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笋塘核心商圈有机更新关乎民生。如何走出一条更有温度、别具特色的城市更新之路?万州的市民聚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居民居住品质,以“住有优居”为导向,给出了相关建议。
记者 别玥
市民李亚东:高笋塘核心商圈的房屋大多年代久远,我建议对部分建设年代较久、安全隐患较大的老旧小区进行改造。坚持“一栋一策”的工作思路,开启老旧住宅的“蜕变”之路。
具体而言,在建筑风格上,可以统一改造成传统民居建筑风格,改造后彰显历史建筑元素,颇具古色古香的建筑魅力。在居住条件上,可以根据居民原有户型面积匹配相应的房型,完善厨房、卫生间等功能,改善日照、通风等条件。同时,在小区规划中,设置消防通道,增设非机动车棚、垃圾分类点等,增加绿地面积与活动场地,美化居住环境。整治后,小区安全隐患得以消除,配套设施更加完善,居住环境显著提升,让“忧居”变为“优居”。
市民唐泓:我觉得高笋塘核心商圈有机更新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坚持用系统思维推进城市治理,将生态保护、环境整治与老城有机更新紧密结合,以老旧小区、棚户区整治为契机,着力解决影响、制约生态环境质量的难点、阻点。比如目前正在推进的高笋塘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就是改善居民居住环境的一大有利举措,改造完成后,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城市提质。同时,加大力度对高笋塘商圈水环境进行整治,在河道两侧修建滨水绿道、城市游园,打造水清岸绿、景色迷人的生态景观,使之成为周边居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市民马乐乐:流杯池作为万州的文化景点,建议用好黄庭坚、李白等古代文人效应,立足地域特色,挖掘文化内涵。对文保建筑采取以点带面、深入挖掘的方式,打造主题街区,建成充满特色古韵的文旅街区。同时,盘活区域存量资源,加强项目自身“造血”功能,引导、鼓励新业态、新经济入驻,成为万州市民和外地游客打卡“胜地”,全面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市民傅虹羽:高笋塘核心商圈绿化少,我建议积极探索绿化模式,新增城市绿地面积,持续扩大绿色空间。可以结合街区更新,因地制宜推进“留白增绿”,充分利用拆违及闲置地、边角地,高标准规划建设口袋公园、微绿地,为市民打造更多公共绿色休闲空间。
同时,深入挖掘立体绿化资源,利用学校、医院和单位等建筑楼体建设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不断促进城市品质提升和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市民朱思琪:我建议高笋塘核心商圈不要一味追求商业气息,可以还原以前的小桥流水和文艺气息。譬如新华书店旁边那条卷道,可以打造成一条文化巷子,这条巷子比较静,可以将各种书店、文化用品、文物迁入这条巷子,再对小巷进行提档升级,以此提升高笋塘核心商圈的文化氛围,提升万州老城文化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