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42沪蓉高速万州区双河口收费站,渝警骁骑列队迎接援沪医疗队。
抱抱英雄妈妈。
家人团圆。
眼泛泪花。
深情相拥。
接妈妈回家。
同饮一江水,沪渝一家亲。
6月4日下午,搭载着50名重庆援沪医疗队万州医护人员的大巴车平安抵达万州双河口收费站。渝警骁骑列队、群众掌声雷动,鲜花、红旗、横幅……充满着迎接英雄归来的仪式感,医护人员们饱含热泪,隔窗与大家挥手致意……
去时无畏,归来无恙。从4月14日紧急出征,15日进入方舱医院,他们舍弃一个“家”,保卫一座“城”。千里驰援上海期间,他们把医院当“战场”,连续奋战了42个日夜,不负党和人民重托,圆满完成了本次驰援任务胜利凯旋,为打赢上海“疫情保卫战”贡献出了万州力量。
现场
众人拉着横幅手捧鲜花,翘首期盼英雄凯旋
“欢迎回家!”6月4日14时14分许,经历了42天援沪抗疫、10天集中医学隔离观察后,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援沪医疗队圆满完成任务,平安抵达万州双河口收费站。现场,整齐的迎接队列、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无不诉说着对“逆行者”的敬意。
短暂的会面后,由警车开道,铁骑护送,引导载着医疗队员的大巴车驶向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沿途,不断有自发而来的市民和车辆向他们挥手致敬。
与此同时,在医院惠恩楼大门口,早已等候的援沪医疗队员的家属、同事和朋友们拉着横幅、手捧鲜花,翘首期盼英雄凯旋。他们中有白发苍苍的双亲;有蹒跚学步的稚子;有内敛低调的爱人……
14时45分许,医疗队的大巴车缓缓驶入众人的视线。“妈妈,妈妈!那是妈妈!”透过车窗,一位小朋友一手捧着鲜花、一手挥着五星红旗,大声呼喊着车内的妈妈。在大家的欢呼声中,50名医疗队员一一走下大巴,接过家属献上的鲜花,与家人拥抱。
“50多天没看到娃儿,他都长高了。”一下车,医疗队员张思就看到了等候的儿子和老公,接过他们送上的鲜花,张思湿了眼眶。“回家很开心。”“回到万州了,久违的感觉!”……现场,医护人员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接下来,队员们将进行14天的居家健康监测和休整,然后回归岗位。大家纷纷表示,结束后必将以更饱满的精神、更昂扬的斗志、更务实的作风回到工作岗位上,继续为万州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历程
42个日夜艰苦奋战,牢牢守住“三零”底线
那日白衣执甲,逆行出征;今日不辱使命,平安凯旋!
4月初,上海新冠疫情严峻,上海告急。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积极响应党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号召,于4月3日组建起一支由重症、呼吸、感染、妇产、医务、护理、院感等多个学科的50名医务人员组成的援沪医疗队,其中35人再次冲锋抗击新冠疫情一线。
组织一声令下,医疗队闻令而动!
4月14日下午,医疗队奔赴重庆紧急集结后驰援上海,投身这场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的上海“疫情保卫战”中。
4月15日,深入松江区1号方舱医院二期病区、3号方舱医院实地勘察并参与方舱筹建;4月17日,3号方舱医院收治患者;4月19日1号方舱医院二期病区收治患者;4月22日,进驻1号方舱医院一期病区;5月8日、9日先后进驻佘山锦江、九亭定点医院。
“42个日夜,我们‘建方舱、战定点’,奋战在两个方舱和两个定点医院之间,哪里有战场哪里就有我们的身影。”据重庆援沪医疗队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领队刘勇介绍,万州医疗队既是首批进入方舱医院开展工作,也是坚守到最后撤离定点医院的队伍,所有队员都表示,“疫情不退,我们不退。”
在沪期间,全体医护人员坚守4个“战场”,各司其职、竭尽所能,工作涵盖管理、医疗、护理、院感、质控、后勤、应急等多个方面。老同志、老党员以身垂范、冲锋在前,全体队员积极践行医者初心、无私奉献,以实际行动展现了“打主力、当先锋”的担当,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圆满完成了援沪抗疫任务。
“42天中,我们和援沪医疗队其他队员一道,在4个‘战场’,共收治患者5009名,核酸采样5.5万人次。”刘勇称,全体医护人员弘扬“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经42个日夜艰苦奋战,于5月25日圆满完成抗疫任务后平安返渝,为上海人民筑起最坚实的抗疫屏障。而此次援沪抗疫,重庆援沪医疗队也牢牢守住了“零重症”“零死亡”“零感染”的底线。
“我们将继续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回到工作岗位上,以昂扬的精神风貌投身到各自的工作中,为守护人民健康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刘勇说道。
花絮
“终于等到你回来,想你啦”
“妈妈,终于等到你回来,想你啦!”医疗队员易玲的大女儿沙雨晨看见妈妈从大巴车上下来,很是激动。带着妹妹迫不及待地迎上去,给了妈妈一个大大的拥抱。几十天的思念,母女三人眼角都泛起了泪花。
“妈妈援助上海抗疫,我感到非常自豪。”沙雨晨说,前几天,她就得知妈妈即将回来了。当天,她和妹妹6点就起床,掐着时间早早来到医院等候,就是希望妈妈一下车就能看见她们。
陪着沙雨晨两姐妹来的,还有她们的外婆。由于易玲的老公在白土镇上班,只有周末才回家,平常都是易玲带孩子。在易玲决定援沪之时,她的父母毅然支持,挑起了照顾孩子们的重担,并对女儿说,“我们会做好后勤工作,你安心在前线战斗,早日平安归来!”
现场,老人一个劲儿地对女儿说:“健康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回家过端午节……”
记者 付馨瑶 程蕾/文 冉孟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