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科技生产车间,工作人员动作整齐划一。
在象征科技生产车间里,工人每一次操作都小心细致。
金龙集团实验室。
成排的铜管整装待发。
记者 黄玉保 通讯员 邹文武 文/图
不断强化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构建具有竞争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聚焦主导产业和技术需求,支持创建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总面积达3.36万平方米,入驻“双创”团队359个;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国家级农业星创天地1个、市级星创天地4个,科技型企业总量达719家——近两年来,我区不断完善区域创新、产业创新、技术创新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通过抢占“智高点”、打造“新亮点”,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加快从“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切实为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万州力量。
榜样引领
自主开发MES系统覆盖生产全流程
一场小雨后,空气愈加清新,城市的喧嚣淹没在机器的轰鸣声中,近日清晨,走进平湖金龙车间,物料车来回穿梭,工人专注操作设备,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
“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带动产品创新和生产经营模式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平湖金龙副总经理张卫民介绍,在万州区相关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下,公司自主开发的制造执行系统(MES系统)覆盖了生产全流程工艺,对精密铜管生产的关键环节实时在线监测,包括订单跟踪、生产报工、工艺技术在线管控及车间在制品物流管理,实现了工序产品数据管理、产品批号单个和批量正向逆向追溯、用户技术要求管理等功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通过我们的终端显示屏,可以清楚地看到正在生产的精密铜管,以及生产进度和每个环节的质量信息,每6秒钟自动抓取分析一次数据,能快速响应过程变因,实时做出调整和优化。”车间负责人胡双全称,这套制造执行系统还能适时对产品订单、生产制造信息和质量信息进行查询,实现从铜材料熔铸到铜管成品下线、检测打包,信息化技术运用的全程掌控,并能自动保存历史记录,为优化生产进度、提升产品质量提供大数据分析依据,从而帮助公司在生产和质量管控方面精准发力。
制造执行系统,只是平湖金龙精密铜管制造智能工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从体系规划着手,有目标有步骤地实施技术创新并尽快将其转化为生产力,通过信息系统的开发、搭建和集成应用,实现了企业全流程的智慧管理。”张卫民告诉记者,公司搭建了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系统),实现了采购、销售、财务等业务的信息化管理功能;搭建了SEOrder系统,实现了锁铜管理、订单输入、审核、查询、关闭、修订等功能;搭建了条码、发货系统,实现了库位条码打印、产成品入库、发/退货执行、发货执行与统计、数据查询、发票对照等功能。
同时,公司自主开发了模具管理系统,实现了模具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开发了在线检测系统,实现了铜管关键特性的在线检测功能;建立了能源管理系统,实现了对电力和氮气的能耗管理;开发了可视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制造过程质量、安全、生产状态、生产异常分析、包装技术要求的可视化管理。
“通过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与制造执行系统集成,模具管理系统、可视化管理系统、在线检测系统与制造执行系统集成等,我们贯通了全流程信息,减少了生产过程人工干预,促进了设备稳定运行,实现了产供销财‘一体化’最优管理。”张卫民说。
奋战现场
铆足干劲开启“奋斗模式”
“现在正在加工的是车载显示防护玻璃,还有5D、3D手机前后盖板。这些不起眼的小块玻璃,从开料到成品,最少也要经过CNC、抛光、清洗、丝印等10多道工序。”日前,记者走进位于万州经开区的重庆象征科技公司,现场负责人王阿冲告诉记者。今年年初,公司大力对生产线进行“提档升级”,新增10台双轴精雕机等设备,车间生产实现智能化和数字化,不仅能耗降低,生产效率也大幅提高。
“企业发展得好,大家都充满了信心。”厂长罗华清高兴地说,从今年年初开始,公司销售形势十分火爆,生产订单已排到了今年10月,公司140多名员工全员上班忙生产,大家工作积极性都很高,一个劲儿往前冲,争取创造更好的业绩。
“象征科技公司是一家初创型科技企业,以研发生产摄像头镜片、手机前后盖、单桥/3D智能穿戴设备、电脑/平板保护玻璃、高强度Utg盖板、大尺寸车载显示防护玻璃等高科技产品为主。”重庆象征科技公司董事长向中华介绍,作为一家科技型企业,公司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持续增加,加上公司客户的付款周期都在3个月以上,公司资金缺口较大,就在公司为融资难忧心的时候,万州区相关部门及时落实减税降费等惠企政策,同时,引导多家银行为公司提供上门服务,“真枪实弹”为企业纾困解难。
向中华称,在政府惠企政策和暖心服务等多重利好“加持”下,公司努力克服国内疫情多发散发等不利因素影响,以新技术和新材料的研发为基础,着力于电子专用材料研发,以创新引领产品的更新换代,在重庆市科技局、万州区科技局、万州区经信委等部门指导下,依托公司工程研发部,组织30人的研发团队,与清华大学新材料研究院一起成立新材料应用研究院,在中科院相关专家的带领下,对5G通讯的手机防护材料进行研究。
“公司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国内首款高端AG保护玻璃已经成功走向市场,并向国际国内一线消费电子品牌厂商供货。”向中华介绍,AG保护玻璃盖板广泛应用于3C消费电子产品,主要用于车载显示触摸屏、手机后盖、工控开关、医疗器械等领域,能同时达到防滑、防眩和渐变颜色等功能。以往会议室、教室、大厅等场所的显示产品,因受环境光线的干扰,容易产生看不清楚、反光等问题,但使用AG防眩光玻璃,能有效提高画质的清晰度和能见度,使图像更清晰、逼真,因此,该产品拥有很大的市场及技术优势。
“你可别小看这一片小小的玻璃,技术含量可不低。”向中华称,AG防眩光玻璃通过喷涂、化学蚀刻、镀膜等独特工艺制作而成。喷涂是通过喷涂设备喷到玻璃表面,在玻璃表面附着一层涂层面,来达到防眩光的效果,通过喷枪或碟式雾化器,借助于压力或离心力,分散成均匀而微细的雾滴,施涂于被涂物表面。它的优点是加工工艺方便和快捷,生产效率高,可以加工出不同光泽度和雾度之优质产品。化学蚀刻AG经过特殊的化学工艺处理制成,其特点是使原玻璃反光表面变为哑光漫反射表面,可使反光影响模糊,防止眩光以外还使反光度下降,减少光影,使防眩产品表面防腐、防划伤性能强,解决电子视屏、影像屏幕在环境光源下产生反光、眩光问题。蚀刻AG属化学蚀刻,AG处理后仍为玻璃表面,由于表面本质仍为玻璃,产品与一般强化玻璃相当。蚀刻面颗粒均匀,是前两种工艺无法达到,其粗糙度范围能做到0.08-2.0之间,光泽度最高能做到150,透过率在20%-90%以上,堪比光滑玻璃的透过率。雾化镀膜则是通过对偏光片的表面进行微细凹凸加工,防止光直射入眼睛,从而有效减少眩光和反射。
“两年时间,公司新专利的申请就达30个以上,包括行业首创的抗菌玻璃等产品,其中60%为发明专利,企业竞争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大幅提升。”向中华说,象征公司一直注重研发投入,紧跟市场前沿,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与研究开发,以确保公司在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决战时刻
走好科技创新“先手棋”
“新时代下,科技创新并不是新鲜词汇,却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具分量。截至目前,我区科技型企业总量达719家、同比增长14.85%;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1家,同比增长28.5%,涉及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新材料、生物与新医药、电子信息、高技术服务、资源与环境等八大领域,市级新产品、高新技术产品90%以上实现产业化,战略性新兴制造业产值比重提高到23.34%,在渝东北地区示范引领作用明显。”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不断涌现,日臻完善的科技服务业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科技服务业在扶持传统产业科技创新、推动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等方面作用日益凸显,为万州科技创新提供更完善、更专业、更精准的服务支撑,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添油加劲”,科技创新加快从“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2016年以来,全区累计安排使用科技创新资金8089.54万元,引导制造业企业314户次享受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5.55亿元;全区专业技术人员达到9.4万人,研发人员达到3744人,市、区级创新创业示范团队达到62个;全区具有行业先进技术水平的市级新产品达到121个、市级高新技术产品达到109个、市级农业新品种达到11个。技术交易合同登记59项,技术交易额75.95亿元……
接下来,我区将立足经济发展实际,以聚焦平台建设,增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为抓手,落实为企业服务的精准度,加快区域创新、产业创新、技术创新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致力为区内科技企业提供信息、投融资、创业、人才与培训、管理咨询、法律等一站式服务,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引导创新资源更多地向企业集聚,用科技赋能,补齐短板,建立健全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走好科技创新“先手棋”,牵住占领先机、赢得优势的“牛鼻子”。
同时,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入库一批、提升一批”的工作路径,落实重点企业“一企一档”工作机制,加强服务科技型企业的基础工作,提供有“温度”的服务。对规模以上企业的科技创新实力进行建档管理,从企业科技团队、创新工作机制、创新平台或装备设备、创新研发项目、研发费用归集等方面进行规范指导,并联合相关部门和金融单位,以专题会议等方式开展业务培训和政策宣讲,为企业发展谋划献策,直击科技型企业发展的痛点和难点,通过提供有温度有力度有深度的服务,让企业发展更“有力”,抢占科技创新的“智高点”,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