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莽莽 层林叠翠
5月的雨,轻轻敲醒沉睡的大山,平湖两岸,群山峻岭,愈发厚重,江风徐徐吹来,千山一碧,绿波汹涌,一幅“层林叠翠幽香远,水平如镜映山巅”的秀美画卷正在徐徐铺开。
近年来,万州全面落实林长制推动“林长治”,加快实施“两岸青山·千里林带”项目——执绿色之笔,一笔接着一笔绘,一年接着一年干,以尺寸之功,积千秋之利,于青山绿水间创造和谐美好。
综 述
以尺寸之功 绘生态画卷
苍翠葱茏的大山绵延不绝,山腰云雾缭绕,看不清山与树的界限。日前,记者来到黄柏乡向龙村,“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美景呈现在眼前。
“以前这里都是石山包,这两年全部栽上了树木,不光有中山杉,还有桂花和红叶石兰,成片成片的,现在我们整个村子都变美了。”村民们七嘴八舌说起了村里从“光秃秃”到“绿油油”的嬗变。
“以尺寸之功,绘生态画卷。”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区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石漠化综合治理、三峡后续植被恢复等林业重点工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全区国土绿化依托退耕还林、三峡后续植被恢复等重点生态工程,实施天然林保护185.4万亩、退耕还林68.8万亩、三峡后续植被恢复23.7万亩、石漠化治理2.5万亩、长江防护林三期0.7万亩,完成营造林95.7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达56%,长江两岸森林覆盖率达70%,生态屏障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同时,通过新一轮退耕还林,推进城市、集镇、农村“三位一体”全域绿化,推动生态林、产业林、景观林“三林共建”,加快实现全域“应绿尽绿”,确保森林覆盖率和长江两岸森林覆盖率逐年增长;抓紧实施“两岸青山·千里林带”项目,完成瀼渡河、石桥河、新田河三条流域生态修复4万余亩;以中山杉生物治理为支撑点,打造消落区生态治理示范基地,实施库区消落带生物治理超过3200亩,绿化库岸70公里;创建绿色示范村67个,栽植农村“四旁树”30万株。
长江两岸树木葱茏
积千秋之利 展层林尽染
为加快构建长江生态廊道,进一步织牢“防护网”,我区紧紧围绕“+生态”的思路,发展板栗、核桃、笋竹、木本油料17万亩;按照“生态+”发展模式,发展休闲养生型康养业,积极推进生态效益共享,建设森林康养基地2个、森林康养小镇1个,推动铁峰山国家森林公园、乌龙池市级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森林生态游憩园,大力提升全区森林质量和数量。
据了解,2021-2030年,我区将着力构建长江两岸山体“四带”格局——消落区固土涵养生态带、滨江景观生态隔离带、中山生态产业发展带、高山生态防护林带,规划完成营造林32.56万亩,其中森林数量提升8.4万亩、森林质量提升24.16万亩。包括退耕还林,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新(改)造经济林,农村“四旁”植树,疏林地及未成林地培育,宜林造林与灌木林地培育,景观示范林建设,森林抚育,低效林改造,建成区、园区及码头绿化美化等8个方面,“十四五期间”完成19.5万亩,“十五五期间”完成13.06万亩——初夏的清晨,静立平湖之畔,在绿树成荫的水湄着陆,河水静静地流淌,弯延着,望不到尽头,白云惬意地舒卷、轻轻地飘去,眼前,群山绵延,层林尽染。
故 事
廖炳:时间未老 理想仍在
整整39年,时代在变,他的初心不变,从一个山头到另一个山头、从一片绿洲到另一片绿洲、从风华正茂到两鬓斑白,他将青春年华献给了脚下这片热土,献给了热爱的林业事业。
是的,时间未老,理想仍在——他就是区城郊林业站今年59岁的廖炳。
“一方山水一方风情。”对于今年59岁的廖炳来说,每天早上睁眼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珍稀植物园转一转,看看他心爱的那些“宝贝”是否安好。
重庆三峡珍稀植物园
“珍稀植物品种达到45种4.2万株,包括红豆极杉、崖柏、珙桐、疏花水柏枝、鹅掌楸……特别是我们现在已经掌握了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荷叶铁线蕨分株繁殖技术,开始探索野外回归试验。”说起三峡珍稀植物园、说起自己钟爱的事业,廖炳打开了话匣子。
自20岁参加工作以来,廖炳一直在林业一线工作。2010年12月担任区城郊林业站负责人,从第二年开始,城郊林业站作为业主单位先后承担了全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石漠化治理、绿化长江、植被恢复等13个重要林业项目的建设,在他的带领下,所有项目都取得很好成效,为万州增添森林面积10万亩,城郊林业站多次获得重庆市人社局、林业局先进集体称号,万州区林业系统先进基层党支部和先进集体称号,廖炳也连续八年被评为万州区林业系统先进个人。
2014年,廖炳临危受命,主持建设珍稀植物专类园,经过8年时间的努力,共建珍稀植物专类园达11个,占地达278亩,珍稀植物保育区64亩。为进一步丰富植物园珍稀植物品种和数量,从当年开始,廖炳带领技术团队投入到珍稀植物的人工繁殖中,截至目前,已成功繁殖红豆极杉、崖柏、珙桐、疏花水柏枝、鹅掌楸等十余个品种8000余株。
短短8年时间,万州珍稀植物园新增植物224种31万株,其中珍稀植物品种达到45种4.2万株,成为具观赏、游憩、科普、物种保护一体的重要基地……
今年,是廖炳从事林业工作的第39年。39年的坚守,碧波荡漾的平湖已是两岸滴翠、林木葱郁,而对于廖炳来说,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现 场
人工繁育荷叶铁线蕨取得成功
荷叶铁线蕨是三峡库区特有的珍稀植物,由于野生荷叶铁线蕨濒临灭绝,我区采用人工繁育的方式扩大其植物种群数量,目前已经成功繁殖2万株,并开始保育性野外回归试验。
铁线蕨人工栽培现场
连日来,三峡珍稀植物园的恒温大棚内,分株繁殖的荷叶铁线蕨长势良好,发出了嫩绿的新芽。
“我手上这盆植物,就是荷叶铁线蕨,它虽然貌不惊人,但是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恐龙时代,有植物“大熊猫”的美称,也是三峡库区特有的珍稀植物,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城郊林业站站长谭中华介绍,荷叶铁线蕨又名荷叶金钱草,是铁线蕨科最原始的类型,通常情况下生长于海拔200米左右温暖、湿润和没有荫蔽的岩石表面的薄土上、石缝或草丛中,生长要求非常高。从目前的调查来看,在整个亚洲,只有位于三峡库区的万州、石柱等个别地方有分布。近年来,由于人为破坏和自身繁殖慢等原因,野生荷叶铁线蕨已经濒临灭绝,抢救工作迫在眉睫。
谭中华告诉记者,2020年9月,三峡珍稀植物园在园内选取与原生地环境接近、同时便于保护和观测的地块2亩,开展保育性回归试验,试验性栽植荷叶铁线蕨2000株,探索观察它的野外生长情况。下一步,林业技术人员将探索荷叶铁线蕨孢子繁殖技术,通过增加多种繁殖方式,增加荷叶铁线蕨种群数量。
记者 黄玉保 吴狄 通讯员 范声英 王树生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