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
高笋塘街道 太白街道 牌楼街道 双河口街道 龙都街道 周家坝街道 沙河街道 钟鼓楼街道 百安坝街道 五桥街道 陈家坝街道 高峰街道 天城街道 九池街道 龙沙镇 响水镇 武陵镇 瀼渡镇 甘宁镇 熊家镇 小周镇 高梁镇 李河镇 分水镇 孙家镇 余家镇 后山镇 弹子镇 长岭镇 新田镇 新乡镇 走马镇 罗田镇 龙驹镇 白土镇 长滩镇 太安镇 白羊镇 太龙镇 郭村镇 大周镇 柱山乡 铁峰乡 茨竹乡 溪口乡 长坪乡 燕山乡 梨树乡 恒合土家族乡 普子乡 黄柏乡 地宝土家族乡
当前位置:首页 > 万州资讯 > 正文

重庆三峡库区腹心带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获批

发布日期:2022-07-13 14:11 来源:上游新闻
摘要:记者从市规划自然资源局获悉,日前,重庆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成功申报国家“十四五”期间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下称:“项目”),获得中央奖补资金20亿元,目前首期6亿元资金已到位。

7月7日,记者从市规划自然资源局获悉,日前,重庆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成功申报国家“十四五”期间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下称:“项目”),获得中央奖补资金20亿元,目前首期6亿元资金已到位。

该项目由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共同申报。项目区位于三峡库区腹地,幅员面积超过1.5万平方公里,包括万州区、涪陵区、丰都县、忠县、云阳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6个沿江区县。项目计划总投资55.38亿元,将用3年时间,系统推进三峡库区腹心地带上中下游、山上山下、左右岸、干支流综合治理与系统修复。

长江干流338公里横贯项目区全域,自然生态、历史人文资源丰富

市规划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三峡库区总面积5.4万平方公里,长江长度693公里。其中,三峡库区重庆段面积占比85.6%,长江长度占比85.9%。

▲项目区域示意图。市规划自然资源局供图

项目区内,长江干流338公里横贯全域,38条一级支流呈树枝状分布,共有574条大小河流,水资源总量占三峡库区的27%。

顺江而下,项目区地形从低山向中山过渡,山体屏障森林带状分布,秋沙鸭、红脚隼、红脚锦鸡、白鹤等珍稀孑遗物种众多。沱、岛、半岛、湿地、湾等特色资源丰富。

不仅如此,项目区内还有皇华岛、石宝寨等历史文化遗产,总人口超过480万人。以长江为轴,两侧山脊为界,地势向河谷倾降,沿江宽缓地带农业耕作集中,人口城镇沿江集聚。江城、江镇、江村、江景交相辉映,历史人文底蕴厚重。区域内人与自然交互作用强烈,亟需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是建设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示范区的重要区域。

实现三峡库区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的关键一环

市规划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本项目也是实现三峡库区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的关键一环。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湖北和重庆已分别在三峡库区库首和库尾实施了国家试点工程,库首主要解决了三峡大坝周边的土壤污染、岸线侵占、水土流失等问题,库尾主要解决了长江及嘉陵江交汇区域森林退化、山体屏障破损、水污染等问题。

项目区处于中间区段,是库区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问题最突出的区域,亟需开展一体化保护修复,协同上下游试点成效,确保三峡水库稳定高效发挥功能。

项目实施方案从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和解决项目区突出生态问题出发,通过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达成项目区水环境质量持续稳定的总体目标。

具体来说,项目将协同三峡库区库首、库尾试点成效,以长江为轴,突出山上山体屏障区水源涵养功能、山下宽缓农业区水土保持功能、长江左右岸滨江廊道区生态缓冲功能,结合生态本底特色,兼顾自然地理单元完整性、生态系统关联性、生态问题差异性,在项目区上游、中游、下游三个分区中划定修复单元,综合部署各子项工程,系统推进上中下游、山上山下、左右岸、干支流综合治理,实现项目区的整体保护与系统修复。

分上游、中游、下游进行保护修复,包括9项重大工程54个子项目

据此,项目共划定8个修复单元,统筹部署9项重大工程,54个子项目。根据项目区生态本底和地形地貌特征,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分区。

在项目区上游,长江左岸滨江区域以低山地貌为主,划分为面源污染防治、石漠化综合防治2个单元,布置12个子项目,主要采用坡耕地农田径流拦截与再利用、农药化肥减量控害、土地平整、低效林改造等措施,防控面源污染,改善石漠化状况。

在项目区中游,左岸为宽缓农业区,右岸为山体屏障区,划分为土地综合整治、面源污染防治、水源涵养修复、消落区综合治理4个单元,布置24个子项目,主要采用土地平整、雨污管网改造、林业病虫害防治、生态隔离带建设、库岸整治等措施,防控面源污染,增强岸线缓冲功能,提升消落区生态功能。

在项目区下游,以中山地貌为主,长江两侧山体高耸,划分为2个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单元,布置16个子项目,主要采用封禁治理、保土耕作、国土绿化提升、矿山生态修复等措施,巩固山体水源涵养功能,提升区域水土保持能力。

该负责人表示,重庆计划用3年时间,通过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针对性解决区域水土流失、面源污染、石漠化及消落区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同时进一步降低区域内项目水土流失率,提升区域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能力;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保障长江干流II类水质稳定达标,持续推动项目区水生态安全稳定;提高特色农产品、历史人文资源等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推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切实增强移民区县群众福祉。

延伸阅读:

数读“十三五”重庆山水林田湖草国家试点具体成效

“十三五”期间,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成功实施了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通过三年攻坚,试点工程建成216个地下水监测站点,完成650亩污染土壤治理修复,完成8070公顷土地整治,完成994公顷矿山修复,完成46公顷湿地保护修复,实施营造林55万亩,配合完成“四山”拆违复绿234万平方米,雨污管网建设改造334公里,移除整治各类船舶173艘,建成生态护岸73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