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洒水雾降低扬尘污染。
三峡传媒网讯 (记者 陈星 王凯 文/图)“这是PM2.5、PM10监测数据显示屏,如果污染指数超过限值,喷淋系统就会自动开启,进行降尘作业。”10月12日,在万州北滨公园EPC总承包项目现场,该项目安全总监张星介绍道。
张星所说的智能设备,是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为了降低扬尘污染而配备的智能监测降尘喷淋系统。
在该项目现场,记者看到,一座座大型塔吊“挥舞巨臂”,从半空喷洒出的水雾似天降甘霖,将工地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扬尘抑制在可控范围内。工地大门处立着环境监测系统,LED屏上实时滚动显示监测数据,裸露的泥土和砂石全都穿上了“防护衣”,被遮盖得严严实实。就连进出的施工车辆,都要先在门口“洗澡”后才能进入或离开,尽管离公路仅隔着围挡,但过往时很少看到灰尘。
“有了这个智能设备,既能达到控尘目的,又能实现节约用水。”张星告诉记者,智慧工地建设已经成为项目建设管理的重要内容,在污染防治、安全生产等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万州在为工地装上“智慧脑”的同时,还为它们赋予了“身份证”。在长江天玺项目施工现场,门口的围挡上,一张写有“扬尘污染防治监督”字样的公示牌引人注目,红黄绿公示牌上显示的颜色为绿色,而这个公示牌就是区住房和城乡建设服务中心推出的施工工地扬尘污染防治监管公示制度。
据区住房和城乡建设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红黄绿”牌管理办法主要是根据建筑工地全封闭施工、高空垃圾处理、预拌混凝土使用、施工湿法作业、实施智能监控等扬尘污染防治十项强制性规定给工地“打分”,对十项规定均合格的工地挂“绿牌”,对有1至3项不合格的工地挂“黄牌”,对4项及以上不合格的工地挂“红牌”。市民只要看到建筑工地上的“身份”公示牌,就能知道其是否合格。
无论是智能监测降尘喷淋系统,还是“红黄绿”公示牌制度,都是万州智慧工地建设的相关内容。所谓“智慧工地”,是以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为依托,通过工地人员实名制管理、远程视频监控、扬尘噪声监测、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控、工程质量验收管理等11项信息化、智能化建造技术的应用及施工精细化管控,实现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现场决策能力和管理效率,实现工地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管理的一种新型施工管控手段。
“通过扬尘监控系统、智能管理BIM技术等,工地长出‘耳朵’‘鼻子’,能实时感知到工地上风速、风力、PM2.5、PM10、工地噪声等,监测到的数据实时上传市、区两级相关部门,一旦有扬尘污染、噪声污染,就会发出警报,实现了从现场检查向远程监控的延伸,让环境污染无处遁形。”区住房和城乡建设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创建智慧工地,可进一步提升全区工地的智能化监管,以大数据智能化提升房屋市政工程质量和安全水平,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据了解,目前,万州已成功创建智慧工地7个,今年预培育市级扬尘示范工地10个,计划建成智慧工地35个,让建筑工地污染防治插上科技的“翅膀”。
编辑: 张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