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专家在长滩镇现场指导稻田养鱼。
近日,根据市级有关通知精神,我区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十条措施。
1.组建巩固提升特色产业工作专班
组建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区委、区政府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为副组长,科技、财政、人力社保、规划自然资源、农业农村、商务、文化旅游、乡村振兴、大数据发展、供销合作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巩固提升特色产业工作专班。工作专班定期开展工作研究、及时解决重点问题,常态化、清单化、责任化推动我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重点任务落地见效。
2.巩固提升特色主导产业
优化乡村产业长效发展规划布局,深入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稳住家庭农场、小农户等现有特色产业,培育壮大区域优势产业。有序推进产业基地标准化改造,对品种老化、产出效益低的经果园有序开展高接换种、品种更新,改造低产茶园,建立健全产业基地管护体系。开展产业技术指导,建立完善柑橘、小水果、茶叶、中药材、特色水产、畜禽、蔬菜、粮油等八大类产业技术指导区级专家组,定期进行产业技术指导,推动我区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3.推动特色产业“接二连三”
接续推动产业补链成群,补齐采后处理、精深加工短板,完善产业链条,建成经果林、生态猪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发展特色农产品产地加工和精深加工业,加大对加工企业新建或购买农产品清洗、分级、包装、腌制、储藏、保鲜、烘干、切割等设施设备的支持力度。拓展农业功能价值,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创建一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单位,建设一批“江村山村”,培育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景点线路,创建一批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
4.强化特色产业科技支撑
加强科技平台建设,建设三峡山地特色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二期工程;依托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三峡柑橘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开展揭榜攻关;运营建设好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三峡运营中心;推动建设长江上游名特鱼类保种中心、辐射三峡库区的优质鱼苗供应基地、全市长江珍稀鱼类博物馆; 加快中药材种源繁育示范项目建设;持续提升芦花鸡西南片区核心育种保种场、德康种猪场生产水平。深入推进科研合作,积极与中国农业大学、西南大学、三峡学院、三峡职业学院、三峡农业科学院、重庆市中药研究院、重庆市茶叶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开展院地合作、校地合作。不断提升信息化水平,建设智慧猪场、智慧果园等一批数字农业示范基地;提高山地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建成一批植保无人机、智能除草机、轨道运输机应用示范果园。大力培育科技人才,实施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实施乡村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农村致富带头人培养、高素质农民培育提升行动。
5.加力推进农产品产地仓储及流通体系建设
推进仓储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全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试点项目,建设一批仓储冷链设施,实现新鲜农产品保质增价。推进流通体系建设,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建成1个以上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打造1个以上功能齐全、服务良好的农村电商县级公共服务中心、农产品电商物流分拣中心。整合现有各镇村电商平台功能作用,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
6.积极拓展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
积极参加各类农博会或农贸会、展销会等,集中推介、展示、销售特色农副产品。举办重要节会,打好“三峡牌”,持续提升三峡柑橘、三峡天丛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办好三峡柑橘国际交易会、三峡特色水果推介会、三峡茶叶斗茶大赛等重要节会。促进市场营销,至少对接联系1个以上的批发市场、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等经营主体,与脱贫镇村建立长期稳定的购销关系;每年应组织网络直播带货活动1次以上;每年至少召开1次特色农产品销售形势分析会。加强区域合作营销,深化鲁渝消费协作,携手实施产销对接、电商帮扶、展会推介等行动,推动鲁渝消费协作由市县“一对一”结对帮扶向跨市县协同帮扶突破,打造鲁渝消费协作“升级版”。
7.推进“三变”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推进“三社”融合,坚持以农村“三变”改革为抓手,深入推进“三社”融合发展;拓展“三变”改革试点村覆盖面;建强建实基层供销社,开展“村社共建”,建设一批村级综合服务社;建立完善产权制度体系,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探索农村资源要素市场化定价机制,推动农村各类产权流转交易公开规范运行。壮大集体经济发展,重点探索产业带动、资源开发、服务创收、租赁经营、项目拉动等路子,带动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发展。
8.健全完善产业发展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
积极推广资产收益、土地流转、资金入股、房屋联营、务工就业、产品代销、生产托管、租赁经营8种利益联结方式,激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监测联农带农情况,加强对产业项目联农带农情况动态监测,将政策扶持与联农带农效果有效挂钩,对资产闲置、经营亏损、效益低下、不落实相关联农带农政策的产业项目,要及时进行整改或终止扶持项目资金。全面上线运行农业农村产业项目利益联结监督管理大数据平台,强化“三资”监管。
9.逐步提升财政资金用于产业发展比例
提升财政资金投入比,加大产业发展资金投入,财政资金用于产业发展占比不得低于上一年比重。规范资金审批流程,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支持项目,要统一汇总报区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后实施,不得擅自进行调整。
10.建立健全督导考核工作机制
巩固提升特色产业工作专班,每月开展1次现场办公,每季度开展1次工作调度,每半年向区委、区政府作1次专题汇报,每年召开1次工作总结会议,每年年底将特色产业发展年度工作情况报市委农办。工作专班各成员单位要将工作开展情况按时报送工作专班办公室。区委农办将特色产业发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区委农办会同区委、区政府督查科将特色产业发展纳入督查督办范畴,对重点工程、重要事项进行跟踪督办问效问责管理。
记者 夏荣伟 通讯员 向真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