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社区科普馆,假期中的孩子在这里学习科普知识。 记者 侯本艳 摄
“真的是太酷了。”近日,流水社区科普馆内,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活动正在举行,居民刘先生一大早就来到了现场,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他坐上座椅,系上安全带,戴上VR眼镜,开始了一场“翱翔太空”的体验之旅。
“科技对于大家不仅仅只是嘴上说说、心里想想的概念了,现场体验后,才发现原来这些高科技可以和我们这么贴近!”带着孩子现场体验机器人制作的社区居民卢女士笑着说。
其实,流水社区的场景只是我区积极打造特色科普体系,探索科普工作新路径,夯实科普阵地、提升科普能力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近几年来,我区已建成中加友谊小学、宁波小学、万州中学、龙驹中学、熊家中学等5个校园科技馆;建成流水社区、百安社区、民义村3个社区(村)科普馆;争取中国科协基层科普行动奖补资金260万元、市科协专项资金50万元,支持万州中学校园科技馆扩建;争取对口支援资金40万元,用于中加小学校园科技馆提质;实施“互联网+科普”行动,开办数字电子版《科普天地》栏目、手机报科普频道;筹资为城市社区、部分镇乡和学校安装科普文化重庆云大屏、科普之窗触摸屏123台;开通了科普万州微信公众号;建成科普画廊100余处,开辟18个城区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以点带面,促进居民科学素质整体提升;三峡科技馆建设如火如荼,全区科普阵地建设日趋完善,科普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广大群众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明显提高。
不仅如此,我区科普经费投入平稳增长,人均科普经费三年内增加了50%左右,科普服务的内容和渠道进一步多元化,贴近群众需求,突出服务特色: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新春科普、“三下乡”等主题科普活动中,面向公众开展科普宣传,发放科普读物、新技术手册、科普挂图等资料,受众达20余万人;坚持科普教育从娃娃抓起,组织科普大篷车进校园、院士专家科普校园行、中国科协流动科技馆巡展等活动,开展科普展览、科学互动、科普讲座等活动,惠及15所中小学、2万余名师生;区属学会、农技协及院所高校科协的科技工作者,多次深入乡村,进屋头、到田头,与农民“面对面”,让高科技飞到山村乡野,与田间地头“无缝对接”,扎根农民的“一亩三分地”,先后开展现场技术指导100余次,举办专家培训讲座82场,培训农户13000多人次,为助推全区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
记者 黄玉保 通讯员 代凤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