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
高笋塘街道 太白街道 牌楼街道 双河口街道 龙都街道 周家坝街道 沙河街道 钟鼓楼街道 百安坝街道 五桥街道 陈家坝街道 高峰街道 天城街道 九池街道 龙沙镇 响水镇 武陵镇 瀼渡镇 甘宁镇 熊家镇 小周镇 高梁镇 李河镇 分水镇 孙家镇 余家镇 后山镇 弹子镇 长岭镇 新田镇 新乡镇 走马镇 罗田镇 龙驹镇 白土镇 长滩镇 太安镇 白羊镇 太龙镇 郭村镇 大周镇 柱山乡 铁峰乡 茨竹乡 溪口乡 长坪乡 燕山乡 梨树乡 恒合土家族乡 普子乡 黄柏乡 地宝土家族乡
当前位置:首页 > 万州资讯 > 正文

万州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用“绿色”绘就乡村振兴最美底色

发布日期:2022-08-17 11:04 来源:万州时报
摘要: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当生态循环农业敲开了山里的寂静,万州的田野阡陌便成了“绿色招牌”,原本沉睡的山地绿色资源正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生态竞争力。

长势喜人的经果林。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当生态循环农业敲开了山里的寂静,万州的田野阡陌便成了“绿色招牌”,原本沉睡的山地绿色资源正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生态竞争力。


近年来,万州农业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把“绿色”作为乡村振兴“底色”,坚持生产绿色化、推进生活绿色化、坚守生态绿色化,努力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美丽乡村。


生产绿色化


走进柱山乡山田村,万州区年产20万吨生物有机肥项目的厂房主体已经封顶,业主方正组织施工人员加紧内部设施设备安装。据介绍,这个项目占地面积30亩,总建筑面积9300平方米,包括室内料场、发酵车间、加工车间和成品车间。在发酵车间,6条生物有机肥加工生产线已具雏形。


“我们这里采用的是槽式发酵,通过负压曝气超高温发酵工艺,可以大大缩短发酵的时间,能够更快地把畜禽粪污处理出来,做成精品的生物有机肥。”重庆农神控股(集团)副总裁陈明元介绍。


万州区年产20万吨生物有机肥项目由重庆农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重庆市畜牧科学院、西南大学作为技术支撑单位。项目以畜禽养殖粪污和农业废弃物为生产原料,通过生物技术加工成有机肥,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现在整个工程项目的主体施工已经全部完工了,接下来就是进行设备的安装和附属设施的安装。目前工作人员加班加点赶进度,争取在今年9月份进行试生产。


万州区土肥与生态保护站副站长陈亚楠介绍,目前万州区经果林面积90多万亩,每年大概需要有机肥30万吨以上。年产20万吨生物有机肥项目投产后,每年可处理畜禽养殖及农业废弃物60万吨。这样就可以把生猪产生的粪污发酵成有机肥,然后用于经果林的生产。通过有机肥厂项目构建起了万州区种养大循环格局,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生活绿色化


乡村美景,一年四季各不相同。登高远望,满山绿色肆意铺展;走进村庄,三角梅、波斯菊跃然眼前、灿烂夺目。一条条干净的村道连起整个村庄,沿途的农家小舍错落有致,房前屋后草木茂盛、绿意盎然。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切实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实践,也是推动乡村振兴,顺应广大农民过上美好生活期待的必然要求。2018年,一场“美丽行动”在万州铺开,多年来,由点成线,连线成面,广袤田野换了新颜,广大乡村越来越宜居宜业。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万州区赋予美丽乡村深刻的内涵:在产业基础较好的国家农业公园沿线,探索“产业融合型”模式,实现山地高效型产业与人居环境双赢;在梨树、普子、白土、恒合等海拔较高镇乡,探索“旅游康养型”模式,为乡村旅游打下坚实基础;在武陵、太安、柱山等文化底蕴深厚的镇乡,探索“文化传承型”模式,助推乡村文化振兴。打造一批农村院落试验示范点,为全区面上推进提供样本和遵循。


伴随着整治行动的深入推进,群众的主人翁精神也充分调动起来。大家不仅献出智慧,积极出主意搞创新大比拼,还自觉自发组织起来,打扫卫生,协调各类矛盾、维护村容秩序,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能够最直接、最真实地体现乡村变化,老百姓最关心、最拥护。


乡村,正成为越来越多人追逐向往的地方。


生态绿色化


盛夏之时,热浪滚滚。江面上,两年前还是渔民的张松正开着船来回巡护,现在他不打鱼了,而是当起了“守护神”,保护长江鱼类。


2020年6月,面对长江十年禁捕,身为渔民的张松不得不转型,退捕上岸后加入万州护渔队,成为大周溪护渔点的一员。


身为护渔队员,每天,张松都会准时从大周溪出发,然后沿江巡护上至长江四桥水域,下至黄柏水域,历时5个多小时,行程20多公里。


江面上,十米长的护渔船蓝绿相间,船上两名队员各司其职,身穿黄色救生衣的张松站在船头,如果发现有废弃的鱼网,就把它清理了;如果发现有非法捕捞者,他们就立即向渔政部门举报。


捕鱼人到护渔人的转型与长江十年禁捕有关。按照《重庆市长江流域禁捕和建立补偿制度实施方案》要求,2020年12月31日前,万州区所有渔民均要上岸。


为做好这项工作,万州成立了“万州区长江流域禁捕和渔民退补补偿工作小组”,由区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区农业农村委负责统筹协调指导全区禁渔退补工作,其他有关部门和涉渔船乡镇街道按照分工、各司其责。


2020年6月30日,万州率先在长江干流重庆段水域提前半年完成445艘渔船、994名渔民全部退捕上岸目标。


转产上岸的渔民在一系列暖心举措下,没有“等靠要”,有的当起“长江美容师”,有的外出务工,和张松在内的17名渔民,则换种方式“靠江吃江”开启了新生活。


为更好地保护长江渔业资源,万州充分发挥渔民熟悉水域环境的优势,积极引导广大渔民参与到生态保护和渔业资源保护中来,由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牵头组建成立了护渔队,17名渔民化身环保护渔人,分别驻扎在主城区、武陵、大周溪、杨河溪四个护渔巡逻点,他们24小时蹲守在长江上,共同守护长江万州段80余公里水域,当起了长江渔业资源的“守护神”。


去年,全区投入资金384万元,增设无人机、夜视取证仪等设备,安装34个高清视频监控点位,接入运行“渔政视频AI预警处置系统”,对重要渔业水域全天候实时监控,更有效地保护长江鱼类。

记者 应凤林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