今基本上是看不到了。现在,一些村民不仅支持我们工作,还自愿参与河岸环境保护,看到乱扔垃圾或者乱排污水的就给人‘上课’。”
1000多个日日夜夜、200余次巡河点滴,不仅让刘照当选为2020年度重庆“最美护河员”,也让五土村这个曾经的小渔村获评“全国文明村镇”“重庆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村”。“从微小发力,从微处建功,日积月累方成民生大计。”区委组织部负责人说,这些年,万州区积极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干事创业观念,服务群众不求轰轰烈烈,但务必踏踏实实、扎扎实实,从小处做起,从小事干起。
在百安坝街道,天台社区体育花园里的那棵黄葛树远近闻名。树的周围不仅有修葺一新的绿化带,还有座椅和“阅报栏”,这个特殊角落被大家称作“黄葛树之声”,街道和社区干部经常在这里宣讲党的方针政策、上微型党课、开院坝会、倾听居民心声。
这些年,天台社区还将“黄葛树之声”党群服务驿站建到每个网格,吸纳重庆三峡学院、神华神东等9个企事业单位及8个民营企业,建起8支志愿小分队,定期在黄葛树下开展义诊、周末课堂、趣味宣讲等公益活动,受益群众达到2万余人次。
记者 张倩/文 冉孟军 付作侨/图
编辑: 张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