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
高笋塘街道 太白街道 牌楼街道 双河口街道 龙都街道 周家坝街道 沙河街道 钟鼓楼街道 百安坝街道 五桥街道 陈家坝街道 高峰街道 天城街道 九池街道 龙沙镇 响水镇 武陵镇 瀼渡镇 甘宁镇 熊家镇 小周镇 高梁镇 李河镇 分水镇 孙家镇 余家镇 后山镇 弹子镇 长岭镇 新田镇 新乡镇 走马镇 罗田镇 龙驹镇 白土镇 长滩镇 太安镇 白羊镇 太龙镇 郭村镇 大周镇 柱山乡 铁峰乡 茨竹乡 溪口乡 长坪乡 燕山乡 梨树乡 恒合土家族乡 普子乡 黄柏乡 地宝土家族乡
当前位置:首页 > 万州资讯 > 正文

服务助力 资金加持 智力撬动 积蓄动能万州区加强科技型企业培育 打造创新创造“生力军”

发布日期:2022-05-16 11:26 来源:三峡传媒网
摘要:新时代下,科技创新并不是新鲜词汇,却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具分量。一个个跳动的数字背后,是我区科技部门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使命感,务实奋进,加强科技型企业培育,打造创新创造“生力军”,向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的一个缩影。

高新技术企业金龙集团测试车间。

高新技术企业重庆友友利鸿玻璃有限公司实验室。

高新技术企业施耐德公司生产现场。

科技型企业西偌帕斯公司实验室。

科技型企业总量达653家、同比增长35.3%;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1家,同比增长28.5%,涉及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新材料、生物与新医药、电子信息、高技术服务、资源与环境等八大领域;科技型企业上市挂牌10家,市级新产品、高新技术产品90%以上实现产业化,战略性新兴制造业产值比重提高到23.34%,在渝东北地区示范引领作用明显;全社会研发累计投入40.5亿元,居渝东北第一;全区具有行业先进技术水平的市级新产品达到121个、市级高新技术产品达到109个、市级农业新品种达到11个,高质量发展态势逐步显现……


新时代下,科技创新并不是新鲜词汇,却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具分量。一个个跳动的数字背后,是我区科技部门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使命感,务实奋进,加强科技型企业培育,打造创新创造“生力军”,向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的一个缩影。


服务助力


为科技型企业发展“添劲”


“区科技局多次派专人到厂里,从成果管理及转化、研发费用归集等方面进行建档指导,着力提升企业创新管理水平,助力公司今年成功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近日,迎着雨后春日的暖阳,站在公司大门口,看着园区内郁郁葱葱的花草,重庆友友利鸿玻璃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宜骏满脸笑容地对记者说。近几年来,在区科技局等部门的支持下,公司新材料研发23项,累计申报发明专利3项,取得技术创新成果23项、实用新型专利证书19项、软件著作权13项,获国家级行业科学技术创新奖1项;企业在渝东北地区同行业中实现独具“四个核心唯一”。


据了解,为助力科技型企业做大做强,区科技局以创新方法引领,聚焦全区工业企业,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将政策送上门、服务送到家,为科技型企业量身定制“大礼包”: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入库一批、提升一批”的工作路径,落实重点企业“一企一档”工作机制,实施“科技创业团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入库-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培育梯度体系。


同时,定期为各乡镇、产业园区、创业孵化基地举办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宣讲,讲解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相关政策以及操作流程等方面的内容,并对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发展前景好的科技类企业进行高质量孵化。对入库的科技型企业进行现场走访,详细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鼓励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并对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进行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科研项目专项申报方面给予“一对一”辅导服务和政策答疑,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的培育,加快推进重大科创载体建设,通过技术创新带动产品创新和生产经营模式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形成发展新优势。


资金加持


科技金融为企业发展“加油”


“科技型企业的成长需要长期的呵护、点滴的浇灌和精心的培育。”为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大力营造创新生态环境,促进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服务我区“一区一枢纽两中心”建设,赋能科技型企业发展新动能。从2018年底开始,我区正式启动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并首次建立科技创新资金分级承担机制,对122个2020年度区级科技创新激励性项目安排626万元资金予以补助奖励。分2批次征集区级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类、农业类、社会公益类以及产学研合作类等科研项目共计335项,通过形式审查、专家评审、部门会商等环节,拟立项79项,安排财政科研资金910万元。资金安排集中向企业倾斜,支持企业科技研发资金815万元,占区级科研项目安排资金的90%,通过资金的不断加持,为科技型企业发展“加油”。


智力撬动


激发科技创新的“源动力”


“高层次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源动力。”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几年来,我区将注重引进与培育,完善并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实现科技创新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持续推进重庆“英才计划”“平湖英才”“科技特派员”等人才队伍建设,新建立了科技咨询专家库,入库专家279名;推动新建一批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联合重点企业实施高端人才引进“一企一策”精准服务,加强培养引进本科生、高职生等基础技能人才,注重留住用好在万高校毕业生;建立“土专家”特聘制度,充分发挥本土实用型技术人才的作用;健全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深化科技人才评价改革,放宽民营企业人才职称申报条件;建立健全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机制,畅通职称评价“绿色通道”,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推进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人才服务证制度,建立全过程、专业化、一站式人才服务体系,切实提供住房落户、子女就学、配偶就业、医疗保障等方面便利,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到万州创新创业。


同时,建立辖区高校院所创新团队库,入库团队77个。目前全区国家万人计划人选、重庆“英才计划”“鸿雁计划”“平湖英才”等高层次人才达到116人,全区专业技术人员达到9万人,研发人员达到3592人,市、区级创新创业示范团队达到44个。涉及工业、农业、社会事业等多个领域,为我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实现科技创新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通过智力“撬动”,激发科我区科技创新的“源动力”。


积蓄动能


打造创新创造的“生力军”


通过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科学引育布局创新主体,不断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活力,全区科技型企业总量达653家、同比增长35.3%,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1家,同比增长28.5%,涉及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新材料、生物与新医药、电子信息、高技术服务、资源与环境等八大领域;科技型企业上市挂牌10家,努力抢占科技创新“高点”,市级新产品、高新技术产品90%以上实现产业化,战略性新兴制造业产值比重提高到23.34%,在渝东北地区示范引领作用明显。同时,一大批技术水平高、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科技型企业脱颖而出。全社会研发累计投入40.5亿元,居渝东北第一;全区具有行业先进技术水平的市级新产品达到121个、市级高新技术产品达到109个、市级农业新品种达到11个;20项科研项目成果获市政府科学技术奖,创历史新高,高质量发展态势逐步显现。


“坚持科技创新面向经济社会主战场,突出技术与产业、民生相结合,积蓄创新动能。”据了解,接下来,我区将重点支持百亿级铜、特铝、芯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发展,形成新兴产业集群;持续加强大健康医疗医药技术研发,重点打造基础医学研究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医学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四大中心”,推进实施“科卫联合医学科研项目”,助推三峡国际健康城发展;立足我区“双两百”大城市格局,重点围绕城市管理、智慧交通、污染防治、公共安全、灾害监测预警及防治等方面加强技术研发;聚焦“双百亿”工程,重点围绕生猪、经果林等产业组织实施一批重点研发项目,打造创新创造的“生力军”,让科技创新为万州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

记者 黄玉保 通讯员 邹文武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