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
高笋塘街道 太白街道 牌楼街道 双河口街道 龙都街道 周家坝街道 沙河街道 钟鼓楼街道 百安坝街道 五桥街道 陈家坝街道 高峰街道 天城街道 九池街道 龙沙镇 响水镇 武陵镇 瀼渡镇 甘宁镇 熊家镇 小周镇 高梁镇 李河镇 分水镇 孙家镇 余家镇 后山镇 弹子镇 长岭镇 新田镇 新乡镇 走马镇 罗田镇 龙驹镇 白土镇 长滩镇 太安镇 白羊镇 太龙镇 郭村镇 大周镇 柱山乡 铁峰乡 茨竹乡 溪口乡 长坪乡 燕山乡 梨树乡 恒合土家族乡 普子乡 黄柏乡 地宝土家族乡
当前位置:首页 > 万州资讯 > 正文

高梁镇:锚定“3+2”战略不动摇 推进“人城景业”融合发展

发布日期:2022-05-09 08:53 来源:万州时报
摘要:高梁镇地处要衢、连山带水,具有城市近郊的区位优势和一二三产业均衡发展的产业特点。在投身区委、区政府加快建设“一区一枢纽两中心”、争当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排头兵发展战略中,高梁镇立足自身优势,注重实践性、开放性、融合性,锚定“3+2”战略工程,即打造万州城区西花园、中小企业孵化园、商贸物流创新园、乡风文明示范镇、社会治理示范镇。

cbddf326-27a8-4593-93cd-e965e7c4f4a6_tif.jpg

生态美如画

锚定“3+2”战略不动摇 推进“人城景业”融合发展——访高梁镇党委书记罗晓云

高梁镇地处要衢、连山带水,具有城市近郊的区位优势和一二三产业均衡发展的产业特点。在投身区委、区政府加快建设“一区一枢纽两中心”、争当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排头兵发展战略中,高梁镇立足自身优势,注重实践性、开放性、融合性,锚定“3+2”战略工程,即打造万州城区西花园、中小企业孵化园、商贸物流创新园、乡风文明示范镇、社会治理示范镇,力争未来五年GDP达到2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万元,努力实现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高梁目标。近日,高梁镇党委书记罗晓云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A 访谈 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高质量推进两项任务

高梁镇的工业发展有良好基础,一直走在全区镇乡前列,高梁镇现有企业法人单位420家,经济基础稳固,业态种类多样。高梁镇党委、政府将把主要精力放在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上。

罗晓云说,高梁镇是近郊大镇,辖区企业法人单位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7.16亿元,未来五年,高梁镇经济发展的主导思想是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和融入城区两项任务,力争GDP达到2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万元。

具体讲,第一产业要在产销上发力,一村一品,走好“合作社+品牌”之路,让农产品高位对接大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保耕地面积、保粮食产量;第二产业要在招商上发力,打通土地要素瓶颈制约,为中小企业孵化提供全流程服务,为全区制造业梯队发展做好基础性工作,以高梁商会为平台,全方位推动产业链招商,同时深化总部经济服务工作,提高财税保障水平,力争今年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3000万元以上;第三产业在“融合”上发力,脚踏实地推动贝壳山高山地产开发,七星谷、金菜篮、龙头石、素曼庄园等知名乡村旅游产业连珠成串,打造城区近郊的诗画田园。

2019年,高梁镇荣获重庆特色商贸小镇称号和重庆互联网小镇称号,高梁镇辖区现有商贸流通企业48家,销售收入8500万元。

辖区锐远灯饰从年产300万元发展到现在的5000万元,新研发的宠物产品成功打入欧美市场,线上销量已达线下销量的3倍。

罗晓云表示,下一步,高梁镇党委、政府将不断擦亮重庆特色商贸小镇和重庆互联网小镇这两块“招牌”,积极扶持文明餐厅、仁合意超市等“四上企业”提档升级,适能化改造农贸市场,规范引导夜市经济,推动商贸物流业繁荣发展。同时,在互联网小镇建设方面,高梁镇将依托村(社区)光纤全覆盖、4G信号全覆盖和48个全球眼监控等硬件基础,提升场镇建管、社会治理数字化水平;培育2-3个“流量新秀”,拓展农产品、工业产品线上市场;探索“5G+智慧”进社区、进楼栋,让物业、养老、疫情防控信息化进程更有温度。

1f3b1d2a-c478-431b-92e5-61295e4e4214_tif.jpg

贝壳山

B 在行动 坚持城镇秩序和农村生态“两手抓、两手硬”

日前,记者走进高梁镇发现,场镇及沿途干净、整洁,场镇面貌焕然一新,秩序井然。这里天蓝地青,水绿村美。高梁,像一首抒情的诗、一幅泼墨的画、一首动听的歌。

城镇是人的栖息地,人是秩序的创造者。坚持城镇秩序之美和农村生态之美“两手抓、两手硬”。高梁镇重点强化门前三包、市政基础设施维护、文化符号投放,规范广告位、停车位、流摊位,重点解决扬尘、噪音污染问题和逢年过节交通“中梗阻”问题。认真开展为期两个月的场镇综合整治,努力把场镇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其次,深化城镇文明建设,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契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住法治建设的底线、理想道德的高线、乡风民风的中线,深化“文化惠民、丧嫁革新、民风评议、民约倡树、政策宣传、家风培育”等“六位一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我们定义了生态秩序高梁,将持续开展‘双亮’实践,结合‘江村山村’活动,以点带面‘亮’遍全域。未来5年内,规划打造自治院落352个、美丽庭院130个。落实垃圾分类处置工作,持续开展环保‘五大行动’,实现天蓝地净、风听草眠,将寨堡文化融入乡村建设之中,让高梁处处见得到山水、记得住乡愁。”罗晓云说。

在场镇管理方面,高梁镇出实招、动真格,场镇“颜值”再提升。在乡村振兴方面,高梁镇定义的美丽高梁,既有场镇的秩序之美,又有农村的生态之美。对此,罗晓云表示,高梁镇将继续推动双亮工作,结合“万企兴万村”活动,以点带面,“亮”遍全域。此外,更加注重法德共融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5年内,规划打造自治院落352个,创建孝德文化+人居靓化的美丽庭院130个,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以全民参与为目标,把农村社会治理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事业是干部干出来的,工作是干部做出来的,高梁的发展离不开干部的付出,在干部队伍的建设中,高梁镇的总体目标是实现政治、业务、廉洁“三个过硬”。在考核机制上,高梁镇建立了办站所中心、干部、村(社区)的三级考核体系,体现考核的简洁性、客观性、及时性,突出主要指标、强调过程控制,月初明确目标,月底清理结果,形成靠工作实绩吃饭、拿管理水平说话的良性竞争局面。在干部队伍建设上,高梁镇严格落实选人用人机制,按照“人岗相适、人事相宜”的原则,大幅优化调整人员配置,用其所长,用其所愿,选拔任用中层干部11人,储备40岁以下青年干部13人。在机关管理上,高梁镇建立了“两例会、两通报”制度,即办站所中心周例会、班子月例会、考勤通报和工作通报制度,工作周清月结,把执行力作为“生命线”,建立务实、创新、协作、高效的机关文化。

7a47ec0a-efab-4f79-8049-ec8a1833323f_tif.jpg

美丽乡村

看现场 发展农旅融合助村民增收

近日,位于高梁镇沙坝村6组的素曼庄园内,流水潺潺,中老年人呼朋唤友,打起了气排球;孩子们也在游乐场上追逐、嬉戏、打闹,好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游画卷。

“庄园发展目标是打造一个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农旅综合体项目,庄园选址及周边自然禀赋条件优越,山、林、田、土、洞、泉、石、溪、渠、水、桥、路具备,使苎溪河畔有一个‘鲜花盛开的村庄,没有围墙的公园’。目前,我们庄园已投入4000多万元,一期已经初具规模,解决了当地近50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素曼庄园相关负责人说。

“这里依山傍水空气清新,玩的花样又多,特别适合度假休闲放松心情,我周末经常带着家人来这里玩。”游客陈先生一边说着,一边指向远处。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其妻儿正在不远处的荷花池边拍照留念,一家人的周末时光其乐融融。

“在这里干活不累,每个月有2000多元的工资,还离家近……”说起在家门口就业,高梁镇沙坝村村民沈中朝高兴地说。

近年来,高梁镇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通过专业策划和业态植入,把生态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休闲观光等功能有机结合,探索出一条“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农村经济新模式、新业态、新路径。

“四和一美”提升乡村“颜值”

干净平坦的水泥路通到家门口,青瓦白墙,远山如黛,走进高梁镇天鹅村湾底院子,就仿佛走进了山水画卷。高梁镇天鹅村因“天鹅抱蛋”的美好传说而得名,传说中,湾底院子是天鹅居住的地方,这里的确如同传说一般美好。

走进天鹅村湾底院子,绿油油的稻田映衬着多姿多彩的文化墙,修剪整齐的花草倒映着干净的石板路,庭院干净整洁,房屋窗明几净,让人处处感受到农家院落闲适幽静的生活状态。

趁着周末,高梁镇天鹅村村民卫云武正忙着杀鱼、煮鱼,和家人一起享受天伦之乐。

“鱼是我自家塘里面养的,鱼塘就在前面河边,在家里没有事情了,自己去钓来加个餐。这里变化大得很,国家的政策好,把我们乡村搞得漂漂亮亮的。”卫云武说。

近年来,高梁镇结合天鹅村湾底院子创新乡村文化建设思路与管理方法,融合“和善待人、和乐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社区、洁美社区”的文化理念,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打造湾底“四和一美”院子。

据了解,湾底院子在全力改造人居环境的同时,院落15户村民不仅选出了院落业主委员会,组建院落安全巡逻队,还制定了《院规民约》,修订了《湾底院子院训》,在整个院落形成待人和善、家庭和乐、邻里和睦、社区和谐、家园洁美的良好氛围。40多年来,院落内从未发生一起邻里纠纷,来访亲朋好友无不称道这里山美、水美、人美。

记者点评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在乡村振兴的路上,高梁镇走出了自己的路子。实现了产业加速发展,镇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不仅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环境的需求,还留住了乡愁,让优美的风景变成了乡村振兴的资源,使乡村在美起来的同时富了起来。

但是,高梁实现乡村振兴的使命并没有完成,他们将借着乡村振兴的强劲东风,实现自己的完美嬗变。

记者 谭本政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