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
高笋塘街道 太白街道 牌楼街道 双河口街道 龙都街道 周家坝街道 沙河街道 钟鼓楼街道 百安坝街道 五桥街道 陈家坝街道 高峰街道 天城街道 九池街道 龙沙镇 响水镇 武陵镇 瀼渡镇 甘宁镇 熊家镇 小周镇 高梁镇 李河镇 分水镇 孙家镇 余家镇 后山镇 弹子镇 长岭镇 新田镇 新乡镇 走马镇 罗田镇 龙驹镇 白土镇 长滩镇 太安镇 白羊镇 太龙镇 郭村镇 大周镇 柱山乡 铁峰乡 茨竹乡 溪口乡 长坪乡 燕山乡 梨树乡 恒合土家族乡 普子乡 黄柏乡 地宝土家族乡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明创建 > 正文

“一带一路”上的重庆“新”名片①|从“一张纸”到国际大通道——陆海新通道诞生记

发布日期:2025-11-03 11:20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首席记者 杨骏 实习生 李俊晓
摘要:开栏语 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是中国与新加坡继中新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天津生态城之后的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该项目于2015年11月7日宣布设立,以重庆为运营地。 10年来,它在金融、航空、物流、信息领域重点合作的基础上,又持续开拓了教育、农业、文旅等领域,为重庆乃至西部地区的发展带来巨大助力。如今,新加坡已成为重庆最大的外资来源国,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也成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一张“金名片”。 值此项目实施10周年之际,即日起,本报推出“‘一带一路’上的重庆‘新’名片”系列报道,为读者讲述那些交流合作的故事。敬请关注!

开栏语

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是中国与新加坡继中新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天津生态城之后的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该项目于2015年11月7日宣布设立,以重庆为运营地。

10年来,它在金融、航空、物流、信息领域重点合作的基础上,又持续开拓了教育、农业、文旅等领域,为重庆乃至西部地区的发展带来巨大助力。如今,新加坡已成为重庆最大的外资来源国,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也成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一张“金名片”。

值此项目实施10周年之际,即日起,本报推出“‘一带一路’上的重庆‘新’名片”系列报道,为读者讲述那些交流合作的故事。敬请关注!

陆海新通道

陆海新通道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西通中亚南亚,东联长江经济带,是贯穿中国西部与东盟的开放大通道。它改变了我国西部地区出海的格局,成为重庆对外开放的大动脉。目前,陆海新通道通达全球127个国家及地区的579个港口。

再创新高!

截至今年9月,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年度发运量突破100万标箱,创造了该班列开行以来年度发运量的最高纪录。

回望2017年,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的发运量不过几千标箱。之后,发运量一路攀升。到2024年,发运量已达96万标箱,8年增长了283倍。

8年来,陆海新通道从无到有、从试运行到常态化、从一条线到一张网,展示出良好发展势头,为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注入了强劲动能。

鲜为人知的是,这条通道的谋划,远不止8年前。它诞生的背后,其实与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息息相关。

▲2025年9月16日,位于沙坪坝区的团结村中心站龙门吊起降不停,每天至少4趟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从这里发运。 通讯员 郭晋 摄

新方递给中方一张纸
画着陆海新通道“线路图”

2013年10月,中新双边合作联委会第10次会议期间,中方提议在中国西部地区开展第三个中新政府间合作项目。这一提议得到了新加坡的积极响应。

此前,中新已通过苏州工业园区和天津生态城两个政府间合作项目,形成了互利合作的成功范例。

“对于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双方认为应跳出‘园区’的限制,以‘现代服务业’为主题,让中新合作辐射面更大更广。”中国新加坡商会重庆分会副会长陈泗棕,时任新加坡企业发展局中国司副司长,参与了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的筹备工作。

“物流是现代服务业的重点领域。”他回忆说,加上新方在这个领域有经验有优势,因此他们开始考虑,能否在物流领域做一些开拓。

具体做什么?

2013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而彼时,中国多个城市开出通往欧洲的中欧班列,成为推动“一带”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

在“一路”上,中新双方能否复制这一模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中欧班列的开行,让新方获得灵感。

按照这个思路,新方认为,中国西部地区的货物出海,主要是沿长江抵达东部港口后转海运,时间成本较高,如果能走铁路则效率要高得多。2014年,新加坡港务集团投资广西钦州港,这个港口完全可以作为西部地区货物的新出海口。

随即,新方开始在中国西部进行实地考察调研,陈泗棕也是参与人之一。他说,同时,新方还在本土举办论坛,讨论这一思路的可行性。

“2014年,在中新政府的一次高层会议上,新方领导递了一张纸给中方领导,上面简单画了一条中国西部货物通过广西出海的路线。”陈泗棕回忆说,新方详细介绍了这条路线的重要性、钦州港可能存在的短板,以及未来应该如何打造。双方很快达成共识。

选择哪个城市具体实施?重庆很快入选。

重庆既是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落地的备选城市之一,又具备港口、铁路等物流基础条件,还有开拓中欧班列的经验,在南向通道这块也有发展需求。

2015年11月,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正式落地重庆,并明确将物流作为项目重点领域之一。陆海新通道的诞生,由此打下基础。

渝桂新三方开会
办公室里提出“三港联动”的设想

万事开头难,对于一条新的物流路线来说更是如此。

要想把这条线开起来,必须有物流企业、货代公司的积极参与。然而,之后展开的市调表明,感兴趣的企业很少。

毕竟,对物流企业而言,走什么路线、选择什么方式,都有一笔精心计算的账;一个集装箱可以节约多少钱、节省多少时间,都要算得清清楚楚。比起一条尚未开拓的新路线,走了多年的长江黄金水道让他们放心得多。

破局的契机,出现在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以下简称国际物流枢纽园)。

该园区是中欧班列的始发地,有着开拓的“基因”,所以当听到要开辟一条新物流路线的想法时,并没有感觉突兀。其次,这个园区本就是以“铁路”为根基,其区域内有团结村中心站、重庆铁路口岸等,受水运影响很小。

2016年3月18日,国际物流枢纽园、新加坡港务集团、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三方代表在重庆会聚。他们围坐在国际物流枢纽园一间办公室里,热火朝天地进行探讨。

结合三个地区的区位和特点,三方认为可以通过重庆铁路港、广西北部湾港、新加坡港的联动,打通一条由西部内陆出发,从广西出海的新物流线路,从而实现“一带一路”无缝衔接、内陆口岸与全球连接、中西部与东盟联动发展。

三方意见达成一致后,便开始进入筹备环节。

“我们和国际物流枢纽园讨论后认为,这个事值得做,而且要依托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来探索。”市中新项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回忆道。

很快,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就为这条通道按下“加速键”——2016年5月,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交通物流专委会上,重庆方面首次提出“南向通道”这一概念。

同年9月,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联合实施委员会会议上,双方就“南向通道”取得初步共识,会上探讨了如何建设一条通过“重庆—北部湾—新加坡”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结合的陆海贸易路线,打造一条连接“一带一路”的国际大通道,充分拓展沿线合作空间。

也是在这次会议上,陆海新通道的前身——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以下简称南向通道)首次被正式提出。

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定调”
从“南向通道”向国际贸易大通道转变

朝有所闻,则夕行之。

重庆、广西、新加坡各司其职,快马加鞭。

2017年3月—4月,重庆和广西相互派出工作组进行实地调研,范围包括沿线铁路、公路基础设施、重要工业园区、港口建设情况、口岸功能种类等。

双方一致认为,两地的开放资源互补性极强,应集中优势、加强合作,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尽快启动“南向通道”铁海联运班列测试。

4月底,广西成功开行钦州港—重庆测试班列;5月中旬,重庆开通至钦州港的铁海联运班列,实现班列双向运行。从测试结果看,这条线路比传统运输时间缩短了15—20天,进一步证明其可行性。

新加坡方面则从政策上给予扶持。比如,通过这条通道,从钦州港到新加坡中转的船舶,新加坡方面优先中转,并降低部分费用。在货源组织上,新加坡方面也暗暗发力。

“南向通道”的班列,就这样先开了起来。

看着行驶在重庆和广西之间的铁路班列,贵州、甘肃敏锐地捕捉到了它的价值,主动要求加入。

2017年8月31日,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联合实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期间,渝桂黔陇四省区市政府代表签署了《关于合作共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的框架协议》,标志着“南向通道”省际合作机制正式建立。

当年9月,“南向通道”铁海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行,也意味着这条通道正式打通。

此后,班列开行量持续攀升、货物种类持续丰富、行驶路线持续拓展、共建省区市持续扩大……“南向通道”的发展势如破竹,影响力越来越大。

2018年11月12日,中新两国正式签署《关于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南向通道”正式更名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简称“陆海新通道”。

更名,意味着这条通道将跳出“南向”的范畴,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世界。

后来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

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通道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重庆也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

2022年7月,湖南怀化正式加入西部陆海新通道“朋友圈”,“13+2”的共建新格局正式形成。截至2025年9月底,陆海新通道已通达全球127个国家及地区的579个港口。

中新项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在物流领域的一张名片,陆海新通道已成为连接中国西部与东盟乃至全球的重要纽带。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区域合作也会迎来新机遇,这条通道成为各方抓住机遇的重要载体,为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贸易畅通提供重要支持。

数读·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交通物流领域发展成果

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货物运输品类由最初50多个增加至目前的1316种,辐射我国18省75市163个站点

陆海新通道已形成24条图定运行线路,实现与中欧班列的无缝衔接。其中以北部湾港、湛江港为起点的图定运行线路已达14条,形成覆盖西部主要城市的便捷高效的运输网络。

中新多式联运基地核心区作业总量累计超8.3万标准箱、累计流通货值228亿元

重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与新加坡港实现数据共享,首次将国际供应链信息动态从国内段延伸到国际段,累计交换数据超过128万票。

中新海关“一单两报”累计申报超过1730票。

陆海新通道国际工商会联盟成员涵盖沿线18个国家19家商协会组织。

(记者杨骏整理)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蔡杨 审核: 陈钧 主编:曾立